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页
……
李隐舟在三日后终于悠悠然转醒。
昏黑的梦境中,无数生平掠目而过,三十年来风雨飘摇,血泪交加,终在一个宁静的午后缓缓散去。
他睁目看着高高的横梁,一时还有些恍惚。
顾邵冷淡的声音响在耳侧:“醒了?可真有你的,居然混进蜀军里头了!要不是开战前最后一天打探到了你的消息,你早就跟他们一起烈火焚身了!”
李隐舟眨眨有些发涩的眼睛,转看过去。
刚过四十的顾氏主人仍一张显年轻的清秀面容,眼下一圈乌黑的痕迹,透着连日照料的疲惫困顿。
都是人父的年纪了,还是嘴硬心软的脾气。
李隐舟微昂下巴,以一个浅淡的笑容糊弄过去。
顾邵素知这人一副温良皮相下全是倔骨,规劝的话也一并省去了,索性冷笑不语。
李隐舟也知道这回玩大了,极识相地、也很难得地没有继续挑衅下去。
只用眼神问:现在外头怎么样了?
顾邵气鼓鼓看他一眼,终是吐出一句:“放心,刘备西逃往白帝去了,没死,不过也快了。”
他顿了顿,哼了声:“他运气不错,黄权在北岸拦截了伺机而动的魏军,不然就算我们不追,他也死定了。”
果然,司马懿不可能只满足于看戏。
不过经此一手,蜀军虽然溃败,也未按其预期般撞入笼中,反而败走白帝。
李隐舟放心地搭下眼,闭目休憩。
顾邵皱眉看他这副懒洋洋的神情:“你不问伯言为何不追吗?”
李隐舟眉毛都不动一下。
顾邵半天没等到他的反应,心有不甘地惺惺道:“反正蜀帝都要换人了。”
他这话落下,对方那平平压下的唇角却勾起一个极浅的弧度。
顾邵不解其意,只当他在嘲笑自己,撂下一句“你等着瞧吧”,挥袖撞出门去。
脚步声刚走出两步,又转了回来。
李隐舟这倒睁开眼,有趣地打量起折返而回的顾孝则。
顾邵抱着袖,一脸洞悉对方心思的得意笑容:“你想支开我,门都没有。”
非要守着,像是怕他偷跑似的。
行吧。
李隐舟枕着软缎看着笔直而立的顾邵,不客气地继续阖上双眼,只那唇畔的笑容越勾越深。
……
在夷陵修养一段时日后,李隐舟随着顾邵、孙尚香二人回武昌复命。
不过于他们二人是复命,对他倒更像是请罪。
李隐舟微叹气。
临行前,陆逊在江边送别三人。
这时日落。
一袭暮风吹起他的甲袍,满江的红浪映上他淡静的脸颊,陆逊唇畔挂着一抹笑,在晃动的江波中显得极淡极轻。
孙尚香目光陈杂地看向他背后的夷陵城:“我们只是守了半年,我都快呆不住了。”
那些守了一年,两年,十年的将士,将会如何思念故土家乡呢?
陆逊转过眼,看着东面渐渐没入漆黑的天际,眼神静得深远。
片刻,只道:“将为国死,无处非国,驻守在夷陵,夷陵便是家乡。”
孙尚香默默垂下眼。
摇曳的江波推开行舟,那岸上的身影越发遥远,李隐舟注视着独立江火中的陆逊,恍然看见了那个火烧连营、肆意张狂的大都督。
却也只是一瞬。
遥遥地,他见陆逊微微张口,无声地对他们道。
再会。
……
一晃半年。
半年时间,对于一个战乱变迁的时代而言,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切好似都没有变化,司马懿的诡计终归是落空了,吴并没有如他预计地被蜀击溃,他布置偷袭的兵马也被黄权悄然拦截,就连败走白帝的刘备都没落进他手,枉费他悉心设计鹬蚌相争的局面。
却也有些足够载入史册的惊变。
比如,刘备的死。
刘备终于客死白帝,临终之前托孤给诸葛亮,不管是真的后悔未信他的劝阻,还是知道刘禅只能依附这位智绝天下的丞相,他唯有这样选。
也就是他发丧的同一日,诸葛亮遣使来,请求再修吴蜀之好。
孙权答应了。
三足鼎立的局势下,孤立自己等于令敌手联合,非要从魏与蜀中挑出一个可信的友军,自然是稍显颓势、战后复苏中的蜀更值得结交。
尽管两国之间已纷争数年,数代人的鲜血写就这段金戈铁马的历史。
千山侧过,大江不歇,新的一页终是翻开。
签订盟约的地点选在了庐江。
诸葛乔为蜀使,孙权则派遣了张温为吴使,代替二位君主在这一江之畔的古城签下盟誓。
这日,李隐舟恰行医至此,刚转过街头一角,肩头便被人轻轻拍住。
诸葛乔一袭简朴的布衫,举手投足已十足有其父温文尔雅的气度,唯有见不着人的胸膛留着深刻的疤痕,记录着少年不平的往昔。
他笑着拱手:“昔日蒙先生妙手相救,乔未曾有报,先生但有所求,乔必舍命相陪。”
麋照揽枪站在他身后,面色沉郁,满眼的不耐,磨着牙不打招呼。
看来他是行护卫之责的。
如今见到这样一位故人,不杀人放火已经是顾念新盟约的威力,满肚子怒火没地方倾倒,正满心的不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