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75页

      很快驻泊在吴淞港的日军能登吕号水上飞机母舰放出三架载满炸弹的水上飞机轰鸣着飞往闸北区上空对重点目标数番轰炸
    真如前线指挥部吴孝良对日军舰炮与水上飞机的攻击束手无策他曾与吴淞要塞司令沟通过希望要塞能以大炮轰击驻泊在吴淞港的日军舰队但遭到了拒绝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华界在日军炮火的蹂躏下一点一点的全部变为废墟
    有刚从外面回來的作战参谋戴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小声嘀咕着但沒能逃过吴孝良的耳朵
    刚刚听说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被炸毁了十数万册善本古籍全部毁于一旦唉hellip;hellip;rdquo;
    言语中极为惋惜想必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的读书人吴孝良心下感慨
    第422章 上海大亨
    日军第二十四旅团终于占领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的天通庵车站,沿铁路向真如进犯,却在东站遭到中国军队第五十七师的顽强抵抗,终是再难进一步,监泽幸一一再向军部保证,一周之内定率沪上驻军拿下真如,活捉支那指挥官。
    在监泽幸一的催促之下,号称皇国陆军最为精锐的第九师团加入了强攻东站的战斗序列,战线于东站与北站之间拉锯相持了超过七天,军部终于对监泽幸一失去了耐心,转而任命第九师团师团长植田谦吉为司令官,淞沪所有日军均由他來指挥,由此监泽幸一被灰溜溜的赶下台。
    监泽幸一下台后,战斗仍旧反复拉锯,吴孝良的五十七师甚至一度占了上风,新任司令官植田谦吉对此亦是大感头疼,由陆军主导的军部将这个重任交给他,他却和海军的监泽幸一犯了同样的错误,甚至战绩还不如他,日军所占领之北站几乎一度被中国军队攻占。
    就在这个时候,军部中的长官私下发來电报,告知植田谦吉,大本营已经准备再调第十一师团以及第十四师团增援淞沪战场,要他沉心静气,不要急躁,在陆军的大力支持下,击败支那军,剑指南京指日可待。
    真如指挥部,吴孝良已经三天三夜沒合过眼,满脸的胡子拉碴,使他看起來倍显沧桑疲惫,他敏锐的发现,日军攻势在这几日似乎略显疲软,正准备召集作战参谋们商讨下一步的军事行动,好消息传來,杨效欧的第二军在南京已经彻底换装完毕,半日内即可赶到淞沪战场,连日血战之下,五十七师损失惨重,很多团营一级的战斗单位均损失过半,再沒有生力军补充,恐有被打残的危险。
    五十七师将士英勇奋战,不顾生死,堪称国民革命军之楷模,维中更是党国将军之翘楚,三日三夜也不解带,铁成敬佩的紧那。rdquo;
    一阵爽朗的声音将沉思中的吴孝良惊醒,见是上海市长吴铁城來了,忙起身招呼他坐下,又在桌子上端起暖瓶倒了慢慢一缸子的开水,抵到吴铁城面前,此时,整个华界已被日军炸成一片废墟,资源匮乏,别说热水,便是冷水也來之不易。
    喝水,喝水,吴市长身系上海安慰,在白天冒险來前敌指挥部可是有紧要的事情。rdquo;
    吴铁城接过难得的热水,缓缓喝了一口,笑道:维中不愧快人快语,铁城此來,的确有一件鼎鼎要紧的事商量。rdquo;
    说罢又似不经意间的看了一下左右,吴孝良意识到自己这位本家肯定有极隐秘的事商量,于是对左右道:大家都累了三天三夜,回去歇息吧,一下时候再來办公。rdquo;
    左右参谋副官们一阵低呼,鱼贯出了指挥部会议室,他们的确太累了,哪怕能休息一个小时也是难得的幸福。
    等指挥部会议室彻底安静下來,吴铁城对随身而來的副官一使眼色,副官心领神会,也出了会议室,片刻功夫又折了回來,身后还跟着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礼帽遮面的清瘦男人。
    男人摘下礼帽,冲吴孝良深深一躬,此人颧骨突出,脸颊瘦削,吴孝良乍看之下,竟觉得与他前世某贺岁片导演大为相像。
    吴铁城则指着那瘦削男人,冲吴孝良介绍道:这位是公董局华董杜镛先生hellip;hellip;rdquo;
    吴孝良心中讶然原來是杜月笙,他见当世名人如蒋中正、蔡锷都平静的紧,独独对这位风云上海滩的青帮大亨大为感兴趣,却不知他來此地有何目的,难道是在为日本人穿针引线吗,有了这个判断,他初见杜月笙的热乎劲顿时冷了下來,面色平静的道:
    幸会,幸会,不知杜先生冒险來此,有何指教。rdquo;
    杜月笙准确的察觉到了吴孝良这种微弱的情绪变化,他不明白这个统兵十数万的将军,一省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为何会从未谋面的自己产生这种矛盾的情绪,但此次事关重大,对这种细枝末节也不及细想。
    东洋人有意和平,昨日他们请托了人与在下有过接触,月笙一介平民,本想推脱,但虑及此事关乎国家,特來告知吴市长与吴将军。rdquo;
    吴孝良心道果真所料不错,还真是为日本人穿针引线而來,他不置可否,沒有立即回话,吴铁城却担心的道:
    日本人言而无信,如何能指望他们会主动和平,若是希冀和平又何必突袭淞沪。rdquo;
    杜月笙看了眼吴孝良,他已经从吴孝良的态度中感受到了此人深深的距离戒备之感,对于官方态度谨慎可以理解,尤其像吴孝良这种风口浪尖之上年轻有为的中央大员,对于与日本人接触的态度更是慎之又慎,一顶汉奸的帽子谁都承受不起,但国家有难,即便身为匹夫,又岂能视若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