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页
寒苓颔首应承:“姨妈请放心,儿臣有数的。”
崇元太后闭了闭眼:“我死以后,寿康宫独尊内廷,你还是要受一些委屈的,但她是弘历的生母,所谓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不必担心寿康宫扶植旁人与你打擂台,只要凤印在你手中,只要永玺的名字放在正大光明殿的牌匾之后,总有你熬出头的一天,切记不可逞一时意气、因小失大,误了永玺兄弟的前程!”
寒苓躬行大礼:“臣妾谨遵母后皇太后教导。”
相较之下,崇元太后对皇帝儿子的嘱托明显要简洁的多:“弘昼任性骄横、弘曕一团孩气,汝为长兄,只看先帝面上,自该宽容忍让,免步先帝后尘、不损仁爱之名。”
弘历再拜领命:“皇额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寒苓顺势为祥常在求情,弘历便于嫡母榻前恢复了表妹的祥嫔位份。
明眼人都看得出,崇元太后确实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
除了吩咐内务府为母后皇太后预备后事,皇帝自己带着宗亲王永玺、和亲王弘昼、果亲王弘曕在内廷侍疾,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九子永珏、和亲王世子永瑛都被分派了祭祀天地、祈福祷寿的差事,皇后率领六宫妃嫔、公主福晋跪经求告,盼望神佛显圣,增添母后皇太后的寿数。
天命不可违,孝子贤孙的孝心诚意终究抵不过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崇元太后于紫禁城宁寿宫升遐,享年七十八岁。
母后皇太后遗命,死后不许厚葬财帛、不许加恩亲眷、不许坐罪御医;自皇帝以下,孝期以日代月,不许耽误朝政、不许因守孝取消来年春季的南巡之行;免有孕、七旬以上命妇哭灵守丧之礼;二十七日后除孝,后宫妃嫔、皇子福晋当以繁衍子息为尽孝之本;宁寿宫积蓄交予皇帝处分,宫人去留,听凭皇后安排。
当妈的处处为儿子着想,与之对应,弘历对嫡母的后事也算十分尽心了。
除亲率文武大臣冒寒送葬以外,皇帝明发上谕,以“大行皇太后作配先帝四十年,母仪天下三十载”为名,额赐乌拉那拉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与承恩公爵位并袭罔替。
崇元太后的丧事规格比在圣祖康熙朝过世的孝惠章皇后还要隆重一分,原因是永玺向皇父谏言:孝惠章皇后为世祖继后,但世祖元后被废,孝惠章皇后的地位高于一般继立皇后(依照规矩,皇后升祔太庙,应遵循元后、继后、本生之母的顺序,孝惠章皇后虽为继立皇后,在祔庙时却占据了世祖元后的位子);崇元太后则是大清开国以来第一位以元后身份升格为母后皇太后的正宫皇后,据此推论,大行皇太后的葬礼规制理应高于孝惠章皇后。
永玺本人是继后所出,他要推崇嫡正名分,汉臣们只有大力支持的份儿,国丧总管是傅恒,身为孝靖皇后胞弟,富察国舅附和一个“好”字,朝堂上理所应当便失掉了许多异样的声音。
礼部奉旨为母后皇太后拟谥,呈“正、元、齐、贤”四字以备择选,宗亲王奏陈:“正”犯先帝年号,“元”与大行皇太后徽号相合,宜于“齐”“贤”二字之中择定大行皇太后尊谥”,皇帝深以为然,御笔圈出“齐”字,追尊大行皇太后为“孝齐宪皇后”;虽遵大行皇太后遗命,以二十七日为国丧之期,仍命减免所有年节礼仪,自皇帝为始素服一年,以此表达对孝齐宪皇后的追思孝敬之心。
不能选“正”、不能选“元”的理由绝不是永玺陈述的那样简单:母后皇太后虽然过世,还有一个“不正”、“不元”的圣母皇太后在,如果一味抬高母后皇太后的身后待遇,崇庆太后当然不会没有意见,这也正是宗亲王的圆滑之处。
“主子,嘉妃娘娘的侄子病了,听说她有意将钮祜禄承恩公家的阿哥举荐给十一阿哥做伴读——”成霜点到即止,“咱们是不是要做些准备呢?”
寒苓微微颔首:“其他人呢?”
成霜踌躇了一下:“舒妃娘娘送给皇太后的年礼比往年厚重几分,不止如此,还有外头的几家王府——”
“要起风了!”于那拉皇后而言,崇元太后的离世绝非是少了一位需要侍奉的长辈那样简单,自此刻起,再也不会有一方强大的力量为其遮风挡雨,她所需要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中部完)
作者有话要说: 不出意料之外,这篇文的篇幅又超过了预期计划的二十万字上限,感谢陪伴至今的读者!
☆、130
“皇后娘娘,微臣老迈昏聩,再这样下去,必然耽误宫里主子的病情。”吴谦磕头回道,“求主子娘娘恩准微臣致仕归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这算是招弟吗?一个引一个的半年光阴便收到了第三份退休报告,寒苓叹了口气:“刘裕铎走了,黄元御走了,连你都要离本宫而去,在这内廷六宫,本宫还有多少能信得过的人呢?”
吴谦十分感慨:“主子娘娘内外归心,太医院人才辈出,微臣若要尸位素餐,反倒有损万岁爷与主子娘娘圣明。”
哪怕有个能干的皇后顶在前头,不能否认,太医是一个压力山大的行业,刘裕铎和黄元御没能享到几天清福,致仕后数月便相继离世,刘裕铎倒也罢了,咽气时已经是古稀之龄,黄元御才五十多岁,吴谦比刘裕铎小不了两岁,寒苓在头疼之余也不好执意挽留:“人各有志,本宫不能强求,只一条,你得为本宫想两个妥帖的接替之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