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2页

      待到送走满头雾水的小师妹后, 沈辞镜看到剑坪外有人探头探脑。
    “要来便来,要走便走。”沈辞镜一见便是皱眉,轻斥出声, “这是什么模样?成何体统!”
    “……”
    “过来,我检查一下你这些天修炼得如何了。”
    “……是, 师父。”
    剑坪外的宋执安耷拉着一张脸,恹恹地来了。他站上了剑坪,抽出剑,而就在剑出鞘的那一瞬间, 他神色骤然一冷, 仿佛染上了与沈辞镜面上一样的冰霜之色, 而后,气机涌动,一道无形剑意临前, 直刺面门!
    宋执安看起来虽是个少年模样, 但修行时间却已不短,修为更是年轻一辈中的翘楚, 年纪轻轻就已登堂入室, 臻至元婴。而在剑术上,他也并未落下, 趋于大成,与无形剑意对决之时剑招灵动, 翰逸神飞,一派闲雅潇洒之态。
    然而这样的他,依然轻易在沈辞镜手中败北, 十招不过, 便被沈辞镜的剑意划破衣角, 逼至剑坪之外。
    “果然还是师父厉害。”宋执安狂拍马屁,“师父这样从修为到仪态都这样完美的神仙人物,一定会有诸多仙子为了成为您的道侣而争破头哩!”
    沈辞镜理也不理,只道:“你的剑术许久未曾精进了,怕是已来到瓶颈。”
    宋执安嬉皮笑脸:“是啊是啊,师祖说我耍剑光顾着好看了,可是师父你想呀,这剑耍得若是不好看,岂不是白费了徒儿下的这百年苦工?”
    学剑也好修行也好,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好,想要达到出类拔萃、力压众人的这一步,都是极难的。
    宋执安能在区区百年内就达到这样的地步,自然是下了极大的苦工,所以想要给自己找点乐子也无可厚非。
    然而同样的,能在短短百年内就从元婴晋至合/体期的沈辞镜,更是称得上恐怖了。
    修行者有三大阶段,九大境界。每一次进阶都是千难万难。
    宋执安是年轻一辈的领头人物,但他从金丹升至元婴时,可费了不小的功夫,然而他却听说过自己这位师父的壮举:十天筑基,三年金丹,十年元婴,百年合/体。
    ——这是人吗?
    其实果然还是像民间传说的那样,是仙人转世,神灵下凡吧?!
    宋执安每次看到自己这位师父,都忍不住这样想。
    而更让他有些酸溜溜的是,自己这位师父修行速度不似常人就算了,就连脸都比他好看!
    虽然他们二者的好看不是同一个类型,比如说师父是神仙公子那样完美而不近人情的好看,美则美矣,却不像尘世中人,难免失了温度,而至于他,同门评价他是“虽带着几分天生痞气,但目光湛然若神,意气飞扬”,是人间难得一见的人物。但就算如此,当他站在师父身边时,也还是有被比下去的感觉。
    倒是那位时常来找师父的那位云不缺公子,虽然面貌只能说清秀可爱,不过其姿态威仪却叫人过目难忘,哪怕与师父同处一室,也不会黯然失色。
    “只可惜云前辈是个男人……”想着想着,宋执安就不由得说出了口,“如果云前辈是女子的话,恐怕比任何人都适合成为师父的道侣吧!”
    沈辞镜阖眼,面色无波,但下一刻,一道剑气却倏尔扫过宋执安的头顶,险些没将这小子变成秃头。
    宋执安:!
    沈辞镜淡淡开口:“既然在山上的修行已再难有寸进,那就准备准备下山历练吧,也免得你思虑太重,杂念太多。”
    宋执安:“……”
    连骂人想太多都能说得这么清新脱俗,果然是神仙!
    宋执安讪笑着,不敢再多话,护着自己的秀发退下了,然而在这样的动作间,一个小册子却从他袖中滑落,掉在地面,封面赫然写着《匪石记》三个大字,正是宋执安上山时被琼意小师叔随手塞的不知名本子。
    宋执安还未翻看过,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既然是小师叔塞的本子,那想来不是什么正经东西,于是他唬了一跳,连忙伸手去捞。
    但比他动作更快的是沈辞镜。
    也不知沈辞镜掐了个什么法诀,一道劲风刮过,地上的小册子倏尔飞起,轻飘飘擦过宋执安的指尖,落在沈辞镜手中。
    沈辞镜粗略翻了翻,倏尔一笑,竟如风拂玉树,新月清晕,叫宋执安都看得呆了呆。
    但当沈辞镜话一出口,宋执安的冷汗就下来了。
    “你平日里就在看这些书?”
    宋执安:“……”
    宋执安痛心疾首:“师父!我冤枉!是我上山的时候小——”
    “不必多说。”沈辞镜收了笑,冷冰冰道,“也不必等明天了,今日便下山去罢。”
    宋执安呜咽起来:“师父,这天都这样晚了,我东西也没收……”
    “天黑之后,我不想再看到你。否则你就留在剑坪闭关百年。”
    宋执安看着天边最后一丝晚霞,倒吸一口凉气。
    “我这就走!”
    宋执安连山腰草庐里的行李都来不及收拾,火烧屁股般的下了山,就怕迟上一步就会被师父压在剑坪,闭关百年。
    百年啊!哪怕是修士,又有几个百年?
    走,赶紧走,马不停蹄地走!
    宋执安飞速消失了。
    沈辞镜这才重新将目光落在这本《匪石记》上,重新翻开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