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五十六章昏君

      养心殿里,兽角香炉里,名贵的香料缓缓燃起青烟,薰得内外皆香。
    林正阳坐在榻上,执黑子,与通玄对弈。
    边上几步之外,有一名垂手而立的文官侍立着,一言不发。
    塌下,通着地龙,用铜管烧热水,顺着管道,运输热量。
    此举对煤炭的消耗量着实有些大了,就算家大业大的林正阳也为之心痛。
    是以,仅仅只有少数几个殿堂里有着供应,而且也只有晚上通上一两个时辰。
    这时,就感觉到塌下渐渐升温,渐渐不需要穿着厚重的衣服,只穿着单衣。
    当然,通玄身有修为,不惧这点寒暑气温变化,有无这个暖气实则都是一般无二。
    “本王重实务,轻诗书,蔑视礼教,厌恶儒术,向来喜好谈论利益,是天下一等一的俗人。”
    “世人爱好诗书,不过是想以此进身,做官掌权罢了,科举制度,本该为国家简拔人才,却沦为儒家一言之堂,实在是荒谬!”
    “有蜀中名士,谏言本王,欲开科举,选拔官吏,定诗书为典·······本王却不愿如此。”
    “本王要的,是能理政,通庶务的亲民官,不是那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只懂空谈大义,实则百无一用的书生!”
    “爱卿,可有教我?”
    通玄思忖了片刻,缓缓开口道:
    “儒家向来一家独大,由来已有,非一朝一夕乃至于一朝之功。”
    “然则殿下手握重兵,值此乱世,当为新朝定下成例,科考项目,唯殿下一人独专,大可不必在意所谓鸿儒。”
    “此时若不能定下成例,日后更加难行。”
    “王上自是无人敢违,然而王上子孙却无有王上之威,到时难免为儒教把持朝堂。”
    林正阳颔首道:
    “爱卿所言甚是,是该早早定下,以免为子孙忧。”
    “我意编修《治政书》、《农经》、《算经》、《百工》、《商君书》、《山河河图志略》为主要经典,选拔官吏。”
    “废除等级制度,以评分制度为主,按照答题程度给予分数,总计满分一百。”
    “县试通过三场,分别是算术,地理,农术,都及格者取为童生。”
    “童生可入书院,按入学年齿就读,一年后再考,分别有特殊编纂的教材,如及格后,获准参与郡试。”
    “郡试有六场,算术,国语,物理,化学,地理,农业,六科,唯有六科皆为合格者,方可录为秀才。”
    “秀才,即锦绣之才者。”
    “秀才之上,虚继续进学,在郡中学府深造,三年后可再考州试。”
    “州试增增添商务、政务、百工三科,九科皆为合格者,可录名举人。”
    “举人依旧不授官,需要参与公务员考试,每次只按缺取人,由上到下,按总分高低取用。”
    “即便如此,经考核之后,也只能从最低的公职做起,不可能如同过往一般,直接授予官职。”
    “公务员考试,每年开考三次,并不在首府之地,而是各郡之内按需录用。”
    林正阳相当于将公务员考试,和九年制教育提了上来,实际上跟科举制度大同小异,无非是考试内容不一。
    “殿下,不可啊!”
    一旁侍立不语的一名老臣,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不断地叩首,血丝渐渐染红青砖。
    然而无论是林正阳还是通玄,都不加理会。
    任凭他哭天抢地,都是毫无所动。
    “治国之策,在于轻徭役,减赋税,藏富于民。”
    “亲贤德,远小人,行清明之政。”
    “修德行,兴教化,则仁义道德大行天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唯我儒学能治国,唯我儒学能兴邦啊!”
    “殿下,不可废儒学啊!”
    “殿下,若废儒学,天下必乱,国家必亡啊!”
    声声泣血,如杜鹃哀鸣,这老臣重重磕在砖上,额头血迹斑斑。
    通玄先是不理,听到后来却是大怒,出口呵斥道:
    “住口!你这老贼!”
    “焉敢诽谤君王!”
    “汝心怀怨望,岂不知王者之怒否?”
