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页
以这部戏带动少林室的旅游业,这才是重要的。当然,更关键的还是把那个未来的功夫巨星网罗到自己的麾下来。
没错,这部戏就是那部传说中,在内地创下超高观影次数的《少林寺》,也是那位功夫巨星的处女作。
如果说李晓龙先生的片子打开了全球功夫热的势头,那么这位功夫巨星的处女作,则是引起了内地少林寺功夫热的风潮。
多少少年郎看了这部片子之后,纷纷跑到少林寺去学武的?
曾经只有小猫小狗两三只,破屋草房两三间的少林寺,因为这个潮流地兴起,带动起人流,终于让它改天换地,一跃而成真正的“武林圣地”。所以说,电影的力量,有时候是会超出人们想象的。
说起来,这个时候内地还是有许多人才的,不过这个时期的大多数人才,吴承都不甚了解。他所熟知的,也就是后世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那几位。不过这些都不要紧,只要明年艺员学校创立,华语金像奖开始举办,就不怕吸引不到他们的目光。
甚至吴承都想和内地驻香江办事处的人联系一下,让他们回去传个消息,让那边的电影人,把今年的影片送过来参选一下。
要是第一届华语金像奖就有内地的影片拿奖的话,说不定以后都不需要他去打招呼,人家眼巴巴就自己送上门来了。
不过吴承估计,即便是这样,内地那些导演们,可能依然还是会拍那些比较有“内含”的片子,毕竟这种片子,拿奖的机率更大。
除非他们拍的片子可以在香江上映,并且拿到不低的票房。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吴承站出来做个榜样,甚至是和内地那边的电影人沟通一二了。
其实在吴承看来,就是看那些家长里短,都要比看那些展现乡下地方贫穷落后要来得有意思。这个时期的内地,可以说是大部分乡下地方都是贫穷和落后的,许多下过乡的知识分子也都了解这种情况。
是以,他觉得这种事情拍来拍去都没啥看头,只能是让那个老外一而再,再而三的认为华夏这个文明古国依然还是那么贫穷落后。
虽说华夏这个时候的人民是很穷,这是事实,没什么好丢人的。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奖项,而沉迷在那“扭曲的世界”里吧!
后世冯大炮这家伙虽被不少“师出名门”的正统导演不耻,说他只会拍那些低俗的东西,但吴承觉得,冯大炮的做法并没有错!
所谓的高雅是什么,低俗又是什么?吴承觉得没必要去在乎这种区分,因为每一种类型的电影,之所以存在,都是因为它有需求!
即便是好莱坞那边,依然有地下片场,专门制作那些影片,为什么?就是因为它有这个市场需求。
前世可以和好莱坞那边影片分庭抗礼的,也就只有岛国的那些V片了,就这个类型的片子,不知道为岛国创造了多少利润税收。
可想而知,那边那位老爷子说的“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都是好猫”这句话绝对是至理名言。如果华夏这个央央大国中的那些老艺术家们,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不说投身到那些影片中……估计真要这么干,他们自己都会先吐血了吧!
但是,可以拍一些大家爱看的喜剧片嘛!你看潘常江同学拍的那个《举起手来》就非常不错,不是吗?
想要提高知名度,关靠拿奖是完全不够的。因为普通民众们的欣赏水平,和他们那些人,真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面。
后世内地的电影界就经常会出现一个这样的情况,一些导演拍出来的片子,观众们看不懂,他们就会说观众们的欣赏水平不够。他们一般不会在自己的身上找毛病,只怪观众们的文化程度不高,然后拿着国家发的配额金,继续我行我素地拍些在大部分观众眼里不知所谓,而在他们眼里却充满了艺术气息的片子,且大部分片子最后都烂在片库里了……毕竟能够在国外拿奖的片子,也就只有那几部。
当然,吴承也不是看不起那些电影人,只是觉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思想和做法都有问题。当然,他没有义务去纠正他们,就算纠正也是纠正不过来的,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
但只要有一两个人愿意听,那就够了。这个时期的内地,只需要有人能够做出一个榜样来,那跟风的人不要太多。
所以,吴承准备利用拍《少林寺》这部片子,来促进一下两边电影界的交流,如果能够引导一下他们的拍片方向,那就更好了。
吴承相信,只要能够让他们赚到钱,相信不会有人不愿意的。
这个时候,内地那些电影人想在内地电影市场上赚钱,难度自不必说。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在国家单位上班,领的也都是死工资,最多就是电影赚钱了,发点奖金了事。真正的大头,都捏在国家手里。
如果吴承在内地搞一家分公司,再招些人,在内地拍片,再把影片销往海外……只要找个人做一个榜样,不少人肯定会被刺激得毛孔炸耸,而后一个个红着眼睛盯着他们。
不过想做成这个事情,难度自然也不会小。毕竟这个时期的内地虽然开始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但其实依然还是很保守。
而且有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铁饭碗,和他一起干这种带着不少风险的事情,那还得两说。一切,只能等到时候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