第六十二章 想尽办法培训员工
午后一人在客厅想着公司日后的发展,全身心忠于公司的人才还是不够用,需要对公司所有人员集中培训从中选拔公司中层领导。
躺在沙发上思考用什么教案培训员工,太过正统的教案在这时空是不行的,大多数员工只是识字初小毕业,脑袋里的培训计划针对的是大学毕业程度员工。
叼着烟坐在桌前,桌子上被废弃的计划书散落一大片。最终采取了戈培尔的人生法则谎言重复一万次就是真理和传销手段卸掉人的理性防御。、利用人们在知识上的盲点,进行大量的信息扭曲,重新建构人们的认知,让其接受。两者结合起来进行培训。
他写道:第一兴业实业是一个最公平公司不分你年龄的大小,文化程度的高低,财富的多少,有没有社会背景,来到这里大家都是从零做起。只要你有能力对公司忠诚,你一定会有发展前景。备注孙大明、陈永成、汪道声现身说法。
第二去个体化,利用煽情技巧营造一种“家”的感觉或者群情高涨的集体氛围,让个人的意识完全湮没其中,采用集体呼叫、拥抱、唱歌、做游戏等,个人意识在面对一个强大的集体意识时,很容易就会土崩瓦解。
第三分成小队自我剖析自我批评,小队成员互相帮助,在此基础上挑选小队长纳入公司后备干部人才库。第四公司业务流程讲授,财会、贸易、制造、销售。第五中国现状和世界发展趋势讲述。
写好总纲后编写分纲就容易多了,分纲第一、第二、第五由自己完成,其余部分周一拿到公司分下去集体完成。
忙完手头的事实在太累了,倒在沙发上睡着了。老伊中午没有午休,三点钟准时赶到杜威家中。
杜威望着两个抬着礼品的士官生笑着说:“伊万诺夫,你每次来都带着礼品太客气了。”
老伊一脸憨厚样笑呵呵的不说活,老伊和胡文楷呆时间长了学会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杜威明显有求于他地位又高于他,老伊能不多说话就不说。
进了客厅坐下后杜威开门见山说写个法国在越南广宁负责人的信已经写好了,这人很巧是杜威以前在外交部时的下属,况且是长期买卖对广宁煤田也是好事。
老伊接过信件谢谢杜威的帮助,杜威说有件事需要胡文楷的帮助。也没有询问老伊是否答应就说出来,意味着不同意也得同意。
这事关于公董局帕艾萨的,帕艾萨是黄金荣、杜月笙的后台已经逐步控制了法租界的巡捕房,对威尔敦和杜威已经构成威胁。
近期大肆贩卖毒品取得惊人的利润,杜威暗示威尔敦回国述职前有过交代如果贩毒规模真到了控制不了时可以请胡文楷出面解决此事。毕竟上次胡文楷一人单挑了黄金荣和杜月笙事威尔敦和杜威都知道。
老伊答应转告胡文楷,明天晚上给杜威答复。杜威含蓄的暗示帕艾萨最好彻底消失,老伊点点头表示明白。
老伊是晚上10点后避开卡罗塔来到181弄3号的,胡文楷听老伊汇报后想了很久说:你明天找杜威就说这边同意他的要求但我们提出一点不但要其命还要要其财,财和他对半分。请他提供帕艾萨详细信息,居住地址、习惯、在外面是否有女人,上下班路线和时间,一周内给他结果。
周一公司例会,会议唯一议题是员工培训。研究决定所有员工除在天汾的必须参加培训,对于培训考核不过关的将于辞退。
王西海今天将员工培训通知印发下去,明天晚上在亚田南路工厂内礼堂集中培训,参加培训员工每晚发壹圆半的培训费和误餐费,路程远的由公司的卡车运送回家。
李丛山介绍天汾的建设情况,陈永成汇报海参崴抢运物质的情况。最后胡文楷要求任何员工不得以任何借口不参与培训,不参与培训就自动离职。各部门先行教唱《兴业青春之歌》也就是胡文楷改编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杨思亮对着翻译破口大骂,让翻译告诉俄国人如果再不按时上班干活,下一批船过来就送他们回海参崴。
俄国工程师很懒惰早晨九点还在床上,下午三点就不想干活。杨思亮开始以为路途颠簸劳累正常情况,没有想到这几天一直这样。
