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9页
阳阳在吃了还多次苦头之后,倒是知道不少好歹,变得审时度势起来。
余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想起来被灭了十族的方孝孺,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和皇帝硬杠,皇帝恼羞成怒之后,要灭方孝孺九族,这已经是很残酷的一件事。
结果方孝孺还是相当的执拗,不认为自己说错了什么,又嘴欠地说了一句:灭十族又何妨?
皇帝闻言大怒,明明灭了方孝孺的九族,就已经是把方家的人都一网打尽,根本就没有什么十族,但是皇帝还是扒拉和方孝孺有关的人,成为第十族,杀了。
所以一个不会审时度势,一味追求自己心里理想的人,在古代社会,对家人来说,其实有时候堪比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
于是余颖最怕的是阳阳也是这样,幸而这时候的阳阳还小,应该要加强注意,要知道这脾气秉性是天生的,而且男人一旦热血上头的时候,常常就会干出不寻常的事。
琢磨一下,余颖还是有点信心的,阳阳应该会学会考虑一下。
至于准备做什么,就看将来阳阳这个孩子自己的选择,人的性子虽然是天生的,但是后天可以调教。
但不管怎么样都是需要读书,因为读书明理。
只是要怎么读书,又是一个问题。
余颖也算是穿过不少世界,所以对儒家学说可以说颇为了解,其实儒家的东西,的确是有精华的部分,比如有位大家就说过:君为轻,民为贵。
但是圣人的话,不等于后人一定认同,后来往往是民为轻,君为贵。
事实上,为了把儒家推销给统治者,所以儒家的很多东西都遭到了阉割,而三纲五常倒是应运而生,搞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还有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也就是说,臣子受到别人的冤屈,被皇帝杀了,也不应该怨恨皇帝。
其实余颖认为这些话都是狗屁,要真的是这样,就应该没有朝代的更替,也就没有那些造反人员,而那些尊贵皇族的人员,更加不把人命放在心上。
所以余颖是在阳阳开始读书启蒙的时候,亲自给他开蒙,因为余颖不希望阳阳成为第二个方孝孺,竟然和皇帝直接对着干,那是不知道变通的人。
就算是对皇帝不满意,也绝对不能在明面上表露出来,这是需要讲策略的。当然对于这一点,余颖不会明晃晃地说出来,只会悄悄地谈。
而他们现在居住的小山村,属于李氏王朝,将来早早晚晚就卷入这场战争中。那么居住在这里的他们,也会麻烦,所以余颖打算换地方住了。
三娘子,真的是打算走了吗?村里的人知道之后,就有人来问。
这些人里,不乏有心想跟着余颖一起走,毕竟小山村其实就没有几亩田,他们生活来源多是靠山吃山,但是在三娘子一家没有来的时候,勉勉强强能过活下去。
后来三娘子一家来了之后,算是有了更多的收入,日子过得好了不少,但是一旦三娘子一家走了之后,这日子可就难说了。
毕竟他们家里的人,没有三娘子的师父那么厉害的人。
当然也有认为三娘子离开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碍的,甚至其他人走了的话,他们可以活得更好,没有人和他们抢夺资源了。
对于这一点,余颖倒是没有在意,因为有些人不愿意离开家乡。
于是有人要跟着余颖一家人走,有人却要留在这里,不管怎么样,余颖都没有干涉他们的选择。
等着他们做好决定之后,余颖就带着人上路了。
当然他们都是选择能绕开那些李氏王朝的地方,终于进入新的地方,小山村的人聚集在一处,余颖甚至帮着他们买好地,那些村里的人很快就安下家来。
余颖倒也是把家建在附近,但是底盘比较大。
因为余颖打算建一所书院,毕竟阳阳是个男的,这时候虽然没有科举,但是有名士,有时候名士的头衔。还是蛮不错的。
第11章 白鹿书院
其实原本这时候,余颖应该是找一个地方让阳阳念书,而且最好是那种大儒。
但是鉴于阳阳小朋友的性子,余颖还是觉得把这个小家伙留在自己眼前为好,不教育好这个小孩子,那么说不定倒霉还是自己。
可以说,余颖在刚开始设立白鹿书院的时候,只是想着设立一个适宜高家人读书的地方,连书院的名称也来自余颖前世的记忆,完全属于剽窃。
事实上余颖在设立的时候,绝对没有想过这所学院,在她死后,依旧存在,甚至后来成为世上一所有名的学院,可谓是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栽柳柳成荫。
余颖刚开始的时候,书院里的人并不多,只收和阳阳差不多大小的孩子,或者是比阳阳大,但是没有什么教育基础的孩子。
在设立课程的时候,余颖考虑了半天,要知道这可是封建皇朝,余颖知道一件事,原本盛行的儒家学说,是必定要设立的。
不过整个课程里,除了原本的儒家要求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外,余颖还增设了算术、农学,以及工科。
作为穿越好多世的人,余颖很知道一件事,社会的发展需要发明,要是一味搞什么发明创造,绝对有人会说,这是奇技淫巧,会有麻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