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86页

      上了岸,发现身上的衣服并没有一丝水迹,苍纯诧异地挑了挑眉,上次看到这种情况,她还以为是她们自己用内力将水迹蒸发掉的呢,看来是自己的想法太过主观了,银耀母河的水根本不会“上岸”。
    “还要多久才能将所有胎茧流失的生命力补回来?”她喘了口气问道。
    “已经完成了十分之一了,依照这种进度,还需要四天的时间。”越蒙递过来一碗红枣银耳汤,算了算道。
    苍纯闻言觉得在意料之中,虽觉得麻烦,但这事也容不得她推脱,便只好认命。
    好在帝姬不同于一般术能师,元力的产生速度几乎源源不断——当然,但也是有一个极限的,等到突破超阶后,才是真的与天地同源,元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否则,别说是四天,加上中间用于恢复元力耽搁的时间,怕是四十天都不够她将所有胎茧的生命力回复。
    胎茧生命力的事情刻不容缓,苍纯连玉落园都没有回,直接就在这儿用了午膳,休息没一会再继续干活。
    ——要她说,胎茧生命力虽有流失,但还不甚要紧,便是慢慢来也没问题,但显然没人会认同她的观点。
    忙了一天,回去时苍纯都有些虚脱了,话说前后两辈子,她什么时候受过这种累?
    若非看在双亲的面子上,以及自己目前并没有能力抗议,她才不干呢。
    “阿纯,你回来了!”才刚走进玉落园,就见到晏渊冰快步走了过来。
    “你怎么在这?”苍纯抬了抬眼皮,有气无力地问道。
    “我担心你。”听到她疲惫的嗓音,晏渊冰微微皱眉,眼底满是心疼,拉起她的手往屋里走去。“我让厨娘做了一桌好菜,你赶紧吃了去休息。”
    苍纯不想说话,只用鼻子“嗯”了一声。
    见状,晏渊冰愈加心疼了,对着迎出来的千树等人反客为主道:“赶紧的,热水、毛巾都准备好了吗?”
    苍纯累得眼睛都随时能合上,一顿饭吃得都有些拖拉,见她这样,晏渊冰一肚子关心话也只好吞了回去,打算明早再来,看着她就寝了,才悄然离开。
    五天的时间重复做同一件事情,对苍纯来说是度日如年,对其他人来说却是如释负重。
    银耀母河的胎茧都回复了生命力,之前的封禁也自然也解开了,只是银耀母河却不再没有任何兵力防守,成为西苍的又一个重兵把守之地。
    而弱水草的问题解决后,朝廷立刻便将精力投放到之前越蒙提出的猜测上。
    “就没有任何发现吗?”张老有些暴躁地问道。
    苍悅弥摇了摇头,“我们对外邦那些器械并没有了解,根本不知道该从哪方面着手。而且,各位应该知道的,母河之水对非生命体有很强的分解净化之效,便是真留下什么痕迹,到现在大概也消失了。”
    牧老面色沉了沉,视线落向越蒙道:“东晏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越蒙轻抿了口铁观音,不急不缓地开口道:“东晏的祁连山脉和我们这边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不过和我们不同的是,他们那边的长老院并没有出动,那些彩色毛还没来得及动作,到祁连山脉冒险的术能师就已经第一时间发现了他们,就地解决,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闻言,在场众人纷纷面色复杂,不得不承认,比起实战能力和悍勇程度,她们西苍的术能师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外邦人若是经过银耀母河渡到东晏的,你之前说的那些潜艇什么的可有在东晏发现?”云老开口问道。
    “还在调查中,目前并没有此类发现。”
    “对了,忘了一件事,假设外邦人真的渡河了,那些器械是怎么运进来的?”简老双眼一瞪,奇怪地问道。
    “这有什么难的?”明晓笙摇了摇头,不以为意道:“他们连人都偷渡进来了,更何况是死物?”
    “可是那些器械的体积肯定不小,照理该很引人注目的。”
    “虽说如此,但据我所知,外邦的器械也是由数不清的零件安装起来的,他们完全可以分拆开来一点一点运进来。”
    “那边的银耀母河呢?”牧老敲了敲桌面,出言问道。
    “同样发现了弱水草,目前应该已经清除干净了。”说着,越蒙将东晏的国书拿了出来。
    众人轮流看了一遍,橙姬皱了皱眉,“东晏那边打算怎么解决胎茧生命力减弱的问题?”
    “什么都不做。”越蒙面色古怪道:“东晏的情况你们知道的……那小皇帝说,胎茧的生命力流失得并不多,若是出生的孩子死于这点,也是自身不够强大,他并不打算为此兴师动众,动摇民心。”
    “不过,他也说了不会阻止那些胎茧的长辈自力更生。”
    第35章 被牧老识破?
    对于越蒙所说的情况,众人吃惊之余有些意料之中的感觉。
    东晏政权的铁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们自己的老百姓都接受得理所当然,哪轮得到她们这些旁人指摘?
    不说皇宫中诸人的讨论,另一边,晏渊冰也从薛映手中接过了东晏的最新情报,很自然的,越蒙说的那些他都知道了,甚至还更详细。
    至于昭晟帝的“不作为”,他是一点意见都没有,虽然他在东晏生活的时间很短,而且还是在最懵懂的年纪,不过,他的骨子里早已经被烙上了东晏的烙印,对这种行事很是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