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
朱由检被几位重臣夸的有点不好意思了,连连摆手笑道“几位卿家所言有些过了,朕岂能与太祖相提并论。朕此举亦是出于对当前局势之感触下才引发的,但愿能一改之前虚无奢靡之官风。温卿之言亦是出自肺腑,朕已决意,往后会试亦如此般,选拔实用之材为朝廷所用。”
礼部尚书张国维施礼道“此次会试既以策论为重,敢问圣上可有所指向?”
朱由检沉吟一会开口道“凡策、问、论、表、判,应俱以实事为重。不论是对前朝历代乃至本朝之朝廷方略、军事策略、民生大计,皆可举例论证后阐述个人观点。其言论无所限,可全面涉及对国计民生讨论及应对策略。朕希望看到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场面,亦不会以言治罪!礼部可对众举子言明朕意!”
张国维施礼应下退回班列。
朱由检继续道“适才温卿让朕警醒,朕思虑再三,唯恐取实用之材一事久而荒废,故特此决意从前不论。从今往后,无府州县五年以上履历者,将来皆无资格入内阁及六部任职主官!选入翰林院者亦需轮换出任地方官!此例是为永例,内阁拟旨用印后明发天下!”
众臣闻言都是大吃一惊,乾清宫内顿时一片沉寂,诸人都是在思考刚才皇帝突然抛出的惊人言论。
朱由检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的。
大明历代的朝堂重臣大部分都是股中的佼佼者,论起辞章典故、妙笔生花那肯定都是个中精英,但若是说起治国理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来,基本上很少有栋梁之才。他们和绝大多数人一样,对如何治理一方毫无经验。
因为他们自之日起,接受的教诲都是所谓圣人先贤留在纸张中的只言片语,甚至就是这些先人们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看法。
这样做不能说不对。先贤们的经验和结论,都是根据他们那个世代事物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而得出的,对后世之人有启迪与警醒的作用,但时移世易,这个世界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随着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单靠因循守旧已经无法应对当下所面临的各种局面和问题。
这群掌握大明话语权的人其实并不比普通士子更有能力,只不过是所处的位置给他们罩上了一圈光环而已,他们不具备真正的世家子弟处理事务的能力。
朱由检其实更倾向于用优秀的世家子弟来治理国家,他对一部分世家出身的人抱有良好的印象。
这部分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有着很高的个人修养与道德水准,做事讲究原则规则,绝不偏激执拗,也不屑于从百姓身上牟利来满足于自己的私欲,他们吃肉的时候也知道让别人喝一口汤。并且这些人更善于与人沟通,遇事懂得妥协退让,都想留下一个好名声,做事绝不过分。
当然,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自视过高、不接地气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两点。
如何让他们变得更实际,对整个社会有更深的了解呢?
更多的接触社会最底层的百姓,深入到民间去倾听百姓的呼声才是正道。
这会让他们将来执掌更大权力后,在制订相关方略政策时,能更多的考虑到社会底层人群的所需所盼,而不至于使某一方的切身利益受到巨大伤害,以致造成严重的后果。
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等人就是世家子弟的杰出代表。
出身官宦世家的他们无论是眼界还是能力都远超许多寒门出身的同僚,他们从小接触到的人和事,为他们了更宽广的视野和见识。
用现代流行的一句话来讲,许多世家子弟的就是绝大部分人的终点。这些世家子弟中的佼佼者,格局远胜出身寒门、后居高位者。
对于许多贫寒家庭出身的士子,朱由检内心深处并不看好。
这些人由于自小家境不好,所以时异常勤奋和努力,最终有部分人金榜题名后平步青云。
但这些人掌权之后,由于穷怕了的缘故,所以对金钱美色的贪念远超一般人。
他们会不择手段的攫取大量财富以供自己享乐,对治下的百姓更加狠厉和残忍,早就忘了自己和家人穷困时的凄凉与悲惨。
刚放下要饭棍子就打叫花子,这句俗语就是对这些人最好的写照。
但不管怎么说,甭管是世家还是贫寒出身,只要科举制度不变,将来治理天下还得靠着这帮人。这同样也是一种平衡的策略,科举也是寒门士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通道。
绝大多数人的梦想就是执掌大权,号令天下。一方督抚、六部主官、入阁参赞机务,这是官场中人都想达成的目标。
不经州县不得擢升高位这只是一条。吏部对地方官期满的考核也不会是单方面的,而是会在地方御史与锦衣卫的严格监督下进行,以各种指标作为具体参照,达不到者将会记档,将来拔擢时有污点者在仕途上将会难以寸进。
吏部尚书周云打破沉寂出列奏道“臣有一事不明!敢问圣上,五年之期有何寓意?现下地方官每任为三年,圣上所言五年让臣有些疑惑,臣愚钝,还请圣上为臣解惑!”
