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第6章
李秀琴出院后身体变差,早上起来后只干了些简单的家务活就浑身乏力、发虚汗,她心里既难受又懊恼,感觉自己成了废人一样。
清晨,夏志民被人喊去修窗户,夏禾夏琳两姐妹拎着菜篮子去地里摘玉米棒子,夏雯去河边洗衣服,夏清收拾完厨房出来就见李秀琴坐在院子里的那颗海棠树下发呆,多少能理解李秀琴的心结。
“妈,我有一个想法,能挣钱的,你想不想听?”
夏清端着瓷盆坐到井边,里面放着夏志民前天晚上从河里捞上来的田螺,在加了盐的水盆里养了一夜后,螺肉里的沙子差不多吐干净了,夏清用缝衣针把螺肉挑出来,留着中午烧豆腐汤喝,味道非常鲜美。
听到有挣钱的法子,李秀琴果然提起了兴致,“什么挣钱的想法,你说来听听看。”
这话三女儿要是早十天八天说李秀琴都不信,但从她出事起,三女儿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说话做事有条有理,让人不知不觉把她当成大人看。
夏清穿着一件白色的棉布裙子,嫌长发披在肩上做事不方便,自己盘了个丸子头,低着头挑螺肉时,露出纤细雪白的后颈,还有漂亮的蝴蝶骨,李秀琴形容不出来,第一次发觉这个女儿竟然这样好看。
夏清不知道李秀琴正在打量她,抬着头笑道,“妈,你看咱家地里位置多好,三岔路口,咱们村的、邻村的都从咱家门口经过,现在做小买卖的人挺多的,咱家可以在院门口盖间小屋开个小卖部,这样你在家坐着看店就能挣钱,卖卖生活用品,就算挣的不多,一天收入几块钱也行啊。”
从来到这个世界起夏清就想着怎么才能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虽然在小说里夏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但那是从夏家几个女儿一个个大学毕业后开始的,还得等上好几年,这几年中供养她们四个,父母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困难能磨砺人吃苦耐劳的品质,但夏清也不忍心看着姐姐们大学期间那么辛苦的打工,同学能穿漂亮的衣服,参加各种校园活动,姐姐们只能省吃俭用,每一块钱都得计算着花。
李秀琴认真听了夏清的提议,在脑子里认真盘算了一番,觉得这个想法是可行的,水柳村离镇子近,村里没人想到开店,但她在其他村子走动的时候,看见过三丫头说的“小卖部”,看着确实有些生意。
不过她一个人决定不了,“等你爸回来咱们再商量,这小卖部也不是说开就能开的,得有地方进货,进货也得花钱呐,盖房子也得跟村长说一声。”
算下来前期得投不少钱进去,以家里现在的经济情况,还是很挺紧张的,但李秀琴懂得想要收获得先投入的道理,否则她也不可能下定决心供四个女儿上大学,只要到了年龄嫁出去就行。
一盆田螺,螺肉挑了个把小时才得了一小碗,挑的夏清肩膀发酸,她起身伸了个懒腰,眯着眼看向天空,天空很蓝,云也很白,沁凉的井水和空气中的泥土味,构成了乡村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十多天,她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生活。
清早的阳光不甚毒辣,自然风吹在身上很舒服,通常十点后天气开始变得炎热,在地里劳作的人会从地里回家,休息到傍晚再下地干活。
这时节的农活不多,给作物浇水,锄锄地里的杂草,算是村里难得的悠闲时光。
没一会儿,夏禾夏琳一起提着菜篮子回来,夏雯也晾好了衣服,姐妹四个围在一起剥玉米棒子。
黄色的玉米粒嫩的能掐出水来,夏琳举着剥好的玉米说,“我们挑的好吧,专找这种不过分老也不过分嫩的,我都等不及想吃了,等会儿先煮几根解解馋,午饭晚些吃也行。”
老的玉米留着做玉米种子,嫩的太嫩还得再长几天,对农村的孩子们来说,玉米既能填饱肚子,也是风味绝好的零食。
等她去了学校,就吃不到这么香嫩的玉米了呢,从小吃到大,满满的幸福味道。
夏志民傍晚才到家,修完窗户后又给那家订了个吃饭的小方桌,中午管饭,干完才回来,一天得了二十块工钱,回家后就把钱拿给了李秀琴。
干了一天活流了太多汗,身上灰尘也多,夏志民打了盆井水简单冲了个澡,而后坐在树下喝了一碗凉粥,吃了一个玉米棒子,李秀琴在旁边跟他说了开小卖铺的事。
“你觉得咋样,能行么?”
“小清想出来的?”