    呵斥过后,通玄当即离席下拜,振奋精神,朗声道:
    “殿下,儒学空谈大义,只知道仁义道德,却不知国家大事,从无善恶。”
    “天下人皆知儒学之害,而不能改之,自殿下始,新法必能选出国家干才,再非清谈之士。”
    “天下之人,苦读经书,无非求一功名,出人头地,无有儒学,也有百家之学。”
    “此儒不过是眼见儒教将衰,心生怨望,故意虚言恐吓罢了。”
    “此事有益国本,请殿下圣裁!”
    林正阳起身扶起通玄,却吝于去搭理所谓的蜀中名士,任其在青砖上磕得满脸是血。
    “爱卿深得我意。”
    “这等鸿儒,轻庶务,好空谈,实则于国于家无有贡献,却享受着高官厚禄,反倒是那些做实事的小吏,往日为国尽力,却到死只是卑官杂役,这着实不公不正,本王向来是看不过眼的。”
    “殿下!”
    那所谓名士大儒,终于是抬起头来,失望地看着林正阳,老泪纵横,几乎不能自抑,悲愤道:
    “殿下可知,当今士人,无不治儒学,皆为我名教子弟,殿下此举,恐遭物议,有负人心,怕是·····”
    他提起身气力,须发齐张,吼道:
    “怕是得不了这天下!”
    林正阳闻言,只是冷笑,通玄已经看他如看死人一般。
    此言一出,这老儒也自知必死,反倒豁了出去:
    “昏君!”
    “你如此不敬圣人,不仁不义,还想得天下?”
    “做梦!”
    “你要让天下士子寒心,天下士人必视你为桀纣!”
    “陛下定是受了奸人挑拨,才生出这等荒谬之论,便是这等奸邪道人妄图参议朝政,这才蛊惑陛下做出这等事情。”
    这老儒指着通玄怒喝道:
    “殿下当立刻斩杀此人,诛其九族,尚不失为治世明君,重现上古之制,则天下太平,指日可待也!”
    “请陛下明辨忠奸,处死妖道,还天下士人一个说法!”
    林正阳突然哈哈大笑,道:
    “重现上古之制,何为上古制度?就凭你儒家一家之言吗?还是说,要茹毛饮血,穴居狩猎?”
    “岂不闻此一时彼一时,上古之制,先王之教,岂能尽数用于当代?”
    “再说,要复兴先王之制,首先就要把你儒家上下,部屠戮殆尽!”
    “上古之时,何来你等名教子弟?又哪来的所谓孔孟之言?”
    “先砸碎孔圣庙,再挖出孟子坟,鞭尸三千鞭,问他一个教子无方,再办一个谋逆之罪!”
    “大掠天下,尽杀名教弟子,焚尽你儒教经典,方才是先王之制!”
    言毕,再无话也说,挥手之下,一行披甲武士,将那已经惊呆了的老儒拖了出去。
    回到踏上,林正阳言笑晏晏,恍如无事一般。
    “爱卿,关于贾府的事情,你查得如何了?”
    通玄终于等到正题了,当即将十三司的番子调查的情况一一道来,又结合自家实地考察得来的情况,分析了一番,最后给出建议:
    “那幕后之人所作所为,无非是着落在金陵十二钗之上,格局局限于贾府内宅。”
    “其实无非是借助贾家荣宁二府之贵气,以滋润那通灵宝玉,待得时机到来,就取走宝玉,而把煞气灾劫,都留给贾家人去顶,替真主应了那成王劫数。”
    “我等正可做那黄雀,徐徐布局,待得瓜熟蒂落时,先一步夺取此物。”
    “虽然此物大约不能为王上所用,但留在手中,却可节制江南那位甄宝玉,方便王上将来南下成事。”
    林正阳听了,心中也很满意。
    有些事情,果然不能只从明面上来看。
    就拿红楼梦的剧情来说,大家都注意力放在贾府之中,有多少人真的注意到那甄宝玉呢?
    却不知这里面,还牵扯到龙脉大运。
    “此事,就交托给爱卿了!”
    “臣,必不负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