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页
燕煜敬燕烈是兄长,支持他用正当的方式与父母对抗,不代表他能坐视燕烈拿自己的性命做筏子刺激明德帝和苏皇后,把他们气病。他们也是他的亲生父母。
连你也来看我笑话!rdquo;燕烈阴沉道。
燕煜直接转身走了。既然说不通,他只能动手了。先把燕烈和他的家眷迁出东宫,安置在保和宫,再派一队宫人贴身伺候燕烈,喂他吃饭吃药如厕,燕烈不从,便给他吃软筋散,让他无法反抗,然后把他当成生活无法自理的人照顾。如此折腾了一个月,燕烈老实了。
不论他真老实还是假老实,他终于安静下来,燕煜便把他的事暂时丢到一边,他委实没空关注他。明德帝卧病在床,燕煜还没有正式被册封为太子,却必须开始领差事。苏皇后负责教导他。
明德帝这几年身体不好,无力处理繁重的政务,燕烈作为太子又不能担起责任,明德帝不信其他人,只能托付给苏皇后。苏皇后极有天赋,明德帝教导了一段时间后她便掌握要领,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处理政务是信手拈来,足以担当起教导燕煜的责任。
辛宝儿正好结束在宫中的小住,回淮阳长公主府。这次她在宫里住得太久,还一直住在坤宁宫,她的母亲淮阳长公主不知多担心她,怕重规矩的苏皇后对她太过严厉。没想到辛宝儿和苏皇后处得极好,理应接受过苏皇后教导的女儿没有一点变化,原来是哪样的如今还是哪样hellip;hellip;
淮阳长公主相信苏皇后调.教人的能力。辛宝儿如此完好无损rdquo;地回来,是不是苏皇后不满意她,压根儿没理搭她?她们不是相处得挺好的吗?
母亲,您放心,皇后娘娘可喜欢我了!她就喜欢我这样的!rdquo;辛宝儿骄傲道。
淮阳长公主,淮阳长公主并不相信。她宠纵出来的女儿她知道,辛宝儿做女儿是绝对合格的,但做妻子做儿媳妇hellip;hellip;嗯hellip;hellip;一言难尽hellip;hellip;
然而她还来不及琢磨透辛宝儿哪里入了那眼光极高的苏皇后的眼,宫里来人,把她刚回来没几天还没捂热的闺女再次召入宫,而且一召不复还。淮阳长公主暴跳如雷也只换来一道九皇子与宝郡主提前完婚的圣旨。
辛宝儿不知道自己即将成为打狗的肉包子,她被重新召回宫是为了当和事佬的。因为苏皇后和燕煜政见不合,闹翻了。两母子冷脸摔奏折,如今谁也不想见对方。
辛宝儿不管对错,直奔启麟宫,把燕煜爆捶一顿,压着他要他向苏皇后道歉。
燕煜对她再言听计从也忍不住委屈成团子,阿姐,你不能这么偏心hellip;hellip;rdquo;
辛宝儿叉腰,凶巴巴问:我偏心谁了?rdquo;
母后hellip;hellip;rdquo;
你还知道那是你母后!她比你大几岁?她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而且她是长辈,是女人,你让着她又怎么了?rdquo;
可是、可是后宫不得干政hellip;hellip;rdquo;燕煜的口气顿时弱了三分。
后宫不得干政?以皇上和你的弱鸡身子,娘娘不干政你们不被奏折压死hellip;hellip;唔hellip;hellip;rdquo;
辛宝儿的嘴巴被燕煜捂住。
阿姐,你说我就算了,怎么连父皇也敢编排?rdquo;
辛宝儿甩开他的手,哼了一声:我说的是事实,你敢否认吗?rdquo;
燕煜不敢否认,他觉得他敢否认辛宝儿会继续揍他,而且辛宝儿说得不无道理。以苏皇后的身份,于公于私他都该让着她。燕煜唯一犯咕噜的是,什么弱鸡身子?他哪里弱鸡了?明明坚持锻炼后他的身子越来越强壮了,以后他肯定可以独立处理政务,做个阿姐喜欢的好皇帝hellip;hellip;
燕煜在辛宝儿的监督下去坤宁宫向苏皇后道歉,苏皇后大度地表示原谅,转过脸却把他打发走,只留下辛宝儿。
燕煜这犟脾气,和他大哥一模一样hellip;hellip;rdquo;苏皇后头痛道。两兄弟的性格都霸道、独裁、小气,到手的东西不容别人染指,讨厌别人对他指手画脚,完全继承了明德帝和她性格上最不讨人喜欢的一面。若燕煜的年纪大些,处政经验丰富,手腕足够圆滑,苏皇后自然不介意退让。毕竟出了一个燕烈已经够了,明德帝和她再禁不起任何折腾。问题是燕煜初出茅庐,虽然足够聪明,但他的处政手段在苏皇后看来尚显稚嫩,处处是破绽,她怎么能置之不理?可一理便起冲突,她是真的为难。
辛宝儿能压住燕煜向她道歉,不代表他真的对她心服。苏皇后也不想小夫妻俩为这种事闹矛盾。
辛宝儿道:娘娘,我不懂国家大事,只懂小情小爱。但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家和,方能万事兴。别说燕煜,我也很讨厌对我管手管脚,告诉我这不能做那不能做。我母亲纵容我,即使知道是错的也让我去做,等我闯祸了,她便帮我收拾残局,再告诉我我做错了。于是我记住错了,以后不会再犯。我觉得燕煜跟我差不多。况且,如今燕煜犯错,好歹有您和皇上看着兜着。等他独当一面,没人能帮他的时候,他再犯错,就是最坏的情况。rdquo;
苏皇后若有所思。
辛宝儿继续道:还有,娘娘,于您而言,燕煜真的是最重要的吗?您将所有时间精力放在他身上,是不是忘了什么?说句逾越的话,能一直陪着他的是我hellip;hellip;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