周云已由吏部左侍郎的位子被朱由检力排众议擢为吏部尚书,朱由检看中他的正是善于揣摩和逢迎自己的心思。听话的大臣才是好臣子,敢于仗义执言的有督察院那两位就够了,能不折不扣执行自己意志的臣子必须要重用。
朱由检笑道“是朕疏忽了!朕意欲将地方官之任期由三年延长为五年,故此有适才之说!吏部诸卿回去后行文各地,自现今最后一任止,下一任起始,地方官任期改为五年!”
周云施礼接旨退回。
他未再出言多问,既是圣意已决,他不会轻易反驳皇帝的旨意,再说三年改五年也不是多大的事。
作为最有资格入阁的礼部尚书,张国维当然要问清楚皇帝为何接二连三更改祖制,尤其是不经州县不得入朝堂一事,这可是关系到以后朝堂政局走向的大事。
他施礼奏道“自隋唐开科取士至今数朝,臣皆未闻有不经州县不得入朝堂之说。历朝历代名臣辈出,却少有久历地方者,许多名臣甚至从未出任地方官,但不妨碍其成为青史中人。圣上骤出此举,岂不是使得现今朝堂众臣绝了入阁之心?臣不敢苟同,还请圣上三思!”
除了温体仁等几位阁臣以及周云事不关己以外,其余众臣纷纷引经据典,坚决反对朱由检擅改祖制之举。
开什么玩笑,在场的除了吏部天官不能入阁以外,其他人都具备入阁的资格。这还眼巴巴盼着温体仁等几位阁老致仕后能更进一步呢,你这一改,把我们晋升之途彻底断绝,这不是明摆着瞧不上我们吗?
朱由检这才意识到,自己是灯下黑了。
光想着让以后朝堂上的决策者们先在地方历练一番,具备了丰富的治政经验后再行重用,却忘了眼前这拨大部分未在地方待过的老家伙了。
无奈之下,朱由检最后只得妥协,不得入朝堂的条文改为从此次会试中榜者履任后施行,众臣方才罢休。
议事不欢而散,眼见已近午时,朱由检带着李二喜回了坤宁宫。
穿越回来已经快两年了,自己从武英殿回到后宫居住后也是各宫轮流安歇,可周后与田贵妃、袁妃等人都未传出有喜的动静,这一度让朱由检怀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出了问题。
几位御医轮流给朱由检把脉诊断后,一致认为圣上身体非常康健,只要勤加耕耘就必会有所收获。前面的太子等人已经证明,圣上注定是多子之身,现在的结果可能是忧心国事才导致的。之后吴有性给朱由检开了补身子的药方,嘱他定时服用,时日一长自会见效。
朱由检虽然对朱慈烺等几个孩子视若己出,平日里更多考虑的也是如何挽救当前的危局。但随着局势的稳定,他的内心深处还是隐隐希望能有个真正与自己血脉相连的亲生骨肉。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朱由检的卖力耕耘下,喜讯接连传来周后等人相继有喜,这让朱由检也是开心不已,随即他重赏了几名御医,并给后宫的所有太监女官、宫女杂役也都发了赏银,皇帝的慷慨让宫内气氛更加的和谐喜庆。
走到坤宁宫门口,正巧碰到朱慈烺带着随身小太监赵秦下学归来,朱由检停下脚步,微笑着看着从远处行来的太子。
朱慈烺远远看到父皇立在宫门外看着他,于是赶忙加快步伐行至朱由检身前躬身施礼“参见父皇,儿臣将将听完龚先生讲解通鉴归来,有劳父皇在此等候,儿臣失礼了,还望父皇莫怪!”
朱由检看着小大人似的朱慈烺笑道“烺儿不必多礼,朕亦是才至此处,看见你之后方才停步。后日乃立春之日,你要随同朕前去山川坛祈丰亲耕。朕会着人告诉詹事府,明日让你停课一天做一下准备。现下该去用膳了,你母后应是等的心急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