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367页

      四皇子没差事时做不出主动往皇帝身边凑的事。
    章莱虽然满心楚王,但是她培养楚王和小鹤鹤的方式非常有效。程珮仪这次就借用了她的教育方法,培养四皇子和小鹤鹤,楚王愿意来她也教,不仅楚王,只要有人愿意来,她都教。
    过完年,楚王忙着成亲。小鹤鹤要准备科举了。
    意识到越多的人学会程珮仪的技术越保险的皇帝让几个马上要下放的官员来神农庄学习,程珮仪和四皇子便带着这些人研究他们未来辖区的土地特色,以及种植之法。
    从前只是楚王和四皇子,外头的说法还好,如今连年轻下放官员都去了神农庄,在许多长舌妇嘴里,程珮仪已经成了不洁之身,伤风败俗的代表。
    只是皇帝开口这样做,没人敢大声说。
    被皇帝要求来学习的官员也不乏看轻视程珮仪的,鄙夷她沽名钓誉,看不起她所谓的种植本事。
    程珮仪全都不在意,她住在神农庄,风言风语侵袭不了她,来的人愿意学她认真教,不愿意学,她不勉强。
    不出三年,第一批官员的差别就出来了。
    认真学了她传授的知识并运用在自己辖区的官员,三年来粮食产量稳步增长,他们在辖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快马加鞭送信给神农庄,请程珮仪帮忙指导,若程珮仪三言两语说不清的,四皇子或者楚王会亲自过去。
    而不曾把程珮仪放在心上的官员,纵然辖区风调雨顺粮食大丰收,和别人一比竟然也不过如此,在如今格外重视农业收成的皇帝眼中,政绩一般。
    所谓上行下效,皇帝重视粮食产量,官员们就要在这上面绞尽脑汁。程珮仪突然成了香饽饽,谁都想要和她打好关系。也有更多的人,被鼓舞着开始研究农事。
    程珮仪觉得自己有些太忙,把各项事务整理整理分了出去。教导官员的事情,楚王想做,但是程珮仪给了四皇子;她把楚王给了皇帝,有什么外出公干推广新成果的事,八面玲珑的楚王最合适;自己则专心研究新东西,农具也好种子也好,她要保证至少两年有一次创新。闲了回复各地送上来的问题,顺便了解各地风土。
    皇子们也主动凑上来了,这次面子什么都顾不上了,因为程珮仪不可小觑。
    程珮仪把情况告诉了皇帝,经过皇帝允许,不再拒绝这些人的示好,神农庄遇到什么需求,便接受这些人递过来的好意,事后登记在册报皇帝知晓。
    所有人都默认程珮仪不会嫁人了,二十多岁的老姑娘,怎么可能再嫁人呢?很多父母教导子女都以她为反例:“你看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事大有什么用,程珮仪都嫁不出去!”
    和她打交道的官员们几乎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同僚,连性别都因为她干练的性子慢慢忽视了。
    第652章 穿越古代去种田14
    然而事情并不是永远一帆风顺的, 早前说了,本朝读书人看不起种地偏好风花雪月,虽然皇帝重视, 但是下面的人执行起来划划水也是常态。
    有一个陆姓官员,他三十五岁考上进士,高中后在翰林院做得郁郁不得志, 某日攀上了个好门路, 一番运作后主动申请下放。这位陆大人非常拥趸朝廷的政策,听说了神农庄的好处, 很认真地在赴任前来庄子听了许多课程, 事无巨细地记了下来,只等着赴任后将这些法子一一实行。
    他去了西边一个叫梁州的州府,一年时间,打着神农庄的名义在百姓质疑声中强力推行神农庄的种植之法,让百姓播种神农庄的种子,结果一年过去,当地不仅没有提高产量,风调雨顺之年却颗粒无收、民怨沸腾,到了秋收, 该地收不上一丝一毫的税赋,百姓们纷纷聚集在衙门口闹事,昌平盛世竟然出了民乱,这是几十年都不曾有过的事了。
    这位官员慌了,连忙上奏弹劾程珮仪, 指责她对农事一窍不通,教导官员的方法完全无用,如果再让这个女子胡乱传授什么新种植之法,大魏危矣!
    这事一出,对程珮仪的存在一直心中不满的大臣纷纷站队,开始讨伐她这些年越来越出格的事迹。让读书人去向一个女人学习种地,就这一项,多少读书人觉得是屈辱?
    这些年借着推广种子进入朝堂的四皇子当先站了出来力保程珮仪:“大魏各地因神农庄提高粮食产量度过几次天灾这是不争的事实,此次事件,儿臣愿意亲自去当地查看原委。”
    皇帝心里偏向程珮仪,别的不说,光土豆一项,让多少人免于饿肚子?但是他兢兢业业执政一辈子,临到老了闹出了几十年不曾有过的民乱,简直是他为帝生涯的耻辱。见老四站了出来,他立刻答应了。
    四皇子关键时刻的出头让皇帝对这个儿子更加欣赏,想起四皇儿这些年的遭遇,忍不住就有几分心疼。
    这事还是和程珮仪有关。
    四皇子这些年上学习程珮仪的研究成果,下传授官员农业知识,担任着传播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时不时各地出现问题还要外出公干。因为事务繁忙,只要在京城的日子,他几乎都泡在了神农庄,神农庄如今发展得非常大,除了程珮仪带着仆从住的院子,又在不远处新建了授课的“农学院”、储存的仓库、以及专门的培育室。
    见他有时候忙得赶不上城门关闭,程珮仪便派人帮四皇子在授课的院子里收拾了一间厢房,专门供他太过繁忙时过夜休息。不偏不倚,经常前来的楚王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