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开坛授课(二)
靠近我们的这个侵略成性的红色国家苏俄,1920年底,苏俄粉碎了国内外反对势力的联合进攻,转入和平建设后,遇到新的经济困难和危机,列宁从实际出发,放弃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认为必须实行新经济政策。你们有所不知前年苏俄真的很穷,怎么个穷法,连红薯供应都困难。苏俄高层也是吃了一顿没下一顿,他们摧毁了农村自然经济,对农民实行除种子以外全属于国家的战时制度,严重的削弱农民生产积极性致使1920开始闹饥荒。
1921年开始,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交税后可自由处理自己的粮食。工业方面: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商业方面: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它探索了在小农国家里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在苏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
苏俄看起来已经衰弱,但实质上是凤凰涅槃,粗暴而且野蛮的用血淋淋刀绞碎旧的体制,重新构架一个新的国家结构。这个国家只要给他五六年的发展时间必将是庞然大物,但现在我们不用担心他,他在虚弱期,说的不好听比我国还难。
下面我着重谈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四五年内对中国影响巨大,稍不留神会把我们到手的机遇给搞砸了。这两个国家我放在一起讲。
一个美利坚合众国,一个日本国。我国有句古话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大国的诞生必须满足两个必备条件,一有辽阔的疆土,二有数量众多的国民。
辽阔的疆土自然会供给无穷的自然资源,古时可以放牧、耕种,现代可以优质煤炭和铁矿石。数量众多的国民可以产生诸多不同类别的思想文化,举个例子,我们国家的华派分南北画派,武术有南少林、北少林,正因为文化的多样性才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没有竞争优秀的思想不会诞生。
一个国家靠一本《源氏物语》打天下,今天早晨松下君背好行囊准备行万里路,ok,晚上时发现已经到了太平洋前。只有悻悻的回到家,向他父母说就一本《源氏物语》怎么读万卷书,就一天到了太平洋怎么行万里路,妈我怎么出生在鼻屎大的国度。听众纷纷笑起来,梁启超对卢永祥小声说“我这弟子啊,每次妙语成珠,亏他想出来鼻屎大的国家。”
胡文楷停顿一下,等台下笑声消失后,继续说道
老松下安慰自己儿子后,递给他一张去中国的船票和一把。松下君挥着刀来到中国。
没有等下面议论声平息,话锋一转。
历史中,历来国家的发展和人口与国土面积关系很大,人口决定军队的数量和精英的数量,国土面积越大自然资源就越多,能养活的人越多。崛起为世界大国必备的条件就是领土,资源和科技革命。用概率说一万人中可能诞生一名科学家,现在中国是四亿人口,那么意味我国有可能出现四万名科学家,当然这需要好多先决条件,比如教育,经济,政治环境的适合。
地域的狭小是妨碍日本成为大国的瓶颈,也就造就日本国挖空心思想从邻居家抢点地盘。我给各位讲述两次打断中国屈起的战争。
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总是相互影响,但是不得不说,中国总是在关键时刻带动日本的发展,但是日本,每每在中华民族气运的关键时刻和转折点上,总能发现日本幽灵般的身影,一再打碎中国“起沉疴、图崛起“的希望,是让近代中国屡次沉沦的梦魇。这就是强烈的岛国意识作怪,生怕一个强大的中国剥夺他们生存空间。
第一次是远在明朝,明帝国怎么灭亡的,估计各位不由自主的说是农民起义,李自成这个搅屎棍子将明朝推翻,汉奸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我们要把历史往前延展探究因果关系,万历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592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令日本战国精英群雄倾巢入侵朝鲜,旬日之内,朝鲜三都沦陷八道瓦解,覆亡只在旦夕之间。应朝鲜李朝所请,宗主国明朝大举派军援救朝鲜。
整整七年之后,损失惨重的日军才被彻底逐出朝鲜半岛,丰臣秀吉气病交加而亡,在明朝大军凯旋之日的献俘仪式上,万历皇帝对数十个藩属国宣布“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此役对当时东亚的政治军事格局有着深远的影响。导致明朝在二十年内无力进剿后金力量,使得女真部落日益强大,最后对明朝形成了致命的威胁。战争前后凑一块7年。明朝方面虽胜,但却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战争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战争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为一些少数民族首领发展势力了可乘之机,如潘州的杨应龙趁机发动叛乱、建州的女真迅速崛起,等等。已陷入全面政治经济危机之中的明王朝,在战后不到50年终告灭亡。
这时中国已经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如果明帝国没有灭亡中国将是第一个率先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的国家。明代中后期在江南的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即雇佣关系。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丝织业中心的苏州和杭州,机户雇佣机工。一些大的作坊主即“机户”利用积累的资金设立手工工场——机房,雇佣机工生产即“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他们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基本上是纯经济关系,即商品货币关系。机工出力,把自己劳动力变成商品,机户出资,付给机工的工资。二是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包买商雇佣居民。明代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商人开设暑袜店,利用雄厚的资金,购进大量的尤墩布分给当地居民编制暑袜,计件付给工资,这样商人与居民之间便形成了雇佣关系。这些包买商直接支配生产,就实质而言,属于商业资本控制生产,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三是广东的冶铁和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雇佣关系。
最关键最显著的一条是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说明封建统治者无法以正常手段管理国家,说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也是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这个问题不是今天的主题,我一带而过。第二次打断中国进程大家都知道是甲午战争。
同为亚洲国家的中国和日本,现代化的是大致相同的,都是始于19世纪60年代左右。1885年以后,随着其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日本进入了现代工业化阶段。但是当时日本的国力仍然无法与中国相比。
1895年北洋海陆军全军覆没,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的破产。甲午战争之后洋务民族工业一蹶不振。《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并允许日本在华设厂。因为列强享有“利益均沾”的特权,即正式承认了各国资本在华直接投资的合法权利,使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上升为资本输出。此规定的实施直接造成了中国民间企业的纷纷破产。
中国仅军费、赔款、赎辽费三项之和就达到3亿两白银,再加上其他一些不可估量的直接经济损失,中国直接损失至少有五六亿两白银之多,相当于清政府六七年的财政总收入。巨额财富为日本进行国内现代化建设了雄厚的财力保障,并且利用这一契机完成了由轻工业主导的工业类型向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类型的转变。同时,日本尝到了战争的甜头。
现在我们言归正传,一战后日本的现在如何。虽然日本是战胜国,但是日本工业能力很弱,完全经不住美欧各国工业的打击。一战刚结束时,英、法、德等国的经济尚未恢复,日本得到了美国工业的大量订单,丝织品和船舶大量出口美国,经济一度繁荣。但随后,欧美各国商品大量涌向日本及亚洲市场,日本货节节败退,导致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1920年至1921年,日本工业总产量下降了199,其中造船业882,采矿业559,机器制造业559,生铁167。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下降达5582。出口下降403,国际收支逆差达35亿日元,外汇储备从13亿日元减少到6亿日元。
我国很多人认为日本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实不然日本充其量属于封建残余思想加欧美发达国家生产技术奇怪的综合体。第一他没有推翻帝制,翻开他的宪法、法律,通篇的都是腐朽封建王朝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