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1页
与此同时,他们也开始杀人,挥刀斩杀了一些欲带头扰乱军心的印军官,以阻止乱势的进一步扩大,而伴随着这些冒尖的势头被慢慢平息下来,现场的形势也慢慢稳定了下来。
阿里汗与辛格的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
不过,死人的事却仍在继续,如雨点般从两处山丘上射来的乱箭让印军吃够了苦头。
好在这五十一万印军之中也有二十万人号称是精锐,他们临危不乱,正是在他们的带领下,印军这才稳住了阵脚,没有被一通乱箭给直接射垮了去。
而这一通乱箭过后,喊杀声便大起,从开阔地两边的山丘上涌出大量的太平军,他们叫喊着向印军杀来。
原来,在这里伺候印军的正是太平军东西两路大军。
太平军诱敌之计基本上成功了。
而印军见此,这才知道上了当,阿里汗与辛格在震惊之余,大喊着让印军后撤,但此时再撤已经来不及了,从山丘杀来的太平军已经与印军融在了一起,并相互间拼命狠杀起来。
没奈何,为了活命,印军只能被动应战。
但至始至终,这就不是一场对称的战斗,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这样。
如果从人数上来说,太平军明显是多出印军很多,而从威势上面,印军也处于绝对的下风,而且,印军此时中了伏击,伤亡已是惨重,士气更变低下,原本在整体战斗力上不及太平军的他们更是有些不堪,而多重差距相交,最后造成双方之间不可弥补的综合差距。
所以,在太平军的攻击之下,印军是节节败退,基本上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只能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如果照此形势发展下去,印军可能真的是要全军覆没于此了。
面对这种情况,阿里汗与辛格也是忧心如焚,但也只能尽力指挥印军反抗。
说实话,他们后悔,悔不该太过于冒进,这才中了太平军的埋伏,都是贪心惹的祸啊。
而现在说什么都没用了,他们只能拼,否则,那只有死路一条。
于是,二人凭借着手中的那二十万精锐苦苦支撑着战局。
其实,他们心中还存有一丝侥幸,希望英军可以及时赶来为他们解围。
而太平军一方在拥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没有一丝顾虑,只管大砍大杀,他们倾尽全力的狂杀之下,印军是死伤累累。
此时的战场上,汇集了一百多万大军,场面宏大,气势恢宏,但生与死的考验却在不住地上演。
印军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拼命与太平军作战,因为他们不拼命,就只有死,而太平军为了达成既定目标,他们也必须倾尽全力,因为,他们来就是为了杀人的,不杀人如何能赢得战争。
所以,双方都为了自己的目标努力。
可是,这死的人也越来越多。
第六百一十四章 一面倒的战斗
一方是为了斩尽杀绝,一方是为了求得一线生机,所以,双方都是倾尽全力地搏命厮杀。
但是,毕竟太平军的整体战斗比印军强出很多,而且人数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这一轮毫不留任何余地的狠杀让印军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半个时辰不到,印军已经付出了十多万人的代价,这哪里是普通的厮杀,完全是不计一切的屠杀,太平军对印军的屠杀。
不过,这样的屠杀却在情理之中,因为这是这一场印中之战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办法阻止这样的屠杀,那就是彻底放弃,举手投降,但是,这却是印军以及他背后的宗主国,英国所绝不能容忍的。
所以,这最后的结果的只能是战,而战的结果就是死人,死很多的人。
因果循环,一环扣一环,就是如此的奇妙。
而交战双方在死伤累累的情况下,不,应该说印军在死伤累累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放弃,他们还是在拼命抵抗,但抵抗的强度已经弱了很多,一来,人数上的减少直接造成了战斗力上的减弱,二来,太平军手段之雷厉风行,以及他们不留任何余地的狠杀,让印军逐渐开始胆寒,这对印军整体的士气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间接地让印军的战斗力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
此消彼长之下,太平军占据的上风越来越明显,而按照这种情况,恐怕要不了多久。他们将这五十一万印军全歼于此也并非不可能,这不是梦。
而印军此时却并不好受,他们现在是尽量能撑多一刻便是一刻,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力气来考虑太多其它的事情,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
所以。有些时候,求生的**往往能够胜过力量本身,这种信念最能激发的是身体的本能,而本能一被激发,那最后的力量展示就能更加的持久。
随着战斗的更加深入,印军现在也许唯一剩下的就是由这种潜能激发的本能力量了。
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印军已经支持不了太久了,因为他们将潜能都发挥了出来,那还能坚持多久呢?
太平军显然对印军的变化是一清二楚的,他们一直以自身强绝的战斗力对印军施加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就是要用这种压力来压垮印军。
也许再过多一个时辰。战斗就要结束,太平军将在这场大战中取得完胜,这对太平军来说,那就是最完美的结果,而现时的一切都在朝着这个结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