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94页

      范宁连忙抱拳感谢,“多谢蒋监丞厚爱,范宁感激不尽!”
    “不必客气,这是你的官服!”
    蒋俨将一只布包放在桌上,笑道:“在正式场合必须要穿官服,平时嘛!看你自己的意愿,国子监不勉强。”
    国子监毕竟是学术气氛很浓厚的地方,官僚气息不是很浓厚,所以对很多官场规则要求不是很严。
    “多谢!”范宁连忙感谢。
    “另外还有一些文具和日常用品我会派人送来,别的就没什么事情了,范督学还什么疑问吗?”
    范宁犹豫一下问道:“那我具体做什么事情?”
    蒋俨笑了起来,“督学没有固定的事情,都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司业安排你去督查,比如年初陈州州学发生了招生舞弊案,虽然已经被州衙查处,但国子监也要了解情况,所以两名督学奉命去陈州调查情况,另外督学每年要去四大太学巡视一圈,今年估计轮不到你,反正你就安心读书,然后安排了什么差事,你再出去查看。”
    “我明白了,多谢解释!”
    “若没有别的事情,我就走了。”
    范宁忽然想起一事,连忙问道:“若想当太学旁听生,有什么要求?”
    “是你的朋友需要?”蒋俨笑问道。
    “我有五个同窗好友,都想进京求学。”
    蒋俨想了想道:“旁听生有几个限制,第一是短期旁听生不收,至少要一年,其次是参加一次入学考试,当然,这个考试你不用担心,比较简单,第三条是硬杠杠,就是每人每年九十八两银子,第四就看有没有多余名额,不过这几年都有不少空余名额,所以这条不用考虑,就第一条和是第三条重要。”
    “不是说旁听生一次只收九十八两银子吗?”
    蒋俨笑道:“这是很大的误会啊!因为旁听生的期限只有一年,所以九十八两银子就是这一年的,如果第二年想续听,那就要重新申请,当然续听可以优先,但还要再交九十八两银子。”
    “我明白了,如果我的同窗来京了,还要麻烦蒋监丞帮帮忙。”
    “没问题,他们来了直接来找我好了。”
    范宁又送给蒋俨一块凤茶作为见面礼,蒋俨万分感谢的告辞走了。
    范宁一个人呆在空旷的房间里,他来到自己座位前,发现桌椅都抹得干干净净,看来自己的事情早已安排好。
    范宁索性坐了下来,想想自己还缺点什么?
    还缺文具和茶具,还有怎么烧水,还有什么时候上班下班,怎么打考勤等等,自己都不知道。
    范宁发现自己真应了那句话,‘由奢入俭难’,他喝习惯了梁园的水,再喝京城的井水,简直无法入口,对他来说,喝水问题是第一大事,他首先就要解决。
    这时,外面有人敲门,范宁连忙道:“请进!”
    只见外面走进来一名中年男子,笑眯眯问道:“可是范督学?”
    范宁连忙起身笑道:“正是范宁,先生是?”
    “不敢当,下官是掌库冯灭辽。”
    范宁哑然失笑,这个名字起得霸气,冯灭辽,估计天子最喜欢。
    对方是掌库,也就是图书馆馆长,蒋俨给他说过,掌库一般都是由九品官员出任,这位掌库就低了自己两级,所以他自称下官。
    不过书库可是人家的地盘,官职虽然小,但属于地头蛇,这一点范宁心里很清楚。
    范宁连忙回礼,“以后还请冯掌库多多关照!”
    “应该的!应该的!”
    刘司业前两天和冯灭辽谈过,明确告诉他,范宁来国子监是天子的安排,并暗示冯灭辽,这是他的一次机会,就看他能不能把握住。
    冯灭辽是颍州人,也是同进士出身,但没有后台背景,又不忍抛弃妻子,抱权贵的大腿,所以他做了十几年的节度使判官冷板凳,没有政绩,又朝中无人,吏部自然想不到他。
    熬过了十几年才选为京官,出任九品太学学录,却又被打发到国子监当掌库,这一做就是五年,他今年四十三岁了,最青春的岁月已经过去,如果他还得不到机会,那他这辈子就完了。
    所以得到刘司业暗示后,他格外激动,就等着范宁来上任。
    如果和范宁的关系搞好,说不定他这辈子还有一次外放的机会,到地方上当知县,就算不能再提升他也心满意足。
    冯灭辽对范宁格外热情,他笑道:“督学一般喜欢喝茶吧!”
    范宁暗赞这个冯灭辽真是善解人意,知道自己最缺什么?
    他点点头,“点茶煎茶我都喜欢,但京城水质不好,科举那段时间我们都是在外面买梁园的水。”
    “喝水没有问题,我们国子监都是免费供应梁园的水,如果点茶的话,需要自己动手,煎茶可以交给茶童,我们书库有一名茶童,每天负责给大家煎茶,如果督学想喝自己的茶,也可以让茶童煎,只是要适当给他几文钱,等会儿督学就能见到他。”
    “我明白了,那中午吃饭呢?”
    “吃饭很简单,如果喜欢太学的饭菜,一天三顿都可以在太学吃,官员分文不用花,可以去餐堂,但如果要他们送上门,则另外给十文钱跑腿费,不过太学的饭菜还可以,很丰盛,口味也不错,大家都比较喜欢,而且还可以节约生活费,在京城生活开支太大,养家着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