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5页

      只是早年在战场上不管不顾的,拼杀的狠了,落了一身的暗伤。
    后来入了朝堂,又为了圣人殚精竭虑,几乎没有好好休养过。
    像他们这样的富贵人家,几乎什么都不缺。
    若是从年轻时便精心保养,便是到了六七十岁,精神烁立的也大有人在。
    哪里会像贾代化这样?
    可怜他才五十六岁,竟已是头发全白,苍老的犹如风中残烛了。
    但这些话,贾敬也只敢在心里想想,是断断不能说出口的。
    若不然,便是对君主心生怨望。
    贾代化也只是感慨了一句,见儿子这样孝顺,再想想四王八公的小一辈里,论才能自家儿子绝对是数一数二,不由又心满意足。
    “日后,为父不在朝堂上了,你一定要用心办差,为国效力,好好听圣人的话。咱们贾家的未来,就靠你了。”
    贾敬低着头,声音闷闷地:“老爷的话,儿子都记着呢。”
    贾代化欣慰地摸了摸儿子的头,却一身手就摸到了冰凉凉的白玉发冠。
    他不由“啧”了一声,笑道,“为父倒是忘了,你早不是当年的垂髻小儿了。”
    贾敬眼眶通红,却是笑道:“是啊,儿子已经长大了。这往后啊,有什么事,您尽可吩咐儿子去做。您和母亲就好好保养,待儿子成婚生子了,还要劳烦您教导孙子呢!”
    贾代化心头偎贴,嘴里却笑骂道:“你这孽障,老子养你一个已经尽够了,你还想把崽子也塞给老子?”
    贾敬便只是笑。
    贾家男人都喜欢做严父。
    虽然贾敬是个老黄瓜刷绿漆的,常常使贾代化这严父当的挺没意思,但父子二人却少有这等轻松愉悦的时候。
    可这样的氛围,却偏偏不能长久。
    待宁国府的马车出来了长街,正要往宁荣街拐的时候,突然被人给拦了下来。
    宁国府的下人被贾敬整治怕了,倒是没怎么着,后面紧跟着的荣国府的车夫先不干了,嚷嚷道:“哪个不长眼的,也不看看这是谁家的马车?”
    贾敬蹙眉,掀开帘子斥了一声:“休得无礼!”
    那车夫虽不甘心,却到底是将骂骂咧咧的话给咽了回去。
    这时,给贾敬父子驾车的焦大已经拉住了马,彬彬有礼地询问那拦车之人:“阁下拦住我家后侯爷的车架,不知有何见教?”
    这焦大跟着贾代化上过战场,还救过贾代化的命,伤在了要紧的地方,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没个子嗣。
    也因此,贾代化很是感激他,不但教了他读书认字,还让他领着一众由伤残旧部组成的家丁。
    后来,贾敬朝贾代化要人手的时候,贾代化更是把他放在了小主子身边。
    贾敬虽然觉得这焦大有些恃功自傲,但也知晓他对宁国府忠心耿耿。
    又见他在外时接人待物颇有几分章法,平日里出门若是不带张桂,便必然带着他。
    也幸好,焦大这辈子十分摄服与贾敬的手段,在他面前从不敢拿大,贾敬便一直纵着他了。
    今日里,有了那荣国府的车夫对比,贾敬看焦大,那真是再顺眼没有了。
    拦车的是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半低着头,叫人看不清楚相貌。
    听见焦大问话,他便压低了声音答道:“我找宁国侯的世子。”
    一听这声音,焦大便是一怔,态度更恭敬了三分:“您稍等,待小的去通报一声。”
    那人道:“请便。”
    焦大急忙走到车门处,压低了声音禀报道:“老爷,大爷,是找咱们大爷的。他虽刻意压低了声音,但老奴还是听出来了,这似乎是宫里的内侍。”
    “内侍?”父子二人相视一眼,贾敬道,“我去看看。”
    说完,他弯腰车门,也不要人扶,自己按着车辕就跳了下来。
    焦大目露赞赏,心里觉得大爷真不愧是宁国公的子孙,不堕祖上威名。
    贾敬下了车,走上前一看来人,心下便是一惊,上前几步问道:“小王公公,怎么是你?”
    却原来,这内侍正是东宫的一个小太监王三儿。
    因这小太监姓王,又是太子跟前儿大太监王柱的同乡,东宫上下便称一声“小王公公”。
    王三儿抬头冲他一笑,仍是压低了声音:“贾侍卫若是有空,还请陪咱家走一趟吧。”
    贾敬蹙眉:“可是殿下那边有什么事?”
    王三儿道:“殿下多日不见贾侍卫,甚是想念。”
    “我知道了。”
    贾敬点了点头,回身让焦大把驾车的马解下来一匹,交代道,“你先送老爷回去,再派人到宫门口来接我。”
    焦大应了,从车里拿出他的大毛斗篷给他披上,这才送他离开。
    后头贾代善探出头来问道:“怎么了?”
    焦大应了一声:“是大爷的朋友,找大爷有点儿事。”
    贾代善道:“那咱们就先回去吧。”
    “是。”焦大应了,重又驾了车,拉着贾代化回了宁国府,才将方才的事一五一十地对贾代化交代了。
    贾代化却是不解:“这个时候,太子叫敬儿进宫干什么?”
    焦大没有答话,而贾代化本也不需要他答话。
    却说贾敬跟着王三儿一路到了东宫,进了太子的书房,却见里面已经坐了好几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