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页
可是林芷儿不知,这看似平静的归途,陆煊这边至少杀退了针对她的五拨刺客。
大军到了京城边,并没有进城,而是在离京城百里边的云山脚下扎了营。
夜晚林芷儿站在云山顶眺望京城,就见那黑黢黢的皇城,就像一只猛兽张开的巨口,就要把一切吞没…
第85章 再遭险境
林芷儿离开京城快一年了,她从他陆煊嘴里知道如今二皇子周昱琅和太子周昱琛之间的争斗是愈发厉害。
周昱琅大婚后, 被封为安王, 在京城内有了自己的安王府。
不过周昱琅、还有他后面的秦家,还算有些自知之明的, 竟然让周昱琅自请就藩, 去了大周兵家必争的山西晋地,晋地还因为多商贾, 也是大周的富庶之地。
周昱琅到了晋地, 那里的守军都是他们秦家人, 从表面上看, 周昱琅是远离了京城的权利中心,但实际上他势力却是大了许多。
林芷儿非常奇怪的问过陆煊, 这周庆帝明明是知道秦家有不臣之心的, 为什么还要放周昱琅离开。
陆煊苦笑,这实打实的证据没完全出来前,陛下还在用秦家, 而且周昱琅到底是他的儿子,周庆帝对自己的孩子还是不错的,况且还有长明公主在吹枕边风。
林芷儿叹息一声,怪不得周昱琅会成长明公主的入幕之宾, 这都是互相在利用啊!
林启安也随着陆煊的大军偷偷的回了京城, 并在二百禁卫军的护送下, 出其不意的进了宫。
林启安重上朝堂, 立刻便震动朝野。
虽然林启安诈死时, 死讯并没有传出来,但是他毕竟辞官归乡两年,没想到此次回归,直接被陛下封为户部尚书,内阁首辅。
林启安在朝堂上拿出了秦家与大辽国里通卖国的证据,周庆帝大怒,下令禁卫军当堂捉拿了周昱琅的大舅舅秦培中。
不过秦家这么多年,党羽众多,而且因为一直也没有找到林启安手中的信,所以他们也是做了准备的。
秦培中在朝堂上大声喊冤,禁卫军搜查秦府,竟没有发现任何有线索的东西,反而秦家陈设简朴,家中用度甚至赶不上普通的三品官员,抄家竟然抄出了一名“清官”。
而宫中的秦贵妃脱簪在周庆帝的御书房前跪了一天一夜,为秦家伸冤求情,直至昏倒。
秦家党羽纷纷在朝堂上为秦培中喊冤。虽然太子一派,拼命想坐实秦培中的罪名,但实际上事情却僵持住了!
林芷儿听了陆煊给她介绍的情况,觉得很不可思议,这样确凿的证据竟然还扳不倒秦家,怪不得祖父拿到那封信时,没有第一时间交给陛下,而是选择了诈死瞒名,如果那时交上去,林家就真的有灭门之灾了。
也由此可见,大周的朝政的确是不清明,已经是一潭浑水、死水了。
林芷儿担心林启安的安全,陆煊只说林启安为内阁首辅,如今就在宫里办公,有禁卫军护着,也是安全的。
如今京城里一片风声鹤唳,陆煊本人又恢复了禁卫军的副统领职务,负责京城的安全防务,也是在宫中很少能够出来的。
偶尔回一趟军营,也是交代完公事,与林芷儿亲热一会儿便匆匆离开。
林芷儿每天在军营里,不能露面,她住的帐篷边是全天候的有一个营的亲兵保护,而且还有二十个禁卫军守在帐子周围。
林芷儿被这样压抑的气氛弄得吃不好,睡不好的。
一切在一个月后发生了变化,大辽国在边境集结十万兵马,一路打到了锦州城。
锦州城如果破了,大辽国进了潼关,那大周就危险了!
军情快马传到京内,国祸当头,周庆帝派骠骑大将军带京师三万军马及统领潼关等处的四万军士抗敌。
另派陆煊带着四万陆家军协同做战。
林芷儿从苗青嘴里知道了圣旨时,真的是觉得这事情变化也太快了吧,秦家的事不管了?她和陆煊这就要去与辽国人打仗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像她想的那样。
她和陆煊都没有离开云山,陆家军在一位假扮陆煊的禁卫军侍卫带领下,只走了三万人,剩下的一万人分散到了云山中藏了起来。
林芷儿则藏身在了陆煊在京城外的别院中。
林芷儿开始并不明白陆煊为什么这样安排。
但是半个月后,她想象的那种可能便真的发生了。
秦家趁此国难之计,发动了宫变。
京城内,秦家控制的巡捕营和兵马司的人,还有京三营中的三千营中的兵马,一起攻入了皇宫。
京城外二皇子安王周昱琅带领三万大同军马一路杀到了皇城根。
那晚,林芷儿站在别院最高的阁楼上眺望京城,就见京城内火光冲天,喊杀声在寂静的夜里,那么远都隐隐的传来。
春晓拿了一件披风给林芷儿围上,她和苗青都知道大小姐今夜是无法安睡的。
是啊!林芷儿站在那里,她最亲的两个亲人都在皇城中,她的心紧张得都缩成了一团。
“苗青,你说,如今京城里的战况能如何呢?”
林芷儿觉得自己再不说点什么,她就会坚持不下去,晕倒过去的。
苗青斟酌着开口:“夫人,不必过于担心,你看,大人还是安排的十分周详。
虽京三营中的五军营的三万人调往锦州城,三千营的五千军马被秦家所控,但还有神机营的五千军马,这五千人乃当今陛下亲自统辖,没有陛下的圣旨和军符,任何人是调动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