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页
不知多少百姓因此免于饿死、不必卖儿鬻女,甚至可以吃饱穿暖。
张廷玉和马齐如何不知道其中厉害,都忍不住瞪大了眼睛,快速的翻阅着手中的折子。
马齐甚至等不及张廷玉看完再传给自己了,干脆挤到张廷玉身边,两个人一人捏着一边,一起看这份说不上太长的折子。
里面数据详实,罗列的清清楚楚。康熙所说,全部是真的!
“皇上圣明啊!”两个加起来100多岁的人忍不住老泪纵横,张廷玉还克制一些,马齐哭得直打嗝,跪下砰砰砰磕了三个响头,高呼“皇上圣明!天佑我大清啊!”
康熙一时惊住了,张廷玉也愣住了。
他没想到马齐反应这么大,如今他就很尴尬,不磕头吧,好像他的激动不如马齐真诚似的,但是磕吧,难免有拾人牙慧之嫌。
正踌躇呢,就见九爷跟在太监身后过来,他连忙深深作揖:“九贝勒德被苍生,臣代天下百姓谢您了!”
九爷吓了一跳,连忙往边上让了让,半避开他的礼。
这个还没避开呢,那边马齐转了个方向,对九爷磕了个头。
九爷:……
我叫你们大爷,别闹了行吗?在皇阿玛面前这是闹哪样呢?
论身份,他是皇阿哥,官员们给他行礼没什么大不了。但是那也要看是谁啊,张廷玉和马齐是谁?那是上书房大臣,皇阿玛的心腹干将!
他是谁?从前不过是一个玩物丧志的小透明阿哥。
他哪敢受他们的礼!
九爷有点点心虚地看向皇上,就见康熙单手扶着桌子,眼睛里泛着泪花。完全没注意到这边发生了啥。
九爷:……
等九爷好不容易从几个心情激动不已的人口中得知发生了什么事,已经被折磨地兴奋不起来了。
在别人看起来就是淡定从容、波澜不惊。
张廷玉暗暗惭愧,九爷有大将风范,倒是比从前大有长进。
想到前些天他还被迫向康熙告了九爷的状,难免便有些心虚。
康熙也平复了心情,看九爷的时候眼神别提多和蔼:“之前答应你的事,朕说到做到,回头就下旨叫刘根一家入旗。他这次功劳不小,赏金一千两,日后酌情提拔。至于你……”
康熙沉吟了下:“晋为郡王吧。济世安民,封号就定为‘安’吧!”
新鲜出炉的安郡王喜滋滋地回府找福晋去了,全忘了衙门还有个心焦的刘根翘首以盼。
不过康熙没叫刘根等太久,很快,圣旨就到了。
给刘根的自然是入旗的圣旨,大意就是破例允许刘根及家人由民人编入汉军旗,日后享汉军旗权利。着他即日办理相关手续。
给九爷的是晋为安郡王的旨意。九爷跟和薇跪接了旨意,亲手供奉起来,才从宣旨的太监处得知,还有一拨人去十爷府上宣旨了。
九爷:……把老十给忘了。
那太监很乐意卖九爷面子,告诉九爷皇上封十爷为贝勒,没有封号。还拍了个马屁:“皇上心里最看重的还是郡王您。”
这个马屁拍的九爷膈应的慌,且不说老十捞个爵位本是应当,就算不是,爷还能吃他的醋?
九爷敷衍地笑了笑,给了个大荷包好生地把人送了出去。
随着九爷和十爷封爵,江南今年大丰收的事迅速地传了出去,街头巷尾都在讨论,说书先生的故事主角变成了九爷,就连戏园子也连夜排了九爷大战江南官场的剧本。
各路官员蜂拥而至,九爷本来请了假休息几日,偏被吵得头疼。从后门偷偷溜出去,出了巷子,还看到有百姓远远地在巷子口烧香磕头。
九爷:……
他也不敢说话,急匆匆地上了马车,催促车夫:“走,赶紧的,别叫人看见了。”
看见了就走不掉了。
衙门还算清净,刘根正在整理文件,九爷提溜上他,道:“走,今儿爷没事儿,带着你去陈家提亲。”
刘根:“……爷,咱们好歹拿些东西吧。”
九爷只好随着刘根去买东西,他缩在马车上不下来,等刘根买完东西上车,才抱怨:“你自己的婚事,提亲的事一点都不着急么?”
刘根当然着急了,但是这不是看九爷最近忙,不好意思打扰吗?
怎么这么呆呢?
九爷点了点刘根,什么时候该找他什么时候不该找都不知道?看来还是历练不够!
刘根不懂,不过九爷带着刘根上陈家的门,还没说话陈松和就懂了。
九爷前面跟他透露过,陈松和早就有心里准备。这段时间也好好琢磨过,对于刘根更是多方面观察。
说实在的,刘根的缺点太多了,单是出身就和他家万万不匹配,如今提了汉军旗又怎么样?不过是从习俗上来讲能通婚罢了。但是论起身份背景还是差得多了,刘家几代农民,家里没有几两存银,他陈松和的女儿何曾过过这样的日子?
可是刘根这个人却不错,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脑子机灵有本事,人也上进,何况还有九爷提携,如今又在皇上那里挂了名号,日后不愁没有前程。陈盈又看中他。
且陈松和心里也清楚,陈盈如今心思大了,到了别的家里怕是过不好日子,怕是也只有刘根愿意叫她婚后继续种地了。
陈松和本就是热爱土地的人,这就足够他对刘根好感剧增了。况且他又不是拘泥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