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远在京城的皇帝慕长胤也是如今决定的,他下旨让沈缙与西戎议和,然后立刻回京。因为慕长胤被孟丞相折腾得焦头烂额,急需沈缙前来助他一臂之力。
而沈缙却早已等着慕长胤的这一道圣旨。
沈缙站在阙玉关的城墙上,远远的看着北方,那是帝都京城的方向,也是他日后沈缙唇角勾起一抹踌躇满志的笑痕,令站在一旁很少见沈缙笑过的孟一堂有些惊讶:沈大哥有什么高兴的事情么
孟一堂与沈缙在边关这几年的确历练得成熟了很多,他与沈缙生疏的关系,也在双方有意下熟稔起来,孟一堂对沈缙的称呼也从lsquo;沈将军rsquo;变成了lsquo;沈大哥rsquo;,而沈缙对孟一堂的称呼也从一开始的lsquo;孟公子rsquo;变成了他的字lsquo;天佑rsquo;。
孟一堂,字天佑。天佑这个称呼的确有点不太正规,不像是学富五车的孟丞相取的,然而这的确是孟丞相思索了好多天亲自取的字,蕴含着他对自己独子的殷殷爱护,希望病弱的独子有受天庇佑,长命百岁。若非慕长胤的字便是长生二字,只怕孟丞相便要给孟一堂取字为长生了。
沈缙收敛了笑意,看向孟一堂,道:只是想到边关已经恢复太平,边关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许多,我也能回京了,便觉得高兴。
孟一堂微笑道:这的确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他已经有几年没见过老父了,也不知父亲可是安好这几年收到的信里父亲也都说尚且安好,但他觉得以父亲那报喜不报忧的性子,信里报平安的话只能相信个七八分。
沈缙这一番话勾起了孟一堂对孟丞相的思念之情,目光也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北方。
大军多半还是要戍守边关的,因此沈缙只能带着十万大军回京。除了这十万大军,沈缙暗中还让自己的心腹军队化整为零,借助此次大军入京造成的混乱情况混入京内。
十万大军的行军速度是很慢的,起码跟一小队人马快马加鞭的速度来比是远远比不上的。小说中的那种今天有人侵犯边境,过两天皇帝就收到军情报告,皇帝下令后没两天大军就能开拨,不到一个星期大军就能赶到边关与敌军交锋的情节是不可能出现在现实中的。古代调兵遣将是非常耗时间的,行军速度也很慢,因此沈缙这次估摸着回京城就要走上三四个月的样子。
第18章 1、1帝王受x将军攻
沈缙站在盘龙殿外等候着,身姿挺拔,一动不动。一直到太阳从东边移到了头顶上,慕长胤的随身大太监才从盘龙殿里走出来:陛下宣沈将军觐见!
沈缙脸色如常的大步朝盘龙殿走去,但心中已经转过了好几个念头。
慕长胤在他刚刚一回来便给了他这样一个下马威,莫非是发现他暗中的小动作了孟丞相并未提及慕长胤最近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啊。
沈缙心中凝重的进入殿内,便看到慕长胤端坐在御桌前看奏折,虽然听见了他的脚步声,但并没有抬头看他。
见状,沈缙越发觉得不妙,但他还是按兵不动,规规矩矩的给慕长胤行礼。
然而不等他跪下去,慕长胤便开口了:你过来。
沈缙顿时放下心来了。
看来慕长胤这次给他的下马威不是发现了他暗中的动作,估计还是因他对他不冷不热的态度激怒了慕长胤。既然是感情上的问题,而不是皇权上的问题,沈缙便无惧了。
沈缙从未给人下过跪,本也不愿给慕长胤跪下,慕长胤让他过去,免了他的行礼,他自然不会拒绝。
沈缙走到慕长胤的面前,与他隔桌相望。
慕长胤冷着脸,问道:为什么不给朕送信
这几年来,只有慕长胤给沈缙送了信后,沈缙才会回一封信,而且只谈公事不谈风月。上次慕长胤因沈缙回复解释收用卿涟那件事的信中语句里透露出的态度实在太过漫不经心,惹得慕长胤不满,赌气般的不再送信过去了。不料沈缙竟然一连几年竟也一封信也不写给他。
慕长胤虽然赌气的不再给沈缙写信了,但他却并非对沈缙没有感情了。因此沈缙这几年来不曾给他送一封私信,送来的信几乎全是谈公事的,语句中全是臣下对主上的态度,这种似乎是要与他划清界限的行为,着实让他心中不安。尤其是他在边关的手下传来的消息中,几乎全是沈将军宠爱男侍或者是沈将军与孟一堂相处融洽,这更让他心里嫉妒得几欲发狂。
在命令沈缙班师回朝后,慕长胤几乎是每天数着日子等待他的归来,但愣是等了快四个月才收到沈缙进京的消息。漫长的等待让慕长胤的耐心几欲耗尽,愤怒值也破表,也因此在沈缙入宫觐见他时,他生气的将人扔在外面大半个早上,直至快正午时分,眼见着日头太烈担心将人晒出个好歹来,方才传沈缙进来。
沈缙面对慕长胤的质问,只是淡淡的道:听闻陛下要立太子慕长胤要立那个宫女所生的孩子为太子,但又不愿如了孟丞相的意,立那宫女为皇后,因此立太子一事便耽搁了下来。
慕长胤一窒,宫中唯一的那个皇子的确是他跟沈缙之间不可弥补的裂痕,沈缙拿这个堵他,他的确无言以对,毕竟是他有错在先。
只是,都过去好几年了,几年前的事情也值得拿出来总是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