李秀琴点头,“可不是,这丫头以前不爱吭声,现在倒挺爱动脑筋的。”
夏志民拿衣角擦了擦头上的汗,“这样好,以后不容易受欺负。”
他们做父母的一辈子老实忠厚,这固然是可贵的品质,但眼看着时代进步,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大舅哥那样,去城里打工被人欺负可不行,机灵些能保护好自己,特别是女孩子,比男孩子更容易吃亏。
“这事只要花钱办应该行的通,但咱们得先盘算好花多少。”
现在家里的钱将好够女儿们上学,还借了村长三千块,等大舅哥那边的钱还回来才有富余。
“不着急,等我哪天遇着周三问问,他见过的世面比咱多,又是做生意的,指点一下就够咱们用的了。”
周三名叫周成贵,是村里唯一的生意人,也是八十年代最早跨进万元户门槛的,还上过报纸,夏志民这两天正准备去火车站给二女儿买火车票,准备顺路去找下周成贵。
“那行,这事你放心上,我觉着开个小卖铺挺好,不管挣多挣少好歹有进项不是?”
李秀琴还打算去其他村的小卖铺取取经,看别人家是怎么做生意的,这样自己心里就更有谱了。
夏志民点头,“放心吧,我在大事上从来不含糊。”
这一点李秀琴是信的,二十多年来,日子过的虽苦,但她从来不后悔嫁给夏志民这个人,不管是对她,对她娘家的亲人,还是对四个女儿,夏志民每一个角色都做的足够好。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支持哦,么么哒比心,留评的宝宝们有小红包回馈哦~
第7章
夏志民转天去县城时带上了夏琳跟夏清,夏琳跟着去是因为快开学了,得添些行李,比如买两身新衣服,买双春秋穿的小皮鞋,买双运动鞋,她的衣服鞋子都是穿了好几年的,有些还是夏禾之前穿过给她的,出去上大学,不说要穿的多好,稍稍捯饬一下不显得过分寒酸还是很有必要的。
虽然夏琳自己说不用买,但李秀琴坚持给女儿花这个钱,她说,“上了大学就是大姑娘,我跟你爸给不了你多体面的生活,但最基本的会尽力给你,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就得你们自己争取。”
她摸着二女儿的头说,“好好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息。”
夏琳握着手里的十张大团结,含泪点头,下定决心用功读书,绝不辜负父母的期待,也绝不浪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而夏清呢,不过是听夏志民说要找谁打听开店的事,跟着去凑热闹而已。
况且这么多天以来,除了去过几次县医院外,夏清还没出过门,更没有逛过街,对九十年代的县城还是挺感兴趣的。
三人天亮吃过早饭就出发,夏志民骑车带着夏清,夏琳单骑一辆,夏家只有一辆自行车,另一辆是夏琳跟邻居借的。
目送他们出发后,夏禾转身回院跟李秀琴打听开店的事,她也是今天才知道父母竟然有了这个想法,很高兴,甚至是兴奋,因为变化就代表着希望,比一成不变要好。
夏雯也将目光投向李秀琴等着答案,眼里的光芒跟夏禾如出一辙。
“八字没一撇呢,就是要开也得等一阵子,还有,事情没成之前不能透露出去,跟谁都不能提。”
万一有人知道了,赶在他们前头开可怎么好,到时候乡里乡亲的,只能自己咬碎牙往肚子咽了。
夏禾点头,“妈,放心吧,我们又不傻,怎么可能出去乱说呢。”
夏雯也保证不提,“这是咱们家的秘密,真能开店就好了,以后不仅不用出去买东西,还能挣别人家的钱呢。”
夏禾弹了下小妹的脑门,笑嗔道,“小财迷,咱家要是开店了,你就在家帮着做生意,反正你是家里最小学习最不吃力的。”
夏禾跟夏琳上大学平时不在家,夏清下学期高二,文理分班后学业就紧张起来了,相对而言,夏雯确实是最轻松的那个。
“好啊,看店我肯定没问题,我数学最好,心算从来不出错。”
李秀琴听姐妹俩连看店的事都安排好了,无奈的摇头说,“说了八字还没一撇,再说,你们的任务是好好学习,其他的用不着操心,小雯明年就中考了,不能因为平时学习不错就掉以轻心。”
被点名的夏雯吐了吐舌头,作为一个低调的学霸,是不可能担心区区中考的,她的目标可是像姐姐们一样读大学呢。
况且三姐还跟她提过,大学只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让自己更有价值,要将目标放的更远才行,比如硕士、博士,在不断的积累中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父女三人花了二十多分钟骑到镇上,把自行车停在供销社门口上锁,夏志民还跟供销社里相熟的人说了,请对方帮着看看,防止有人偷车的。
不过镇上治安良好,又是人来人往的地方,发生车子被偷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等公交的时候,夏志民遇到了几个认识的乡亲,都是要去县城办事的,看到夏志民身后的两姐妹,少不得把话题转到她们身上。
“志民,准备带闺女去哪呢?”
