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2页

      瞿英珺顿感头疼欲裂,庞大的能量如火山爆发一样直直冲入还并不宽阔的识海,让她几欲昏死过去。
    这么打比方吧,只有练气期尚未修炼出神识的瞿英珺识海就像一条窄小的溪流,而现在有堪比大海一样庞大的力量强行灌进来,生生要将她的识海挤爆,险些撑破!
    饶是再坚强的性子,此时也不可抑制地痛哼出声,随后嘴角眼角鼻腔耳朵七窍开始流血,恍惚间瞿英珺仿佛听见一声轻咦声,“这么弱吗?”
    后面一股暖流涌入识海当中,此时好处显现出来了,经过这一番强行灌入,瞿英珺的识海被硬生生扩宽了数倍!
    先是被前面蛮横的力量冲击,再然后这股暖流拓宽、治愈,比起先前小溪流一样的识海,现如今的识海至少有中等河流规模。
    她此时意识随着这股暖流浸入识海,发现在识海正中央的位置高高悬浮着一本散发着五色光芒的书。
    双目望去的同时,一道低沉的男音仿佛在耳边低低念道:“天生道,地五行,法于吾。”
    “吾之法:金、木、水、火、土,生生不息,物物相克。吾之道:生,万物之始;泯,天地之始。掌其之死生,众法之巅。”
    法于吾,将自我与天地并排,号掌万物之死生,众法之巅,这是何等大气魄!
    瞿英珺精神猛然一震,这段话不断在她识海来回响着,明明是枯燥乏味的,却如钟鼓鸣乐一般,久久回荡不息,回味无穷。
    她的识海像是正在经历海啸一般疯狂地涌动,识海骤然发出极致的吸引力,不断试图把识海上方的书吸进来,然而那本书始终纹丝不动。
    瞿英珺兀自陷入沉思,基于读书人的思维,下意识在脑海里快速解读着这段话:天生道,地五行,法于吾。
    天生天道之规则,地合五行金木水火土,法来自于我。这段话很好理解,但是后面的生死之道,为何生是万物之始,死却是天地之始?难道不应该是万物之终结吗?
    她不禁回想起自己最熟悉的东西。
    在种任何植物的时候,当这棵植物从一颗种子生根发芽到结果这个过程就是生的开始。万物之生,是符合逻辑的。
    然而当这棵植物凋谢的时候,就是它生命的终结,何来天地之生?与天地有何关系?
    种子发芽结果到凋谢的过程不断以画面的形式在瞿英珺脑海里播放,她无意识念叨着:“生、万物之始,泯,天地之始……”
    凋谢……泯灭,消失,落叶……落……落叶归根!
    归,归于天地,天地循环,生命之轮回。
    在蓝星,任何一个农民都知道,落叶有着肥沃土地的作用,所以当植物生命走到尽头凋谢之时,自然而然腐烂在地里,待土地肥沃后重新孕育新的生命,这何尝不是一种天地之始?
    想通关节,她忽如打通任督六脉一般,识海中那本巍然不动的书骤然发出惊人的光芒,在她识海上空转了数圈,而后一头扎进她的识海,消失不见。
    这个时候,瞿英珺脑海里凭空出现了完整的混元录功法,那些晦涩难懂的字眼,像是拆开了一样,只需看上一眼,她便自然而然地领略了其中意思。
    就像是那本就是属于她的东西一般,如吃饭喝水一样水到渠成。
    瞿英珺没发现,庞大的灵气正向她周身涌来。
    藏书阁外,众人惊觉,在五彩光芒消失后,又一波大的动静来临。
    四周灵气疯狂地向藏书阁内涌去,那巨量的灵气甚至几乎快凝成实质,像是灵气雨一样牢牢包裹住整座藏书阁,当里面的灵气消耗殆尽时,等在外围的灵气立马补充上去。
    众弟子看得眼红,几乎垂涎地看着庞大的灵气雨。
    这么多灵气,哪怕打坐一小时,随便吸收一点也能足够他们晋级一个阶层啊。
    也不知道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会有如此异象!
    后院中的老者飞身至掌门跟前,在掌门洛月旁边的都是宗门内都极为少见的几位大能,普通的内门长老峰主甚至都没有资格站在旁边,只能挤在外围。
    这几位大能都是宗门的底牌底气,前面都要加上太上两个字,与驳轮仙尊论师兄弟辈的,甚至有一位还是驳轮和道致仙尊的师叔祖,真正的宗门老古董。
    洛月看向老者问道:“师叔祖,您是管藏书阁的,您可知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何老祖的元神会降临此处,到底发生了什么?”
    老者摇头,说道:“我现在也无法探知里面情形。”
    跟着看了驳轮一眼,说道:“那里面的是驳轮的关门小弟子。”
    此话一出,众大能顿时哗然。
    驳轮更是不敢置信,“是英珺?”
    洛月比他还震惊:“怎么可能?”
    回想起小丫头弱鸡的修为,斑驳的五灵根,堵塞的筋脉,实在是差到极点的天赋了,这样的天赋怎么可能惊动混元老祖?
    老者沉默不语,看向驳轮。
    老者沉静的目光,仿佛在说,你装你还装,我就看着你装。
    驳轮嘴角抽搐了下,开始回想起……小弟子出门去了,小弟子拿到积分迫不及待兑换功法去了,功法在藏书阁……藏书阁……阁!
    他猛然惊醒!是小徒儿没错!
    老者补充道:“今日恰好藏书阁只她一人,再无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