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就算是这样,他做事真的会这么不经大脑,趁机杀害讨厌的日本人?更何况,对方还是当天才头一次见到的女孩mdash;mdash;rdquo;
我觉得正好相反。rdquo;
相反?什么相反?rdquo;
假如是熟人,就算是再怎么讨厌的日本人,也会产生犹豫的;反而是当天才见到、还完全不认识的人,才下得了手。因为对方在自己心中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格,平时会有的人性挣扎,往往会消失无踪。rdquo;
可是,在那种混乱中hellip;hellip;rdquo;
就是混乱才能下手啊!平时就算有这种蠢念头,也绝对不会付诸行动;但混乱之中,反而好下手。又或者他是想到自己搞不好会被埋在瓦砾下就此长眠,既然如此,干脆抓一、两个讨厌的日本人当垫背。rdquo;
太不合理了啦!好不容易逃到地下了,还特地跑回一楼去?在成功趁乱杀人前,搞不好自己会先死咧!这种道理谁都懂吧?rdquo;
所以才说是极限处境造成的啊!当时已经失去正常的判断力了。可是,当他回到一楼,勒着找不到lsquo;第二都市rsquo;的绫子时,天花板却快塌了;这时他才回过神来,在勒死绫子前便慌忙逃回lsquo;第二都市rsquo;。rdquo;
但结果还是没杀人啊!rdquo;
不,不对。假如过程真和我想的一样,那老爹可是妨碍了绫子逃进lsquo;第二都市rsquo;的机会,害她无法获救,对吧?这样的话,当然是不折不扣的杀人啊!先勒到她动弹不得,然后明知天花板会塌,还把她丢在店里。这可不是杀人未遂,是真正的杀人!rdquo;
我思索了片刻。巴比的假设虽然牵强,道理却还说得通;然而这里有个问题mdash;mdash;他的假设是建立于自己的目击证词之上。说白一点,要是他其实根本没看见贾桂琳跑上楼的身影,这种推测根本没任何意义。
那么,巴比说谎的可能性呢?我试着思考,而一旦开始思考,便愈发觉得这是个相当重要的关键;因为倘若窪田绫子的死有半分他杀的可能性,巴比便成了我们六人之中,唯一拥有坚固不在场证明rdquo;的人。
令他的不在场证明成立的,正是第二都市rdquo;的特殊构造及功能。前章我略过未提的细部说明,就在此处略微介绍一番。
根据我们所见的第二都市rdquo;概况图(参照图B),房间rdquo;被区隔人格转移对象的隔离墙rdquo;一分为二;为了方便起见,姑且称呼后半部为封闭区rdquo;,前半部为开放区rdquo;。
从横亘房间rdquo;中央的隔离墙rdquo;,便可推测人格转移本是适用于两人之间,但即使对象为三人以上,亦能成立。据艾克洛博士所言,在他们进行过的实验之中,曾有八人的成功案例;而重要的是,三人以上进行人格转移时,其循环rdquo;顺序带有一定的法则,无论人数有几,此法则皆不变。
对象为三人以上时,除了隔离墙rdquo;之外,还会出现名为辅助线rdquo;的墙壁rdquo;,犹如分切圆形蛋糕般地分割房间rdquo;,不过,分割并不见得均等,这和人数为奇数或偶数并无关连。
以我们的例子来具体说明,人格转移在我们六人之间成立,照理说该是封闭区rdquo;三人,开放区rdquo;三人才是,但实际上却非如此。
如概况图所示,封闭区rdquo;为我和巴比,而开放区rdquo;则分别有哈尼、亚兰、贾桂琳及蓝迪。
据说,这是取决于人们进入房间rdquo;时的位置。当房间rdquo;判断对象已进入完毕后,便会先以隔离墙rdquo;将对象大略地分隔为二,接着辅助线rdquo;即会配合人数出现。
蛋糕rdquo;切完的同时,人格转栘也大功告成,成立对象的人格将依顺时针方向往隔壁的肉体一一递延。这个顺序一旦确立,无论发生何事皆不会变动。
好了,从以上的法则,我们可以了解到什么呢?就是我们无法谎称自己逃入第二都市rdquo;时的各自所在位置。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要是全员私下串通,各自往后栘几位,并主张自己其实是位于开放区rdquo;或封闭区rdquo;,仍有可能造假;然而,我们的情况却还附加了另一个重大事实。
那就是mdash;mdash;原本在人格转移成立后将会迅速消失的隔离墙rdquo;,这回不知何故,在我们获救之际竟还残留了部分;虽然原因不明,但根据艾克洛博士的假设,或许是隔离墙制造装置因地震冲击而发生暂时性的余波rdquo;。附带一提,辅助线rdquo;则是全数消失。
经实验证明,隔离墙rdquo;虽是一种透明屏障,却可将手枪子弹弹开;因此,隔离墙rdquo;残留,正代表我们六人在救援到来之前,皆无法往来于开放区rdquo;与封闭区rdquo;之间。
(此为闲话,获救后的我们之所以在二十日至二十三日之间都没能恢复意识,似乎是因为被以药物维持睡眠状态之故。当然,这是为了秘密将我们送往这座设施而采取的措施。美国政府为了收集人格转移受试者们的数据,依实验组别的人数多寡,在世界各地设置了数个秘密设施:而收容我们的,虽不知位于何方,便是其中的六人用设施之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