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
被贾母举出的族里与律法直接镇住的元春,只好顺着贾母的手起身:现在她的母亲已经被关起来了,家也是由着大伯母管着了,那她也就只有好生讨好祖母一途才能让自己的日子好过,就不能再如原来一样对着祖母撒娇耍赖地达到目的。
元春十分清楚,她原来用的那些小手段,现在对祖母不管用了。
可是那个被关在佛堂里的,却是自己的母亲。刚才听祖母说,外祖一家也已经知道了母亲所犯之事,听说前两天外祖与两位舅舅还来过府上,可是却没能使母亲从佛堂里走出来。难道外祖一家,也对母亲不满了?
“那外祖家?”元春自己实在想不明白,母亲不是一直都说外祖家里富贵,也有权势吗?那怎么就不为母亲做些什么呢?
贾母听到元春提起王家,嘴角都快抽了,看来王夫人还是没少在自己孩子面前吹嘘自己的娘家呀。不行,这个毛病可不能惯。因此她正了正自己的脸色,对元春说道:
“你母亲是不是与你说过,这女人到了夫家,娘家就是她的依靠?”见元春点头,贾母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她说的这话也不能说一点道理没有,可是并不全对。这世人的婚姻,都是讲究个门当户对,两家结亲是为了结两姓之好,可不是为了谁压着谁一头。咱们家也不指望着用女孩换富贵,所以不会让你嫁得太高。你想想差不多的门第,哪里用得上撑腰不撑腰的呢?”
这话里不是没有水分,可是今天贾母就是要告诉元春,她将来只会在门当户对的人家里选婿,可别抱着什么青云之志求什么大造化了。贾家刚还了国库银子,可是没钱造什么大观园。
元春再是心智聪明,可是乍逢大变,心神不定的情况下,倒觉得贾母所说也有道理,不由地点了点头。贾母又道:“说来你母亲的行事,除了对你的影响最大以外,将来吃亏的还有王家的姑娘们。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总有人愿意打听这些消息。到时王家女教养会让人诟病,婚事,唉……”
“你外祖一家已经尽力了,可是并不足以弥补你母亲犯下的错事——许多事做过了就是做过了,不是事后认错或是道歉就能当成没发生的。这也是我让人把你母亲的陪房们都一并关起来的原因,总不能任着这些人出去乱说。祖母总得为你日后着想。”
就算真正关人的是贾赦,贾母也要把这个锅给背下来:她不能如原主一样,让两房不合。元春听贾母说出为什么要把母亲的陪房一并关了,也就无话可说:王夫人手下的人是什么做派,元春也不是不知道的。
见元春的情绪稳定了一些,贾母才让人送水上来,命人服侍元春重新梳洗。更没用多长时间,贾琏、贾珠也已经回来了,只看两人脸上的神情,就知道这一次一起去花园,并没有贾母想得那么相亲相爱。好在她也不急在一时,只让人带他们也下去洗了再来。
这时贾政也回来了,他是来与贾母报告自己成果的。其实也不过就是定下了将来回金陵时坐的船只,这些去个管事的说不得比贾政还强。可是因着贾赦袭爵之事,贾政急于在贾母这里刷存在感,事事要亲力亲为。
贾母心不在焉地听了贾政的汇报,觉得是差强人意。但是贾政能主动接触这些“俗事”,还是值得表扬的:“嗯,你也辛苦了。这样才好,你大哥为了这个家处处奔波,你也是该为他分分忧。等一会儿你大哥回来了,你也与他说上一声,把那船只大小,能载多少人、装多少东西说明白,咱们才好定下带多少人。”
贾政只有听到头一句话的时候脸上还挂着些得意,越听到后面心里越不是滋味:什么时候,自己做事是为了贾赦分忧了?自己也是这府里的主子好不好。再一想也就明白贾母的意思了,那就是这府里贾赦已经袭爵,这府里的正经主子除了贾母外,就是大房的人,他这位“二老爷”将来是要出府别居的,已经不能算是正经主子了。
难道自己竟沦为了给贾赦跑腿的?贾政心下十分不平,明明自己书读的比贾赦好,得到的赞扬比贾赦多,母亲也一直说自己比贾赦有出息,将来这荣国府要靠着他发扬光大,现在却全变了。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的?贾政认真地想了一想,觉得就是那次贾赦把老太太气昏之后,老太太从醒来就向贾赦服了软。莫不是老太太让贾赦胁迫了?
想到此处,贾政不由得问道:“老太太可是有什么事儿?若是有事情的话,尽管吩咐儿子就是。”
贾母就有些奇怪:“我能有什么事情,不过是等着你大哥把家里的事情处置好了,咱们好些回金陵就是。”想想又道:“我看珠儿那孩子是个心细的,你平日也别总是逼着他读书做文章的。先让他把身子养好是正经。”
贾政只当贾母当着下人不好说,也想着什么时候只有自己母子二人的时候再谈。却不想日后贾母想不想与他私下谈。不过涉及到自己寄予了在希望的儿子,贾政觉得还是要说上两句:“珠儿已经不小了,十三岁也是能下场的年纪。不过是咱们家里守孝,他又得耽误三年。若是不下苦功读书,将来可如何是好?”
听他如此不将贾珠的身体当一回事,只以科举为要,贾母心下就来了气:“说什么到了下场一试的年纪,你也不是没试过,难道不知道那考场里头是个什么情形?若没有好身子,可顶不顶得过那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