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页

      被挥退的信使带着国王的口信匆匆离去,徒留安妮·博林在位子上握紧刀叉,食不下咽。
    “我打算等王后的身体稍好后,将她送到里士满宫静养。”亨利八世注意到安妮·博林的不满,于是对其稍作安慰道:“我会在白厅宫里为安妮女士留一间仅次于王后的住处,以便她能在王后无法履行妻子的职责时,担任起照顾国王的任务。”
    亨利八世自以为是个贴心的情人,但是这并不能让安妮·博林感到满意,反而令她被羞耻冲昏了头脑。
    长此以往,她跟那些被亨利八世抛弃的情妇们有何区别?
    安妮·博林无不讽刺地想到。
    一个用来代替妻子的合法情妇。
    一个用来解决国王欲望的婊子。
    下手的托马斯·博林已经不敢去看安妮·博林的表情,然而他身边的某位贵族十分讽刺地低语了一句。
    “凯瑟琳王后要是住进了里士满宫,那么里士满公爵(亨利·菲茨罗伊)该住哪儿?”
    托马斯·博林忍不住咽了口口水,想起亨利·菲茨罗伊在凯瑟琳王后怀孕前的风光受封,以及每年近五千英镑的年薪,觉得国王似乎有意削减亨利·菲茨罗伊待遇,从降低他的政治影响力,以免对凯瑟琳王后的儿子产生不好的影响。
    这真是件糟得不能再糟的消息。
    托马斯·博林难得与诺福克公爵情感同步地想到。
    ………………我是分割线……………………
    “看看他,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萨福克公爵夫人将小王子抱到虚弱的凯瑟琳王后身边,好让她能看清自己的孩子。
    凯瑟琳王后在侍女们的帮助下强撑着坐了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扒开小王子的襁褓布,打量着熟睡的婴儿,最终露出个如释重负的笑容:“他看上去很健康,也很像亨利。”
    凯瑟琳王后至今仍记得1510年的1月,她在这里生下亨利王子时的场景。
    新出生的小王子并未得到与亨利王子相同的待遇,他的父亲没有焦急地等候在产房外,而且伦敦塔内也并未因小王子的出生而鸣枪示意。
    一切就好像小王子从未出生过一般。
    “国王已经在赶回白厅宫的路上,沃尔西主教也在为小王子的受洗而做准备。”萨福克公爵夫人尽量削弱亨利八世对小王子的不在意,努力装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那一定是今年最宏大的庆典。”
    “这都感谢于陛下的仁慈。”凯瑟琳王后至今都未说过亨利八世的一句不好,甚至在她的支持者面前,她都在亨利八世挽尊。
    搁在后世,凯瑟琳王后就是被捧上天的“贤妻”典范,但是萨福克公爵夫人并不觉得亨利八世值得凯瑟琳王后做到如此一步。
    或许比起对国王的忠诚,凯瑟琳王后更应该为自己考虑。
    而就在萨福克公爵夫人内心挣扎时,有点力气的凯瑟琳王后从她怀里接过小王子,在婴儿娇嫩的脸庞上轻轻一吻,然后发誓绝不让那些嘲笑她的人彻底得逞。
    她还是英格兰的王后。
    她理应站在亨利八世的身边。
    作者有话要说:
    给大家说下时间线,防止问的人太多了,我回答不过来。
    第一,凯瑟琳王后会死,因为41岁高产妇,加上亨渣的冷待与对儿女的担忧,她身体能好就有鬼了,并且凯瑟琳王后在历史上也是死于肠胃病还有心脏方面的问题,而且因为生子的亏空,她会去世的比历史上更早。
    第二,安妮会当王后,宗教也会改革,因为亨利八世需要的是绝对君主专制,而不是被教会禁锢着走。他对宗教的热衷不假,但是同样的,伊莎贝拉一世也是天主教的狂热信徒,可是她当政时,决不让教会干涉她的内政问题,这是没得谈的。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任何人而改变。
    第三,安妮会死,她跟亨八的激情本就不持久,再加上性格问题使她无法做到凯瑟琳王后那般。尤其是凯瑟琳王后的儿子一直堵在她面前,你能想象,如果她不下手,那么凯瑟琳王后的儿子总有天会杀了她。
    对于现在的亨利而言,他想要儿子,但他也想摆脱凯瑟琳——一个年老色衰又阻挡在他与安妮之间的妻子。
    第7章 谈判
    威廉·都铎的洗礼显然没有众人想的那样宏达,甚至在一些相当重要的地方,都能看得出仓促的痕迹。
    因为亨利八世从未想过凯瑟琳王后真的能生下一位健康的儿子,所以威廉·都铎的洗礼都是在他出生后才开始准备的,这让他的教母萨福克公爵夫人感到十分不满,甚至当着安妮·博林的面,对亨利八世抱怨道:“亲爱的哥哥,这可不是能匹配威尔士王子的排场。”
    “我亲爱的妹妹,在这欢乐的时刻,还请别那么多抱怨。”挂不住面子的亨利八世绝不承认他儿子的洗礼要寒酸至此,当然,他也不承认面前的一切全都是他的错。但是面对满脸憔悴的萨福克公爵夫人,还有不情不愿的安妮·博林,亨利八世也不好将不满的情绪都宣泄在与他亲密的女子身上,所以只得给了诺福克公爵一个警告的眼神。
    “相信我,为庆祝王子的诞生而举行的比武大会一定很宏大。”亨利八世为自己挽尊道:“我已经让人在伦敦的大街小巷里分发免费的酒水,只可惜凯瑟琳不能亲临威廉的洗礼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