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7页

      此时蟹已经蒸好,挪出到一旁,不要掀开盖子,闷上五分钟。将调料锅放置灶台上,开大火煮开,再放凉。
    将蒸好的螃蟹捞出,再蒸上两锅,将水槽中的螃蟹全部清空。
    趁着蒸蟹的空档,她将泡发好的香菇和黑木耳切成小丁,又清洗了两颗青菜,且把它切成细丝。又拍了要做秃黄油用的姜和蒜,剁成末放在碗中备用。
    还有清洗坛子,她粗略数了下,两个水槽里的螃蟹加起来有四十七只,其中三十只是用来做醉熟蟹的,十五只是用来做秃黄油的,剩下的两只直接吃掉。
    三十只蟹加起来不少,一般的坛子根本装不下。她用的是家里泡杨梅烧的坛子,清洗完后,倒扣在桌子上。
    家里的一大两小都是不喝酒的,所以她减少了酒的比例。取出一升装的黄酒,往已经冷掉的醉熟蟹调料锅中倒入大概三分之一的分量,再加入三瓶盖的白酒,醉汁做好了,只要等待螃蟹变凉就可以装坛了。
    第二十五章
    将煮好的最后一锅螃蟹拿开,她开始做早餐了。
    在煮开的水中依次加入香菇,黑木耳,青菜丝,米粉,盖上盖子等待。
    一大一中一小,三个碗依次排开,在碗中加入盐和生抽。小明杰还小,要吃的清淡些,所以小碗不放生抽,只有加了少许盐。
    锅再次开后,加入玉米油,关火。用漏勺将米粉捞到碗中,倒入原汤,最后用筷子搅拌几下,将底下的盐和生抽融入汤中。
    早餐完成了。
    因为桌子上铺满了材料没空余的地方来用餐。她只好在车厢中铺上凉席,再在上面放上一顶电脑桌。凉席和电脑桌都是以前读大学时用的。
    侧身打开起居室的门,叫小怡抱着弟弟过来吃饭,她转回厨房将三碗米粉和两只蟹端倒小桌上。
    青菜的涩味略微被酱油压下,变得容易入口些。
    虽然没有肥美的蟹膏和蟹黄,但蟹肉的鲜美弥补了这点。
    两只蟹一只归姐弟俩,一只归谢莹。小明杰还小,不能吃太多,就分给他一点蟹黄和蟹脚肉,剩下都是小怡吃掉。
    因还有事情未做完,谢莹草草地扒拉几筷子,呼呼地将米粉吃完,再迅速扒壳拆骨吃完自己的那只蟹。蟹壳堆满了小桌的一角。
    让小怡吃完后叫她,谢莹端着空碗回了厨房。将碗放进水槽,她转过身用厨房纸将坛子内部的水分擦干。等到水分消失后,再倒入两瓶盖的白酒,将坛子滚上几圈,让白酒充分接触内壁进去杀菌。
    然后将三十只蟹放入坛中,在坛口放一个漏勺,最后倒入醉汁,醉汁刚好漫过螃蟹。将装着大料的漏勺放进水槽,她盖上了盖子,拧紧后放在角落里。
    需要等待24小时才可以开盖食用。
    接下来是做秃黄油。做秃黄油的步骤比较麻烦。
    她先将壳打开,取出背壳和蟹身上膏黄,因为时节的原因,取下的膏黄并不多。十五只的分量只占半个盘子,这点根本不够她塞牙缝。
    她想了想,取出擀面杖,用力把蟹身上的肉压出来,将蟹肉掺进膏黄中。
    取完蟹肉后,她清洗干净之前的煮醉汁的锅,开火等待水分消失,加入大量猪油,猪油化开后,再加入掺了蟹肉的膏黄翻炒。蟹肉缩紧,猪油逐渐染上了黄澄澄的颜色,看得谢莹咽了数回口水。加入盐,姜蒜末和黄酒,再滴上几滴香醋,用勺子翻拌均匀,等待数秒后就可以关火了。
    她用汤勺挖了半勺,吹了吹,迫不及待地送进嘴里,舌头被烫了下,哈呼声不断响起,勉强等温度散去,可以合上嘴巴了。
    牙齿毫无用武之地,只要用舌头轻轻一抿,浓厚的油膏味从口中漫延开来,恰好的咸味中带着不可言语的鲜。香醋很好的发挥了作用,将鲜味提升到了极致。
    锅中的秃黄油要等放凉后再能装瓶。
    旁边的不锈钢盆堆满了蟹壳和被压扁的蟹身,她打算用这些做香辣蟹。
    切好配料后,她另起一锅,倒入玉米油,在油冒烟前下入姜蒜末,煸香后加入干辣椒段,翻炒后倒入蟹,将蟹与底料用勺子混合均匀,盖盖等候五分钟。锅里噼里啪啦的响着,偶尔还传出爆破声,渐渐地变成滋滋的声音,她掀起盖子,将底下的蟹翻上来,加入酱油和黄酒翻炒,再盖上。等到声音再次变成滋滋声后,开盖进行最后的翻炒,香辣蟹就可以出锅了。
    满满地一锅,可以吃好久。
    收拾完厨房的残局后,已经临近中午了,她们也到了首都的郊外。
    因一上午的时间都花费在做菜上,中午她决定简单煮个粥就可以了。
    就着酥脆的香辣蟹,她还多吃了半碗粥。
    午后她们来到了这回的目的地,紫藤院。小和的外公就住在这里。
    她以前跟小和闲聊时,听她说过这里。但她只知道她外公住在紫藤院,具体地址就不清楚了。
    她下车准备到门卫那里问问,却发现门卫室空无一人。
    窗沿上薄薄的一层灰尘,显示这里已经好久没人打扫了。
    透过门中的缝隙,她看到里面的柏油路和外面一样,上面铺满了落叶。
    一切都显示出这里已经不住人了。
    她去哪了?
    谢莹为了寻找答案来到了离这最近的一处集市。
    一手提着一只桶,她背着包来到卖粮食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