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
第二天,崔建军到了厂里,拿出花生给玩得好的一人分一把,这烤过的就是香,比油炸花生米更香,因为它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花生味儿!
要知道,即使在效益最好的总厂,也只有每年春节才会每个职工供应两斤花生(还是带壳的),工人们能不稀罕吗?简直都稀罕疯了!
不说家里孩子馋,就是男人们下馆子都没花生米可点。
有的拿烟票,有的拿糖票,有的拿肥皂票,甚至拿布票跟他换。崔建军通通摇头,他要粮票,或者钱。
人无我有,供小于求,这就是卖方市场,一斤半面粉换一斤花生,或者一斤白米换一斤花生,都由他说了算。
很快,他就收到六十斤面粉和五十斤白米的票票,正准备揣上回家拿花生呢,就让食堂大师傅逮到了。
“害,我说你小子怎么见不着人,原来是搞投机倒把来了。”
崔建军现在可不怕这词儿了,嘿嘿笑着掏出两枚花生,“哥尝尝?”
食堂大师傅油水吃得多,肚子大咧咧的,胖胖的手指剥壳,搓去红皮,准准的扔嘴里,那可是嘎嘣脆。
“哎哟,这大花生哪儿来的?”
听说是崔家自个儿种的,立马二话不说,“你带一百斤来吧,要生的,下周国庆节,咱吃花生炖猪蹄。价格你放心,按供销社的来,绝不会亏待你。”
谁知崔建军却摇头,“不是不给哥面子,是家里实在没吃的呀,十几张嘴巴就等着换点吃的回去……”
“不要钱?那好办,带你去后厨看看,要啥自个儿拿。”这师傅也是个爽快人,平时又总拿他三瓜俩枣的土特产,办事更爽快。
崔建军要的就是这句话。现在的国营厂子水深得很,光后厨采买就是个肥差,东西他们自个儿买,账他们自个儿记,甭管好的坏的,反正做出来端上桌,谁也不知道原材料长什么样。他知道米是好的,挑了六十斤;肉是早上刚去肉联厂批的,挑十斤刚卸下的五花肉。
这么好的东西,要不是国营厂的食堂,还买不到呢,一百斤花生,值!
走的时候大师傅又给塞了两根剔干净的大骨头,想了想又从半扇猪身上“啪啪”砍了几刀,递过来一个东西。
哎哟,居然是根白白的猪尾巴!虽然上头还有些没刮干净的猪毛,虽然带着猪屁股,但是肉啊!沉甸甸的肉啊!
“甭跟我客气,记着花生挑个儿大的,啊。”
崔建军喜滋滋接过,迎着火红的晚霞回家了,这日子真是越来越美啦!
第29章
“三伯这是什么呀?”幺妹长这么大还第一次见这样的“肉”, 连着屁股那段最粗,慢慢的越来越细,到最后只有她拇指那么细了。
“猪尾巴。”
幺妹下意识看了看茅坑旁的狗尾草, 同样是尾巴, 怎么长得不一样啊。
崔老太拎起猪尾掂了掂, 还挺沉, 少说也是三两多,“你们那师傅人挺好啊。”不是骨头就是猪尾的,老崔家可没少吃他东西。
“是挺好的,平时也照顾我,给菜都多给我半勺呢。”
这就是傻人有傻福吧。虽然他并不傻,但人看他瘸着腿, 家里又有这么多孩子,可怜他呀。几个大厨爱玩,经常出去打牌到半夜, 每次听见门响他都立马出来给开门, 不像其他人值班睡得沉,让人在门口喝冷风。
这世上大多数人都是, 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
“娘, 这猪尾怎么吃?”
崔老太咽口口水,猪尾这东西吧, 还真是鸡肋,要肉没肉,骨头又多又细,队上给分过两次,都是挂成腊尾巴后放红豆里煮, 只图喝点肉汤。
可今天老头子和春苗都放周末,人齐,就图个鲜——“今晚就吃。”
“焖吧,妈你不是说吃过舅妈做的黄豆焖猪尾吗?没黄豆可以用花生呀。”春晖摇了摇王二妹,眼里尽是渴望。
上辈子她从南方回来吃的第一顿饭就是黄豆焖猪尾,不止是美味,还让她吃出了家的味道。
“好嘞!保准让你们香掉舌头。”王二妹擅长交际,还有一手好厨艺,每年的年夜饭都是她挑大梁。以前只是苦于没有食材和调料,今儿可终于有她大显身手的机会了。
撸起袖子开干。家里还留有几十斤花生,剥出一盆花生米来泡上,猪尾巴砍成小段,把白糖炒化,炒出糖色,用过年时吃剩的生姜大蒜花香八角花椒爆香,炒猪尾,还给滴了两勺省城特产的拓东酱油……啧啧,王二妹一面炒,六个孩子一面在灶旁看。
幺妹小矮子,踮起脚尖也看不见,只能使劲使劲的吸鼻子,狂吸。二伯娘真是大厨师,人类里最棒的大厨师!
有了这么大一道硬菜,自然得配香喷喷白花花的米饭。
崔老太狠狠心,蒸了满满一锅米饭,又从自留地里摘几根小黄瓜,拍点蒜蓉放点梨醋,那就是清新可口的下饭菜。
天没黑,崔家就吃上了晚饭。
由崔老太按人头分,大人孩子每人一小段非常小的猪尾巴。但猪尾有粗有细,粗的肯定是给幺妹和黄柔,剩下的才按大小轮着来,轮到她自个儿的时候,只剩一点点尾巴稍了。
崔老头默不作声,把自己那段夹她碗里,当没看见她的眼神,埋头吃饭,配上那软糯糯甜咸可口的花生,他能吃三碗!
“娘吃我的,我在食堂经常吃肉呢。”崔建军忙把自己碗里那段也夹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