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勃固起义
大明在朱载坖的手中这几年,已经积累了不少的银子。尤其是重开市舶司之后,白银流水一样的流入大明。
虽然大明现在与弗朗机人有对立,但是双方的贸易仍旧并没停止,甚至是一种上升的趋势。
弗朗机从各个殖民地弄来的真金白银,只是转了个手,便会流入大明。从大明买走丝绸、茶叶、瓷器还有京城细布和呢子。
后世的历史上,本是弗朗机人先搞出来的珍妮纺纱机之类的装置。但朱载坖却从大明工匠那里,了解到了水转大纺车,从而使得大明的纺织业极大兴盛起来。
如今除了传统出口的货物之外,又新添了纺织品。
这造成的后果,影响甚至在某些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枪炮。
因为如此多的纺织品流出,使得弗朗机人的纺织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即使是飘洋过海而来的精美纺织品,也不会比当地生产的纺织品贵多少。当地的纺织品虽然价格稍低,可是相比较起来,大家更愿意购买精美却价格略贵的大明纺织品。
大明市场中所流通的金银数量越多,这些金银的价值也就会变低。
朱载坖这个时候提出发行纸币,便正当其时。
徐文壁得到了朱载坖的指示,便立时召集能工巧匠,制造耐用纸张,并在大明报上登出即将发行纸币的新闻。
大明报上一刊登此事,立时便闹得人心慌慌。
朱载坖对此却并不紧张,这种事本就是在预料之中。只因大明之前发行的纸钞太没信用,所以现在大家听说又要发行纸币,大多数人都显得抵触。不过这不是问题,朱载坖还是坚持。即使群臣都反对,朱载坖也是不会放弃的。
“诸位卿家,发行纸币之事,本就是国之大事。我大明从前虽然也曾用过纸钞,可惜却不知纸钞要有信用。”朱载坖给众大臣们讲解其中的道理,“一两就是一两,即使是纸的,也必须要抵一两现银。纸币是大明银行发行,银行便必须兑现。若是不兑现,便可找司法部下的各地法院打官司。银行虽然也是我大明的,但是银行必须为发行的纸币负责。而且,这不只是银行的责任,也是我大明朝廷的责任。如果纸币上写的一两银子,而却只能在银行换出来八钱银子,那便是银行失了信用,也是大明失了信用。大家应当知道失信于天下的后果,轻者大乱重者则失国。”
“因此,若发行纸币,便须朝廷信用不变。纸币之上是多少,我大明皇家银行便兑现多少。”朱载坖接着道:“此非朕之危言,战国之时商鞅变法,也曾立木为信。朝廷若想不失信于民,其实很简单,便要言而有信。”
此时虽然有大臣想不通,但一想到陛下登基以来所作所为,皆是效果卓著,便也没了反驳的心思。
朱载坖知道让大明天下接受纸币,还要有一个过程。虽然这次纸币发行的声音很大,但是动静并不大。纸币印好第一批之后,先送到宫中,让朱载坖过目。
拿着崭新的大明纸币,朱载坖笑了起来。这上面可是写着一元,并印有可兑银一两的小字。意思就是,这一张纸币到了银行,便可兑换一两银子。用处与银票相似,但是银票并不是用来进行市场流通的,纸币才是。
徐文壁看着朱载坖道:“陛下,此纸币内压有铜箔,且对光一看还有暗影。除了纸质细腻坚实耐用之外,其上的雕版印刷也是极费工夫。共计四版四色,稍有不慎便会印废。若是有人想要伪造,怕是投入的成本没个数万两银子是不成的。”
朱载坖笑着点头道:“不错,此次的差事你办的不错。这些纸币不用强行给人,只要在各个银行之中备上即可。先推荐给那些常用银票的商人用,只要不是大额的,用起纸币来更方便一些。另外,那些小额的一文二文五文的纸币也要多印一些出来,到时一并流通。”
“臣觉得,还可以让百姓用纸币纳税。”徐文壁建议道:“若是百姓发现,这纸片交给朝廷也能完税,大家便会更快接受。”
朱载坖不由得抚掌赞叹道:“文壁,你这银行管事可是没白当这些年,脑子越来越活。首先我们朝廷承认这纸币的效力,百姓自己也会放心接受。这个办法好,可以实行。”
对于徐文壁,朱载坖不由得高看一眼。谁说古人的思想观念陈旧的,只不过是没有受到相应的启发。
纸币发生了不到三个月,便已经逐渐流通起来。起始大家并不认,但是随着官府收税也可用纸币缴纳,便不再有人对于纸币疑惑。因此,使用轻便纸币的人便也多了起来。
此时已经是隆庆三年的四月,李彩凤怀胎足月,在大明妇产院中生下一个男婴。
朱载坖想都没想,便给这孩子起名为朱翊均。未来的万历皇帝,这还用问吗。
陛下雄才伟略远迈古人,如今有后此为大明举国欢庆的大事。君臣贺表如同雪片一样送入宫中,将黄义给累的几乎断了腰。
朱载坖并没看这些贺表,而是向黄义道:“朕如今后继有人,通知诸番国同贺吧。”
这意思就是给诸番国下通知,你们的陛下有后,上贺表。
他之所以如此做,便是盯住了大明西南的洞乌。本为大明治下的土司,如今却渐渐坐大,甚至灭了几大番国。那地方可是直接面向印度洋,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朱载坖可不想丢失这样的一片土地。
而且,在朱载坖的布局之中,中南半岛都是要收归治下的。现在只等着暹罗诸王复辟,洞乌生乱之后,大明的军队便会伺机而动。
此时的洞乌军,已经将很大一部分兵力,都布置在了太公城防备戚继光。而在洞乌治下之地,已经有许多人在流传大明要攻打洞乌的流言。其中将大明形容的极其强大,简直到了明军个个会飞抬手招雷的程度。
而莽应龙连年征战赋税又重,并不如何得民心。因此在民间已经暗流汹涌,许多反对莽应龙之人都冒了头。诸番国的王族还没起事,先有勃固的农民起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