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页
可回想旧事,胤礽心中不是没有怨言,纵然是我自己不争气,读书修身不成。可皇上呢,作为君父,放纵太子自幼要什么有什么,一应供应甚至超过了天子,而等你不想给了,劈头盖脸给我一顿教训,让我知道什么是“天威”,这难道不算不教而诛?
我还想这些干什么,胤礽苦笑一声,父子君臣、恩恩怨怨,已经说不清楚了。
“福晋,叫得寿和弘晰、弘晋都去了那边,不要紧吗?”看胤礽已经开始自斟自饮,李氏就压低声音问道:“虽说他们也算大了,可是……”
二福晋倒是很淡定:“年纪再大也是晚辈,放心罢,在太后那边,有皇上看着,再说,”她停了一下,看胤礽没注意她们这边,就道,“如今旁人才顾不上咱们呢。”
正如二福晋所说,家宴上众人都是心不在焉,得寿、弘晰、弘晋哥仨乐得大家关注不到他们。小皇孙们也都得了家里的嘱咐,在家宴上只说吉利话,或是聊聊同窗生活,横竖不提咸安宫。
如果说龙子凤孙们心不在焉不要紧,但康熙的心不在焉就显得格外出奇冒泡,宴会之前,胤禩曾经入宫觐见,是为了说京中流言事。
也不知道谁给八贝勒出的主意,说是如今京中流言甚多,让他在康熙跟前剖白一下心迹:务必要表现出他全心全意拥护皇上的决定,流言什么的,皇上您不必在意。
胤禩出来为自己澄清,可纯王富尔祜伦入宫的时候,将京中传言八贝勒相面,相士说八贝勒面相甚贵、福德绵长这件事告诉了皇上,还送上了一本流言来源的折子。
至于富尔祜伦为什么会知道,这事得怪胤禩自己,相士所言被八贝勒原原本本告诉了老九,老九为了向五哥、老十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把算命先生的话当成论据告诉了这两个人。
而作为五贝勒的同窗好友,纯王富尔祜伦也知道了,作为领着差事、经常被康熙差遣、很得看重的亲王,听说这种事必须得上折子禀告皇上!
富尔祜伦提笔之前曾经认真的想过,“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这句话,他们在宫中读书的时候都读过,为什么现在老八就像脑子没了似的?
当然了,王子戴白冠这种话富尔祜伦没敢写,他委婉的表达了一下:八贝勒算命算出他非常有福气这件事,很多人都知道了。还替五贝勒描补一下,说五贝勒觉得不妥,和他商量,决定禀告皇上。
在立太子的关头,一个在流言风口浪尖上的皇子,又宣传自己极有福气……然后还跑到朕这来说自己半点杂念都没有……老八你想干什么?
你敢把你老子当傻子!还有老九,你是朕的儿子,还是老八的弟弟?本末倒置,不知所谓。
若不是过年不好动刀兵,康熙简直想立时把那个什么算命先生给抓起来,他老人家忍气吞声等到了年后,派人去查问的时候,却被告知那个道士已经离开京城了。据说是南边来的,具体哪来的没人知道,这段时间在京中颇有名气。
康熙嘴上叱骂,其实心中多少觉得,说不定这算命的真的颇有能耐,觉得老八狼子野心,于是躲开了。皇帝勉强算是不太迷信的人,但他多少还是有些信命的。
就像他骂胤礽生而克母,谁知道他琢磨了多少年“胤礽命硬”,又怎么想自己会不会被妨碍的。
所以康熙的思路很快变成了“这是不是说明,胤禩绝对没这个命,否则算命的躲什么!”既然如此,就等着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时候,让胤禩面对现实罢!
依照康熙的想法,议政王大臣会议,以那帮人的老顽固做派,动不动总“祖宗旧制”的德性,若是知道老八被推出来,还不得当时就翻脸?嗯,到时候还得屏退左右,皇室的体统、朝廷的体面还是要的。
而将来胤禩改好了,本本分分踏实办差,那他还是朕的好儿子,将来是继任之君的好兄弟。
康熙觉得眼前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他必定能得偿所愿,父子兄弟之间也能保全体面。于是他老人家开始关心起了旁的事情,比如给曹寅写封信,问问他什么时候入京送嫁;再比如关心一下儿女的婚姻问题。
十三、十四阿哥都成婚了,十五阿哥胤禑虽然与二福晋的妹妹订婚,可孩子们才十二、三岁,正式结婚太早了些。那么就是女儿们,如今到了出嫁年纪的,首先就是通嫔纳喇氏所出的十格格、这孩子生在康熙二十四年,到现在妥妥的出嫁年纪;
然后是十三阿哥胤祥的两个同母妹妹,十五格格生在康熙三十年,以他们家嫁女儿的年纪来看,还小呢。于是只需要考虑十三格格,她生在康熙二十六年,也不小了。还有就是贵人袁氏所出的十四格格,这孩子生在康熙二十八年。
需要考虑婚事的三个女儿,两个虚岁过了二十,一个只需要考虑额驸人选,成婚倒不是很急。
公主们的婚事都是大事,康熙急于年后就放出风,也是想要给议论太子这件事降降温。朕让你们关注,但没让你们脑子发热只盯着这事!新年大宴的时候你们一个个要么心不在焉,要么三五成群以为朕没看见?
朝廷的事情还要办,官民人等的日子还要过,别弄得一副除了这事没活头的样子。
按照康熙自己说的,年后他召开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立太子之事,这简直是给宗室亲贵打了一针强心剂,大家都觉得皇上立储受挫之后,开始向祖宗家法寻求安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