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三百五十七章 办学

      在这个各种知识极度匮乏、信息传递速度及其缓慢、文盲率达到九成以上的时代,加之女性极低的社会地位,很多后世小孩都懂得的常识在当代却是无人知晓。
    就拿女性的月事来说吧,无论从对此事的基本了解,以及随后个人应采取的卫生措施来说,绝大多数女性都是处于近乎无知的状态。
    朱由检曾经就女人月事如何处理之事问过周后,结果周后将他责怪一通之后,一脸嫌弃的去了懿安皇后处告状去了。
    无奈之下,朱由检找到了贤惠温柔的袁妃,在事先说明自己打算替天下穷苦女性解决此事的前提下,袁妃才含羞带嗔的将答案告诉了他月事带里包裹着香灰用以吸收。
    朱由检在惊叹于古人的智慧的同时,也能想象到贫困人家的女性是如何在此事中经受煎熬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把香灰换成经过消毒的棉花就可以。
    可现在的条件下,大规模生产是不可能的,因为棉花的供应量根本不够。
    在万千百姓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现在,解决百姓的温饱才是最主要的问题,这件事只能留在以后的再去考虑了。
    说一千道一万,物质基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在大明的各个阶层相对富裕之后,其他的事情才能提上议事日程。
    按照朱由检的打算,静安堂只是他计划中的雏形。
    他的打算是,未来的静安堂要建成类似于后世的妇幼保健院的形式,并且要逐步向全大明各个县城推广和建设。
    根据他现在拥有的财富来讲,现在就能够在大部分县城开办起来,但女医人数的极度匮乏却成了最大的制约因素。
    这事儿单是想想就让他头疼不已,这根本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在他的眼里,现在的大明什么都缺,单是医疗卫生方面来讲,别说女医师,就连男性郎中都少得可怜。
    这可不是一年半载、十年八年就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规划方案以及策略才可以。
    好在卫生署已经根据具体情况对此展开了行动。
    挑选合适的人选作为郎中、女医的后备力量,组织经验丰富的郎中女医对其集中培训,印发相关医学书籍供受训者参考这就是吴有性拿出的相关措施,也是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举措。
    朱由检在召见吴有性、对其大加赞赏的同时,也专门自帑中划拨银钱予以了支持。
    朱由检在思考时认识到,提高识字率、纸张的制造和运用、各种书籍的印刷与传播,很多生活常识的普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缺一而不可的,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得以贯彻到基层百姓中去。
    而建立学校是一切的基础,识字人数剧增之后,其他的问题解决起来会更加的轻松。
    正是在认识到扫盲的重要性之后,朱由检才将犯官家眷们由传统的流放荒僻之地,改为向距离更近、人员更加集中的地方流放,让这些有文化知识的特殊人群被动的参与到扫盲队伍中去。
    自从这项措施实施以来,从各地监视这群人的锦衣卫反馈回来的消息来看,效果还是非常显著的,这个群体在各地展开地扫盲运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地作用。
    这些人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积极性,原因就在于朱由检专门为此制订的相关政策。
    只要积极配合完成朝廷分派的事物病取得相应的成果,在一定时间过后,根据个人意愿,这批犯官家眷将会被放归原籍,并且会给予一定的薪酬,回到原籍后,将会允许其以平民身份参加除了科举之外的任何生产活动。
    在地方官府对其进行定期审核后,只要表现良好,那从第四代开始就可以参加科举了。
    正是在这项措施的激励下,这个群体才迸发出了最大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对于皇帝的这项善政也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
    这个感恩戴德是毫不夸张的说法。
    因为比起历代帝王来说,朱由检可谓是仁慈已极。
    首先,对犯事官员没有满门抄斩,而是只诛首恶。
    其次,没有将女眷发往教坊司,避免了她们受到和人格上的侮辱。
    再次,虽然是流放,但在生活上并未苛虐他们,吃食用度与当地农户并去太大差别。
    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
    原先流放就意味着后代子孙再也不能回到故土,并且从此成为贱籍,成为社会的最下层。
    而现在的流放是有期限的不说,而且只要遵守规矩,子孙后代还能有出头之日,这条章程简直是让他们想象不到,许多犯官家眷在家中给朱由检建了生祠朝夕供养,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锦衣卫当然不会阻止这种尊崇皇帝的行为,只是将事情上报回京,听候上峰的处置办法。
    朱由检知道后也只是笑了一笑,骆养性自是明白皇帝对此是默许的,所以他也未再就此专门下达命令,校尉们自然是心领神会的听之任之了。
    不过流放人员毕竟人数过少,虽然会在扫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力量还是过于弱小了。
    只有广泛的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在全大明兴起一股办学兴文的热潮,这样才会让普通百姓的识字率有一个巨大的跃升。
    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这个因素并非来自于物质方面,而是来自官绅、士绅阶层对于知识的垄断,以及对普及知识的一种恐惧。
    这些高高在上的老爷们都是文化知识的直接受益者,他们自然清楚知识的力量,但他们同时也幻想着这种资源一直由少部分人所掌控,这样的话,他们的后代子孙才能享受无穷无尽的富贵荣华。
    而一旦这种垄断被彻底打破,那就意味着会有海量的竞争者前来抢夺他们的金饭碗,会导致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从此被淘汰出上层社会,而那些被他们素来视为草芥的平民会成为与他们平起平坐的上等人。
    这种巨大的反差是官绅阶层无法接受的。
    朱由检推广的扫盲运动就受到了或明或暗的抵制,一些地方官员对此都是采取了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虽然不敢明面上抗拒此事,但阳奉阴违却成了一种常态。
    朱由检也准备拿出相应的办法来应对此事。
    他准备将现在正在扫盲地区的官员新增一条考核标准,把扫盲率加入吏部的考核当中,以此来调动和监督相关官员对扫盲的重视程度。
    这一条将会作为硬性指标被贯彻下去。
    吏部尚书周云算是自己的铁杆了,对自己的这项决策应该会不折不扣的予以执行,不管他情愿还是不情愿。
    而对于如何动员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到办学中,朱由检还想到了一条门路,如果能有好的配套政策的话,这条门路应该会有不错的效果。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崇祯八年》,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