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5页

      杨叙精神矍铄,见到长子不紧不慢道:“听说你让你媳妇儿去兴龙寺礼佛?要我说她要是有心,只管去灵台观。”
    “父亲!”杨澈皱眉道:“寻常我们在宫外鞭长莫及,如今凤阳公主出了宫,我们再怎么着也得照拂一二。”
    杨叙神色不动:“我何尝不知。”
    可他仍没有改口,杨澈不禁拔高了音调:“那可是妹妹唯一的血脉,您也知道当初妹妹她——”
    “收声。”杨叙仍不紧不慢的,“我如何不知,当年还是我请的废后旨意。”还自请从首辅一位上退下来。
    原来杨叙正是废后杨氏的父亲,凤阳公主的外祖父。
    杨澈不言。
    杨叙沉默片刻后道:“无论你如何想,我都是为咱们杨氏一族着想,我可不能眼睁睁咱们一族步上方氏的后尘。”这方氏说得便是昔日手掌重兵的贵妃娘家,满门忠烈,却被景泰帝以他认为合情,实则莫须有的理由抄斩满门。而废后的娘家,却因为杨叙的“识时务”得以保全。
    杨澈黯然:“儿子知道了。”
    杨澈离了书房,老管家追了过来:“老太爷叮嘱您叫大夫人去灵台观进香。”却只字不提去兴龙寺照拂凤阳公主的事。
    杨澈闭了闭眼,朝老管家略一颔首后重步离开了。
    等老管家回了书房,回报了此事。杨叙脸上的褶子动都不动,只吩咐道:“你去给首辅府下帖子,请他得空来我这儿一趟。”内阁首辅乃是杨询,和杨叙这一支连枝同脉,杨叙辞官后,又在背后推得他做了首辅,光凭这点便足以窥见杨家和杨叙的能耐。
    待老管家领命去了,杨叙缓缓在宣纸上写了个“杨”,想了想又添了个“珩”字。
    司徒珩,二皇子……
    工部以水泥为基石拿出的最终治水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大获成功。整个危险河段只有一处出现了决口,好在疏水及时,没有造成更大的灾害。
    尽管如此,连日暴雨还是严重影响了农时,涝灾也让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就连京城都出现了零零散散的流民。朝廷一边增派赈银,一边又对背井离乡的流民伤脑筋,好在往京城来的流民还不多,在朝廷出面安置他们前,他们已经流到了灵台观。
    先前也提过灵台观有收容京城内贫儿的病坊,流民来到灵台观后就被安置进了病坊。也亏得灵台观“家大业大”,近来又因为景泰帝对灵台观格外青睐,朝中权贵人家没少给灵台观捐物献资,才能安置下那么多贫儿流民。
    只是病坊内人手稍有不足,也不知哪日就多了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人,看上去瘦巴巴的,也不爱说话,看起来木讷得很。问他叫什么名字,好像叫什么冯阳的,他起初干活都不麻利,被训斥过几回后渐渐才好了。
    顾青这边有得了个差事,那就是来灵台观这边加盖病坊。工部这边就水泥研究也透彻了,加以水泥盖出来的房子是不怎么美观,可比寻常草房或是泥房都结实得多,且再是防渗透不过,别提多实在了。
    顾青有远远瞧见过叫冯阳的小子,也很清楚‘他’其实是凤阳公主,要知道她这幅模样来这儿还是自己安排的。凤阳公主满腔愤怒和茫然,顾青想培养她,就得先让她别跟个炸药桶似的,早晚把自己给炸了。
    像现在这样每天像陀螺样从早转到晚,就没功夫想有的没的了。
    唔。
    当然了,顾青还有后续安排。不仅仅是对凤阳,还有对这病坊中的贫儿流民。
    说来原身的外祖父萧述是国子监祭酒,萧家在祖籍扬州还开着书院,若是顾青想寻摸适合的先生,来教化他人,那么没有比萧家更适合求援的了。
    再者顾青若是还需要适合的人才,那么萧家书院或是国子监那边便是个人才储备所,更进一步顾青想要进行他自己的知识形态输出,那么还没有入官场的莘莘学子们就是最适合被灌输的。
    俗称:洗脑。
    顾青心中想着不得了的事,面上却眉目不动。
    将灵台观的病坊修得工工整整后,便回去复命。
    这次景泰帝没有再把二皇子当废物点心了,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淡淡应了:“断不可自满。”
    “退下吧。”
    顾青:“是。”
    眼下内阁大臣们都在,内阁首辅杨询在迎向顾青目光时,含笑颔了颔首,顾青牵了牵嘴角,脸色稍为和缓。
    这段时间顾青作为二皇子时,在景泰帝那边的地位其实是有悄然提高的,而且除了工部官员外,他也多了和其他部门官员交际的机会。这其中顾青尽管不是全然清楚杨家在其中起了多少作用,可他还是很明白杨家有在潜移默化地向他示好。
    或者说施恩。
    说到底二皇子处于微末中,杨家经过废后一事却没有元气大伤,对二皇子来说仍旧是个庞然大物。
    对此顾青绷住了他弱小,无助又可怜无宠皇子的初始人设,还适当地加入“进取心”和“野心”。他实在是过于擅长扮演各色人物,不然在这个乏善可陈的世界中,他还真不知道一不小心就弄成什么样。
    眼下还是先这样默默玩着吧,于是转身顾青为了昭显他的进取心,就在修水泥路上在工部“旁敲侧击”。
    眼下情况是工部有心修路,可户部没银子。
    顾青坐在左下首位,慢条斯理道:“先前河南水患当头,内官监引了豪商来,用几纸零散物件配方换得了数十万银,充斥了内库,后被父皇用作了赈银。”岂止是数十万银,严格来说并不止出售配方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