今天一早轰起俄国人,拍着桌子告诉他们不履行协议就走人。俄国人在陌生土地上还是很怕杨思亮的,海参崴他们是永远也不想回去,战乱、食物缺少、苏俄打过来他们也活不了。
被杨思亮教训后俄国人抓起桌上的图纸小跑着赶去工地,杨思亮一屁股坐下骂道敬酒不吃吃罚酒。缺少这几个俄国技术人员发电厂设备安装还真成问题,虽然有图纸但实际安装还是困难不小,设备装船时就次序打乱了,让一群从没有见过发电厂运转的人安装设备太艰难了。
人海战术运用在厂区铁路建设和道路建设上很有效,没有压路机,农民们用人拉石碾压土。
采用分段包干建设效率提升很多,至少不窝工了。按照胡文楷初步要求道路只需夯实铺上碎石即可,铁路和道路平行中间用排水沟分开。
挑选了几百名精兵强将后,发电厂的建设速度上来了。几百名农民被分成小队负责不同的工种和施工区域。
铁轨已经铺设到发电厂,设备的运输便捷,汽轮叶片底座重新挖地基浇筑混凝土,如果不是这些俄国技术员他们怎么可能知道底座的重要性,他们设想就是车间地面用条石和混凝土简单浇筑就可以了,上百吨的整体叶轮及大轴运转起来制造的振动力度是不可想象的。
管道的安装前的检测他们压根也没有想到过,一根根管道注水加压后发现十几个渗漏点标注后修补。
工厂在吊装坩埚,四个不同规格的坩埚从日本购买来,工程师指挥着农民用卡车做牵引吊装,蒸汽机组已经安装完毕动力开始输出给发电机,小型液压机可以工作了。
胡韬江、胡韬莹兄妹俩入住学校和同龄的小孩很快熟悉起来,每天上学放学后在员工的监督下做作业。
兄妹俩很适应天汾的生活,只是胡韬莹特别想卡罗塔,每天缠住胡韬江偷偷询问什么时候能再见到妈妈,胡韬江少年老成的说只有能独自写信后才能见到妈妈所以要认真学习,吴红霞按照胡文楷意思没有给兄妹俩一点特殊照顾。
随着民团的初步成立开始巡逻淳朴的乡村治安让人很放心,道路逐步完善信息传播的很快,天汾学校已经满负荷运转了,每个教室人数达到75人。
吴红霞晚上召集教职员填写天汾乡户籍档案,卡车接来了张乡长,有些污点记录还需要张乡长最后把关。欠钱的,邻里关系糟糕的、不孝敬父母的、打架的、这些都由各村村长提供上来最终张乡长审核定论。
李丛山在天汾最大的贡献是建立了村长制度和村民小组。十二个自然村一百五十个村民小组。户籍档案资料分发给村长,村长再发给村民小组长填写,吴红霞他们只需最终汇总,挑选评价好的和评价差的进村调查,如和提供的情况有出入小组长和村长将会受到处罚。
五十人的民团组建速度也是很快,用杨思亮话说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速度,先由各村民小组推荐整体素质好的年轻人村长担保参加民团。
民团职责负责天汾社会治安,管理劳工队伍。民团成员最大的福利是学习开卡车,晚上杨思亮已经安排员工在空地上教授开车注意事项了。
徐生福一位二十岁的年轻人,家境富裕父亲是天汾乡的童生,在海门县读完初中后回家娶妻生子,被所在村推荐进入民团。
徐生福在工地上做工已经快一个月了,他感觉这工地是个全新的世界,所有一切都和以前不同,每天按时上工按时下工,教你怎么去做工最省力,砌墙怎么能砌成一条直线,水泥经过多少天才能完全凝固,工头都无私的不保留教授给你。对人很和气生病就可以不来,家里有事也可以不来。
替乡里建成了几条笔直的马路,免费让孩子上学。徐生福加入民团消息让他一大家人都感到荣幸,自己老婆走路时邻居都会主动打招呼。
他第一天报到时父亲对他说好好干事不要丢了老徐家的脸,徐生福因为初中毕业文化高被杨思亮任命为民团文书,负责每天点名分配任务。
本书首发来自百书楼(m.baishu.la),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