“我二闺女要开学了,得去火车站提前把车票买了,晚了怕影响开学。”
对方恍然大悟,想到确实有这么一回事,“我听说了,你二闺女考上首都的大学了是吧?真厉害,听说咱们镇上今年只有十来个考上大学的,你家闺女不简单呐。”
这年头,别说大学生,能读完高中都算不错的,辍学的比比皆是。
夏志民呵呵笑了,“是啊,高考发挥的好,没想到第一志愿就考上了。”
关于孩子和学习的话题是家长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很快等车的人都围了过来,“真让人羡慕,这两个都是你闺女?”
夏志民回头指着两姐妹说,“这是老二,这是老三。”
“哎呦,不错,都是水灵的姑娘,再过几年提亲的媒人得踏破你家的大门了吧。”
在乡亲们心里,哪怕是大学生也得嫁人呐,不过是能嫁的好点罢了。
夏志民摆着手道,“还小呢,怎么也得大学毕业了再说,不着急。”
十九岁的年纪,在农村可不算小,夏琳的初中同学里,甚至有已经结了婚生了孩子的。
“那是,上学好,有能耐了以后嫁到城里去,城里的日子可比我们乡下好多了。”
夏志民一个大男人,哪里是一众乡村妇女的对手,几句话就败下阵来,只有一旁干笑的份,而话题焦点夏琳同学呢,脸色红润,不知道是热的还是尴尬的。
去县城的班车一小时一班,等了大约半个小时,老旧掉漆的公交车缓缓驶来,话题顿时停止,等车子稳住,一拥而上,夏家父女最后才上,只剩两个座位,夏志民让两姐妹坐自己选择站着。
“爸,你也坐吧,我跟姐姐挤一下就行了。”
夏清刚说完,夏志民还没应,对面的大娘就对着他们可劲儿的笑了,“真是孝顺闺女,知道心疼爹呢。”
夏志民呵呵坐下,两姐妹各坐半边椅子,她们都是苗条的,侧着身坐并不拥挤,等售票员收完车票钱,这辆气喘吁吁的公交车扑哧着尾气出发了。
夏志民坐了几分钟就把座位让给了一位老奶奶,半路上姐妹俩也让了座,车子开了四十多分钟,终于到了县城汽车站,火车站离的挺远,在汽车站倒了另一班车,又坐了二十来分钟才到达火车站。
“8月19号去首都的车票不多了,你们要是再晚来一天就买不到了。”
售票的女同志挺热心,收钱的时候还跟他们说了几句闲话。
“同志,我想问问19号去首都的学生多不多,我这闺女第一次出远门,想问问路上有没有能搭个伴儿的孩子。”
售票员看了眼夏琳跟夏清两姐妹,见她们模样秀气,也特有礼貌,并没有嫌夏志民不耐烦,把票递给他的同时,告诉他开学前去首都的学生很多,让他那天早点跟孩子一块过来,可以把孩子送上车,还能调座位,或者让列车员帮着关照一下也行。
夏志民特别感激,不住的道谢。
“不用谢,我就是顺嘴说几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也有孩子,能理解。”
话虽这么说,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将心比心体谅他人难处的,夏志民又让夏琳道了谢后,拿着买好的车票离开了售票口。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大家的支持哦,留评的宝宝们小红包回馈,么么哒比心~
第8章
“爸,我们买了票是先去给二姐买衣服还是先去找周三叔打听开店的事?”
夏志民看了看手表上的时间,已经过了十点,从火车站坐公交去街上还得半个小时,十一点左右正是大家吃午饭的时间,如果先去找周三,恐怕成了蹭饭的不速之客。
“咱们到街上先找个吃饭的地方,吃完了给你姐买东西去。”
如果是夏志民一个人出来,随便买两个馒头就能应付一顿,花不到一块钱,但今天难得带两闺女一块出来,他并不想委屈孩子,因此找了一家面馆,一人点了一碗面,不过夏琳跟夏清碗里有肉有蛋有蔬菜,夏志民碗里就只有蔬菜。
加肉加蛋的面条一碗三块,素面一碗一块五,这年头猪肉不过三块钱一斤,这个价格算不上便宜,夏志民自己是舍不得多花钱的。
姐妹俩互相看了眼对方,特别有默契的从自己碗里夹了肉和蛋给爸爸,夏清胃口小,还夹了几筷子面条到夏志民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