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3页

      有天她逛鞋店的时候,看到了一双价值两百多块大元的绣花鞋,上面绣着栩栩如生的蝴蝶,各点缀着两颗指头大小的珠子。
    沈凌记得这样的珠子,空间里还有不少,回去就翻检出来,比照着那个样式,稍微改动了一下,做了七八双不同尺寸的绣花鞋。
    这样准备了两个多月,沈凌的云裳阁终于开张了。
    店铺的面积和之前的铺子差不多大小,具体布置仍旧照搬原来的格局,唯一有所改动的是沈凌这次终于将面向街道的那一面墙全换成了玻璃橱窗,仿照后世的样子在橱窗里摆放了不少衣裳的样品。
    开张的第一个月,铺子里的生意并不算太好。这不比从前,沈凌在开第一家店铺时,因为有许多老顾客捧场,所以店里的生意很快就好了起来。
    这次在人生地不熟的北京开店,生意自然要比原来差上一些。只有等到云裳阁在北京打出名气,店里的生意才会好起来。
    为了增加云裳阁的知名度,沈凌决定得做点什么。
    最好是能认识几个交际名媛,有她们做介绍,店铺的生意会很快好起来。
    为了结交交际名媛,沈凌开始出入她们经常会去的地方,比如去北京饭店跳舞。
    沈凌第一次亮相北京饭店时,穿了一件米黄色的洋装,料子是用呢绒做的,裁剪的特别合身,加上她本身的气质,说是名门闺秀也有人信。
    坐在北京饭店舞厅的对面,沈凌看了一会儿场中的人跳的舞,心里就有了谱。她正要跃跃欲试时,一个穿着时髦的富家子弟过来邀请她跳舞。
    沈凌痛快的跟他走了,她的舞跳得好,很快就引起了场中几个人的注意。
    当沈凌跳完一场舞回到座位上休息时,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过来主动与她说话道:我看你刚才跳的舞特别好,舞姿非常优美,你是不是刚从英国那边留学归来
    沈凌微微一笑:不是。我的舞是表姐教的。她非常热衷跳舞,所以我也连带着学了一些。跳得不好,让你笑话了。
    那位女子道:你太谦虚了。我看你刚才跳的舞非常好,比我认识的密斯范跳得都要好。
    她说话的时候,沈凌仔细打量了一下她的衣着,葱绿色的西洋舞衣,头上戴着镶着碎钻的发箍,一看就是有钱人家的小姐。
    沈凌就将话题转到了她穿的衣裳上,两人就聊了一会儿哪家的绸缎铺料子比较好,哪家裁缝做的衣裳比较好。末了,沈凌又谈到衣裳的搭配,以及一点美学。
    两人谈天的时候,有那认识女子的也过来凑热闹,沈凌跟着认识了几个北京有名的交际名媛,她不忙着推销自己的云裳阁,而是邀请在座的名媛去听戏。
    随着沈凌认识的名媛逐渐多了起来,她开的云裳阁也渐渐有了一些知名度,店铺的生意就一点点好了起来。当然在这中间,也有一些富家太太和小姐觉得云裳阁的衣裳款式多又新颖,慢慢的回头客也多了起来。
    沈凌当初虽是为扩大云裳阁的知名度而去结交那些名媛小姐,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她发现自己并不讨厌到北京饭店跳跳舞,去戏院的包厢听听戏。
    在这些地方,她能结识到各色各样的人,虽然那些富家子弟一个个挥金如土,并不适合做丈夫,但是不能否认他们大多数时候还是比较体贴细心的。
    这样直到沈凌在北京城待了两年,她才遇到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那人是她认识的一个名媛的表弟,名叫曾清,长得眉清目秀,全身上下都透出一股书卷气,一看就知道读过许多书。
    沈凌第一次见到他时,他的表姐正在试图让他参加自己举办的舞会。他最后虽然答应下来,但是从始至终都坐在舞会的角落,根本不想下场跳舞。
    沈凌看到他,不知道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自己读大学时曾经很仰慕的一个同学,和他一样身上带着浓浓的书卷气。她后来就忍不住走上前,问他为什么不去跳舞。
    曾清的回答是不会。沈凌看他脸上的神色似乎并不反感她的靠近,就坐下来与他聊了几句。她虽无意卖弄自己的学识,但是谈吐中自然而然带着独特的见解,加上中外典故可以信手拈来,外人一听就知她饱读诗书。
    曾清这人有个文人的通病,就是总想找到一个精神方面的知己,虽只认识沈凌不长时间,但已生了亲近之意。
    两人后面又来往了几次,沈凌知道曾清正在看六朝的骈文后,就和他谈起诸子百家,两人越说越投契,都引对方为自己的知己良友。
    沈凌后面想想,觉得曾清这种人如果做人家丈夫的话,其实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因为他不够体贴细心,又一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是总归说起来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一旦他认定你是他的灵魂伴侣,那么这一生,他是一定不会背叛你的。
    有这点好处珠玉在前,沈凌觉得他的那些缺点都可以忽视了。人天真一些,这样起码跟他在一起烦恼比较少。人不通俗务,没关系,她会打理家事就够了。人不浪漫温柔,那也没关系,只要心里有她就行。
    当沈凌告诉他,自己有一段失败的婚姻被丈夫无情抛弃,曾清也没有丝毫芥蒂时,沈凌就开始和他谈婚论嫁。
    曾清上面只有一个寡母,因为不喜欢北京的气候,一直在南边居住。他家里虽不很富有,但也有一些产业,足够他们一辈子不愁吃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