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4页

      脸庞倒与那狐媚子相仿,不过一双眼睛还算是安份。皇后就算是看过,道:“也是个齐整的,难怪圣人亲自开口封了女官。起来吧。”
    宝钗默默站起,侧身走到淑妃身后站好,心里暗骂皇后一句话,自己几个月的低调工夫算是白废。果然已经有好几道视线在宝钗脸上身上留连,若是能伤人,恐怕最先花的不是宝钗的脸。
    其中一道视线最是凌厉,宝钗微不可察地抬了下眼皮,在皇后的身后发现了那视线的主人,也是圆团脸,白净面皮,只是看着要比自己大上不少。许是发觉宝钗在打量自己,那人的目光与宝钗就是一对,眼里的凌厉已经不在,反是对着宝钗轻晗了下首。
    是了,这位大概就是那常给太上皇请安的贾元春了。宝钗就算是确认了此人的身份,却没有与她相认的冲动,如见陌生人一般,礼貌地回视了一下,把眼睛收回到自己脚尖处。
    倒是贤妃笑道:“昨天皇后娘娘跟前儿的贾女史,不是说与淑妃的薛女官还是亲戚吗?怎么今日倒不相认?”
    宝钗决定收回自己刚才对当今女人们战斗力太弱的评价,原来她们不是不斗,而是时机未到。
    淑妃正端起茶杯,用杯盖轻刮着浮沫,闻言道:“我回去也问了这丫头一声,她倒是听说过自己有个两姨姐妹在宫里当差。只是宫宛深深,不知道在哪儿处当差,也不敢冒然认亲。”
    贤妃听了也就点头:“这才是有规矩的好孩子。”
    皇后就向着自己身侧看了一眼,才道:“这丫头后进的宫,听说了也是平常。贾女史也是念亲的人,要打听一下自己亲戚家的孩子,也是人之常情。”
    淑妃就笑道:“皇后娘娘圣明,两个都是好的。”
    贤妃已经端起了自己的茶杯,和刚才淑妃一样抿起了浮沫,看来是不打算开口了。淑妃颂圣之后也不再说话。宝钗则在自己心里分析着贾元春似乎得罪了当今宫里所有的高位妃嫔,那她后来是怎么封妃的?难道是当今向太上皇妥协了?
    皇后见状,只道:“跪安吧。”众妃嫔再次整齐站起,跪安而出。贤妃在前,淑妃次之,位份一丝不错,软轿也排得一丝不乱。因让贤妃先行,淑妃的脚程就略慢了一些,没等起轿,就听后头有人叫:“宝钗妹妹。”
    声音倒是不高,可是在这安静的坤宁宫中还是有些突兀,让人觉得出声之人礼数欠佳。宝钗看了坐进轿子的淑妃一眼,僵硬地扭回头,赫然就是刚才用眼刀子凌迟自己的人。
    见宝钗回头,那位已经越过三嫔,来到宝钗之前,向着轿内的淑妃行礼后,喜滋滋地对着宝钗道:“今日可算是见到妹妹了。”
    大姐,脑子呢?脑子呢?!宝钗无力地看了看淑妃,发现人没有解救自己的意思,只好小声问道:“请问这位女官,您是?”
    那位不想宝钗有此一问,呆了一下道:“难怪你不知道,我是你元春姐姐。”
    您老看不出我是在装不知道吗?宝钗只好放弃婉转,开宗明义地道:“元春姐姐好。只是现在淑妃娘娘该起轿了,不好耽误了别的主子们上轿。”您身后可还有嫔位是可以坐软轿的,现在您还不是贤德妃呢。
    元春就有些不敢置信地看了看宝钗,一双眼里竟似含泪。拜托,白莲花请找当今表演,本人欣赏不来。宝钗转身替淑妃放下轿帘,就要吩咐起轿。谁知轿里却传出了淑妃的声音:“若是无事,不妨和贾女史说说话。”
    没等元春眼前一亮,宝钗已经苦声道:“娘娘,奴婢是第一次随您出来,早起天又不大亮,路还没记住呢。要是让奴婢自己往回走,怕是中饭的时候也回不了裳梨宫。”
    都听出这个理由太过牵强,可是牵强最大的好处是让所有听到的人都知道,宝钗是不愿意与这位贾女史诉亲情的。轿子里淑妃的话音里笑意盈盈:“真是个笨丫头。如此今天且先和本宫回去,等把路认全了再与贾女史说话。”
    宝钗闻言,对着元春福了一福,转身就叫了一声“起轿。”那急迫之态,让元春脸上就扭曲了一下,而后面的三嫔都拭了拭嘴角,仿佛刚才在坤宁宫里不光喝了茶,还用了点心。看着远去的轿子,元春只好恨恨地转身回了坤宁宫。
    可是随着淑妃轿子回裳梨宫的宝钗,此时的心情却不坏:元春在宫里并不是原著所述那样得当今看重,又几乎与所有高位妃嫔们为敌,做人做得这样失败,也真是头一份了。可这对宝钗完成任务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坏处。不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宫里就少有朋友一说),就是将来要在宫里散布些两人不和的言论,同情宝钗的也一定比元春多。
    不是宝钗心理阴暗,一定要与元春为敌,而是她的任务就是如此不说,元春今日看她的眼神,可也说不上友好。既然成为朋友是绝对不可能的,那多一些防备总是没错的。
    一路想定,已经重回到裳梨宫。淑妃下轿时扶了宝钗的手,嘴里还教训她:“太毛燥了些。”说的是她拒绝元春的方法,而不是行为。
    宝钗就表现得一脸懊恼:“奴婢也是一时情急。奴婢本是服侍娘娘的人,扔下娘娘自己去与人说话算个什么事儿。”
    接出来的碧桃听了,就从她胳膊上接过淑妃的手,然后才笑对淑妃道:“宝钗也没经过。今日是她第一次跟着娘娘,又走了这一路,看这脸上都见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