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页
不过,九十年代末,北美IT产业泡沫出现,思科公司也同样在其列。本来吴承是想着等这个公司出现的时候,再去收购它,然后等到九十年代IT泡沫出现之前,再把公司给卖掉。等IT泡沫过去之后再来抄它的底,重新拥有。这样一进一出,肯定能赚个钵满盆溢。
毕竟思科刚出现的时候,这对夫妇对它的重视,有些不足。那个时候,吴承要是去收购,成功率是相当高的。
不过现在,既然思科的创始人就在他面前,而且他们也还没有这方面的想法,那么,他就没有必要去等这一天的到来了,直接让他们把这个课题给研究出来就好了。相信肯尼迪校长会很愿意的。
而且,如今计算机网络才刚萌牙,还不算发达,路由器的存在与成长的土壤还没有那么充分,许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里面到底存在着多大的商机。相信就算研究出来,有些人还是很懵,不知道这里面存在着的商机到底有多大。
原时空,这对夫妇在研究出这个东西来时,也同样没有意识到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大的商机……悲剧的是,这对思科创始人夫妇,最终也被思科的一干董事给赶出了公司,不得不说,这真是讽刺。
不过,当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大家就会知道,这个东西的重要性和商机到底有多大了。
但是这个时候的肯尼迪校长,显然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课题能够给吴承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再加上,看吴承的样子,似乎他也有叫人研究过,不过一直没有研究成功的样子。
否则的话,他又怎么会知道那么多东西呢?
他一个做电影的,平时不仅要拍电影写剧本,还得管理那么多家公司,肯定没有时间去研究这方面的东西吧!
而且,就算他不答应,吴承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想法,那找谁研究不是研究?北美这边的院校,可不仅仅只有斯坦福一家大学有计算机系。与其如此,还不如顺势答应下来,借机和这个年轻的富豪打好关系,将来有求于他的时候,也能方便一些。
于是,肯尼迪点了点头,最终答应了下来。
吴承微笑道:“至于研究课题的经费,我会另付,而且为免将来出现没有必要的纠纷,我也觉得咱们有必要先签个合同,立个约定……如果研究经费不足,你们可以拿着这份合约,去梦工厂找我。”
终于,吴承露出了狐狸尾巴。不过,这种做法,在北美这边实在太常见,太习以为常了。如果没有合同的约束,谁都没办法保证自己的利益。虽然他们不知道这里面到底有多大的利益,但是,吴承毕竟是一个商人,他不想自己的利益被人侵占,这种想法太正常了。
就算是吴承不说,肯尼迪也会找机会提出来,毕竟研究课题是需要经费的。只不过,吴承刚刚捐赠了一千万,肯尼迪校长也不好意思再和吴承提研究经费这种事情。
不过好在,吴承自己提出来了。
肯尼迪觉得,吴承真是个好人,居然什么事都帮他们想到了。
其实不仅是肯尼迪这么想,就是跟在他们身边的大部分人,都在这么想。当然,也有人觉得吴承这不过是为了博名声而已。
不过这都不重要,吴承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参观完计算机系的计算机中心之后,吴承就没有继续逛了,而且时间也来不及了。
肯尼迪校长给吴承举办了一个酒会,邀请了不少名流政客,以及专家学者相陪。在酒会上,吴承直接将一张一千万美金的支票交给了肯尼迪校长。肯尼迪校长接过支票,大方的给吴承赞美了一番。
而后又给来场的众人普及了下吴承的丰功伟绩,迎来底下一片片惊叹之声。最后,肯尼迪校长对吴承做出的这番成绩给予了肯定,决定由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给吴承颁发一个经贸学荣誉博士证书。
而这一幕,很好的被人用照相机给记录了下来。
不过这个给吴承的感觉总有点怪怪的,总觉得,这个经贸学博士是他用钱买回来似的,这感觉,太尴尬了有木有?
吴承没有想到肯尼迪做事这么雷厉风行,昨天才说的事,今天居然就已经准备好这个荣誉证书,以及服装道具等等。
这让吴承很怀疑,他们是不是经常用这样的方式来拉捐赠?
在旧金山留宿一晚,第二天一早,吴承去东方电视台逛了下,和台长蒙特利聊了聊,而后让他找律师起草一份协议。
而后他拿着协议,再次去了一趟斯坦福大学,和肯尼迪校长,以及波萨克等一干计算领域的专家们,把这个协议给签了。
协议内容很简单,在他的这个课题里,所研究出来的成果,归他吴承所有,研究这个课题的经费,由吴承本人承担。
为此,吴承又给斯坦福大学计算学院捐赠了五十台苹果电脑。
这五十台电脑,苹果公司那边当天晚上就给调过来了。
不过这个时候,吴承已经拿着那些协议,回转圣莫尼卡的海边别墅,冲着大海,举着酒杯,自己给自己庆祝起来了。
而这个时候,雷石东也开始了制定收购维亚康姆的计划,虽然是和吴承合作,而且主导者还是吴承,他只拥有公司四成股份,但雷石东依然觉得干劲十足,仿佛焕发出了第二春似的。
原时空,这个时候的他还没有想要再创业的想法。可以说,他的这些想法,都是被吴承给刺激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