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页
贾母听说贾政能重新上衙,还是挺高兴的,她也知道这是当今出手,把将军府还欠银之事给抹过去了。在她的心思里,县官不如现管,就要让邢夫人备下厚礼,给贾政的上官们送去。
贾政连忙制止:“老太太且不必劳心。虽然已经近年关,不过咱们家里的年礼,也早就送过了。现在再送,就让人觉得咱们是巴结了。”
“你一个做下属的,巴结上官不是应该的吗?”贾母对自己小儿子的行事,越来越不理解。
贾政摇头:“老太太还没看出来吗,我在家里读书也有两三个月的光景,怎么当今偏在这时问起?还不是看着我不走动,不钻营。如果忽然巴结起上官来,可让圣人如何看我?”
贾母无法,只好由着贾政行事。他却教育贾珠两个:“前些日子,你们不是问我为什么不能上衙,也不着急吗?现在可知道了?只要自己行得正,立得直,就是一时的挫折,也不怕的。需知公道自在人心。”贾珠两个起身受教。
贾赦在旁边道:“你如今越发道学起来了,两个孩子可别学了你的样子。行动就拿规矩说话。”
贾政不认同地道:“用规矩说话有什么不好?若能事事依了规矩,一个不惹祸还是能做到的,也就能保了他们一生平安。”
贾赦只好摆手认输:“罢了罢了,我却是说不过你。只是好不容易你又能办差,是不是今日也该请我们一请,老太太为你担心了这些日子。”
贾政心下好笑,如今贾赦事事把老太太摆在前头,却只做自己认为可行的事,是越来越趁手了。不过这些日子,大家也确实都有些担心,就是王夫人也体谅他,不管他是不是去上房安置了。
“那就请夫人准备吧?”贾政觉得王夫人这段时间表现还不错,笑着对她说道:“让元春也学着些。”
王夫人早就笑容满面地应下了,刚要出门,不想芍药向贾母禀报道:“老太太,宁国府打发人来送礼了,说是庆贺二老爷重新办差的。”
听的人心里都有些腻歪,这个贾珍的行事还真是一直不变,总是看到有利之事才肯上前,前段时间还对着将军府不理不睬呢。
只是官不打送礼的,现在两府又分了宗,贾母只能脸上淡淡地命人请进来。来的是尤氏跟前得脸的婆子,一进门就笑得满脸掉粉:“恭喜老太太,贺喜老太太。我们大爷与大奶奶听说二老爷重新办差,都替二老爷欢喜。”
贾母此时脸上也带了笑:“生受你们了。都是邻里住着,还让你们大爷与大奶奶为我们里的事儿操心。”
那婆子脸上就是一红,别人不明白,这些跟着主子得脸的奴才如何不明白,人家老太太这是挑理了:两府虽然分了宗,可是近邻住着,一般的人家也会走动一二,遇事儿搭一把手。可是自己府里,却象是没有这个邻居一样,就那么各过各的日子。如今听到人家重新得了差事,就赶热灶,不让人挑理还等什么。
贾政倒让贾母的话逗得莞尔一笑,这老太太的战斗力还真是不减当年,看来日后再对付宁国府,有这老太太出马,不怕那家再没脸没皮地贴上来。
第114章
再次出现在工部众人面前,贾政还是那幅不焦不燥的作派。大家见他仍是那幅宠辱不惊的样子, 还真觉得当今给此人的评语没错, 这样不卑不亢的样子, 还真是有大将之风。难怪当今都觉得他没有堕了国公爷的名声。
可是看贾政身上的气度, 还真与什么将门出身沾不上边,别人看他的第一眼, 只会觉得这是一个读书人, 从内而外散发出一股腹有读书气自华的味道。偏偏这样一个读书人,竟把自己在工部那样琐碎的差事, 处理得妥妥当当,让上上下下的人挑来出一点毛病来。哪怕他是重新接手了平安州军需核对的差事, 也很快上了手, 并没有因交接而延误。
于是今年贾政的考绩, 又得了一个优等。奇怪的是,贾赦竟然也得了优等, 这个就有些让人无语了。不过朝中之人也算是看出了当今对贾赦的偏爱, 优等就优等吧,反正占得只是兵部的名额,倒没有人因此事对贾政另眼相看。
也不是完全没有人, 这不,贾政现在就对着一张帖子想着心思。不过是一张普通的宴客帖,上面写明了哪个人请客, 请的是谁, 还有请客的时间与地点。如此而已。
让贾政心下微惊的, 恰是这请客之人:营膳郎秦邦业。
说起秦邦业,别人不知,贾政还能不知道?人家可是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养女秦可卿。对这位出身被猜测不已、做风豪放的女士,贾政可是敬谢不敏。所以在收到这帖子的第一时间,贾政的决定就是不去。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并不是事事苟同他人才是和光同尘。何况贾政就算是不去参加秦邦业的宴请,工部的人也都心知肚明是为什么:真当大家都不知道贾政来工部第一天,耍他的那个小吏是受谁指使的?
没错,工部的人早就知道,自己手下也已经有了几个小吏的贾政也已经知道,那日指使之人正是秦邦业。原本秦邦业手下一个笔帖式已经到了升迁的关口,极有可能迁为主事。别看贾母觉得一个六品的主事官儿不大,可是对晋升极为困难的笔帖式来说,却已经是一个了不得的官职。
谁知本来已经运作得差不多了,贾政就空降到工部了,品级还就是主事。虽然还没有具体说是去哪个司,可是秦邦业能不觉得就是来占他为笔帖式运作的那个位置?这就有了小吏刁难贾政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