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78页

      楚月欲哭无泪地面对着郑公公, 她现在坐在御书房内,根本没心情管那么多事情了。
    郑公公忍不住安慰她道:“陛下,不过是一些愚民经过有心人的煽动,才会如此看待陛下, 您不用管太多, 做好自己就行了。”
    楚月一副哀怨的小表情道:“朕当然不在乎了,朕怎么可能在乎呢?朕像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吗?”
    郑公公:.......
    可你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你。
    叮———恭喜宿主获得3500+昏庸点。
    叮———恭喜宿主获得3500+昏庸点。
    叮———恭喜宿主获得3000+昏庸点。
    楚月现在已经麻木了,她知道昏庸点的到来意味着什么。
    “这次能告诉朕为什么吗?”
    叮——以上一万个昏庸点来源于两位妃子的成就。
    楚月听了后差点没从椅子上摔下来, 怎么回事?她们做好事出名了,怎么还能连累到她了?
    叮——妃子们成为了正面教材,陛下自然成为了反面教材。而如今已经有不少人编了儿童谣来歌颂两位妃子。同样宿主你也有儿童歌谣,只不过是骂你的。
    楚月:“朕果然有一种不妙的预感。”
    叮——宿主可以让身边的人唱给你听。
    楚月决定捂住自己的耳朵,当做什么都不知道好了, 反正她是昏君,这种被喷的氛围感就应该是这样的。她只要习惯就好了。
    她之前定下的五年一换官员,还有那个三个月审查期和规定当地改善民生的计划,她都已经安排下去了。
    至于有些官员能不能适应,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而且优胜劣汰、胜者为王,乃是自古真理,谁要是没有能力就休怪有能力的人将他踢下位去了。
    她才不管当地用什么办法去改善民生,只要谁想出来了怎么改善民生,那下一刻当地官员的位置就是他的了。
    良才善用,能者居之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楚月拿起了奏折扫了眼,并没有发现什么大事,倒是有一封温良恭的密信夹在奏折内特地递给她。
    她就奇怪了这个奸臣为什么会给自己写信?
    他难道有什么阴谋诡计不成吗?
    楚月还是拆开信封扫了一圈:“陛下,见信如唔,微臣已取得和前朝余孽的信任,如今身负双职,只为了将前朝宝藏与余孽一网打尽。待时机已到,微臣定不负陛下之信任,朝廷之期待,首辅之托付。”
    楚月:?????
    什么情况,这个奸臣特地给朕写信是为了表忠心吗?
    她能信奸臣才有鬼吧!叛变度100点的家伙,还有资格来信暗示朕,或者想从朕这里旁敲侧击打听自己在朕心里处于什么位置??
    不过这个奸臣还挺有意思的,他现在敢左右逢源就说明他现在有资说这种话。还可以如此乱来。
    楚月干脆给了对方一个回复:“坐看云起时。”
    她同样给了奸臣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
    这封信经过普通暗卫的手里,迅速传送了出去。
    而已经远在郑州的温良恭,他接到了楚月亲自来的信件后,心里隐隐有一种波动的感觉。
    温良恭是个三十五岁,俊美的壮年男子,他长得比较白嫩看起来更像是二十多岁的书生,只是人不可貌相。
    他就是个将军。
    温良恭看着眼前的暗卫大人将信给他后,便站在原地,他立即亲自招待看茶,没有直接跟暗卫搭话。
    因为暗卫什么都不会说,而且如果暗卫出事了,就代表温良恭本人有叛变之心。这件事只要传到楚月的耳朵里马上就会有一波杀手过来暗杀温良恭。所以温良恭十分忌惮眼前的暗卫,几乎尊称他为大人。
    温良恭看见楚月给的信内写着:坐看云起时。
    他灵机一动,瞬间悟得了其中的意思。
    陛下是在暗示他看准时机,蛰伏一段时间,自然就能成功。
    温良恭眼睛闪烁不已,这位新帝似乎不像大人们说那样,昏庸无道、好色成性、否则他私自送信时若有若无的试探,就不会让新帝发现了。
    而新帝发现后竟然没有责怪他的意思,并且还同样留给他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
    看来陛下是在看自己能否给她一丝信任,如果可以,那他是不是能。。。
    温良恭想到此处,便收回了信,他朝暗卫道:“这位大人,请问陛下还有其他话留给下官吗?”
    暗卫只是摇头,什么话都没说。他连茶都拒绝去喝,现在见温良恭看完信了,他便回去了。
    温良恭只是朝暗卫那抱拳鞠了个躬。
    待暗卫离去后。
    温良恭的如花美眷,温夫人,此女乃是江南第一大商户田家的千金。
    温夫人见丈夫露出苦恼的表情,她道:“夫君可是又遇到什么难题了?”
    温良恭见妻子来了,他收好了信,才道:“一些公务上的事情,女人家别问太多,好好看着咱们的儿子。”
    温夫人知道丈夫有意隐瞒,她便说道:“夫君,我们江南人家曾经发生过一件大街小巷都知道的事情,不知道你要不要听?”
    此女子非常的睿智,没有直接说其他的而是以故事传闻之流,来委婉表达自己的意思。
    温良恭道:“夫人,这话可不能乱说。”
    温夫人道:“江南曾经有一家老小,他的父亲从一个豆腐摊一直到店铺,最后直接壮大到京城开了著名的百花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