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新书
岳山刚走出办公室没多远就见到王绩迎面走了过来。
“正好我要去找你呢。”
王绩也道:“巧了,我也有事儿找你,咱们去你办公室说吧。”
两人又一起返回办公室。
“说吧,找我什么事情。”
“你找我什么事情?”
落座后两人几乎同时开口,接着两人你看我我看你沉默了好几秒种,最终还是岳山道:“你先说吧,我要说的事情可能比较麻烦,放在后面所。”
“我说的事情也比较麻烦,可能我说完你就没心思说你的事情了。”王绩也道。
你搁这套娃呢,岳山无语。不过此时他可没心情和他玩这种文字游戏,直奔主题道:“听说儒家和法家又杠起来了,具体怎么回事儿?”
“呵呵……”王绩乐了,道:“这不是巧了吗,这不是巧了吗,我也正要和你说这事儿呢。”
岳山:“……”
不过王绩的态度也让他松了口气,看来儒家和法家的矛盾还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否则这位肯定没心思在这逗乐。
王绩这才把事情说了一遍,也让岳山知道今天儒家和法家的分歧在哪里:施法的度的问题。
这让他彻底放下了心中的石头,只要不是关于礼法之争就好。
历史上儒家和法家最大的分歧就是礼和法之争,儒家尊古推崇三代之治,一切都按照礼来行事,不管这个礼是不是符合当时的社会情况。
而法家是锐意改革派,他们认为一味的尊古没什么用,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才能让国家强盛。
所以儒家和法家的争执也可以看做是守旧派和改革派之争。
而现在书院的儒法争执还停留在量刑的程度阶段,这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大事儿,甚至这种争吵还有利于双方的发展和融合。
其实想想也对,渭水书院是新儒学的天下,经过岳山改造的儒学已经没有那么守旧了,反而是这个时代最激进的思想,尊古的想法也没有前人那么厉害了。
而法家呢。首先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法家门徒了,现在的读书人幼时都是通过儒家的典籍开始自己的学业的。
长大之后出于兴趣或者别的原因学习了法家的思想,可儒家的学问已经深入他们的内心,学法的时候难免会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且法家被打压了几百年早就开始吸收儒家和道家的思想,远没有之前那么偏激。
再加上岳山可是把《荀子》列为法学科的必学科目。荀子人称法儒,是法家和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最早开始搞儒法融合的先贤。
受他思想的熏陶,现在的法家已经没有那么大的戾气了,变得平和了不少。
所以今天的儒法分歧远没有先秦时期那么大,更何况还是渭水书院这种新学大本营。
想到这里,岳山彻底放下心来,笑道:“原来如此,争一争是好事,理不辨不明吗。”
“话是这么说,可很多分歧只会越吵越大,尤其是对于两个不同的学派来说。”王绩摇头道。
“什么意思?”岳山心中升起不好的预感。
“为了驳倒对方,有些人已经开始从故纸堆里翻那些老旧思想了。用不了多久这场争执就会演变成礼法之争,到那个时候恐怕就难以收场了。”王绩道。
岳山心情沉重了不少,问道:“既然你都知道,可有解决的办法?”
王绩道:“两个办法。第一恢复到之前的局面,重新开始打压法家,让他们再次失去话语权。”
“第二个方法呢?”岳山并没有直接否定第一个方法。
尽管他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可他更不愿意见到思想上的大分裂,实在不行就只能暂时委屈法家了。如果二选一的话,儒家还是比法家更适合当前的社会的。
“第二个方法是有人能推陈出新从思想上完成两者的统合,把这场争论限定在当前这个阶段,短时间内不会触及礼法之争,给两者的融合创造时间。”
说这些话的时候王绩目光始终盯着岳山,意思在明显不过了。
岳山苦笑不已,道:“你也太高看我了,这种东西岂是那么容易的。”
王绩说道:“那我不管,你自己考虑。要么打压法家,要么你写本书出来。再说你已经很久没有出书了,新学门徒对你的新作望眼欲穿,何不顺便在为新学添砖加瓦。”
岳山道:“什么叫很久没出书了,《华夏文明》不是才出没多久吗。”
王绩道:“我说的不是这种书,你明白我的意思。”
岳山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就是学术方面的书,最好能触及到当前学术思想的核心地带。可这种书哪是那么好写的啊。
就算他是穿越者,前世看过各种各样的信息,也不是说写就能写出来的。
主要是现在和之前不同了。
之前他一无所有,随便从前世搬点超前的知识点都是创新,都能给自己加分。
现在他已经是新学开创者和领袖,社会对他的要求也变得更高。他不光要有新的知识点,还要把这些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圆润自洽环。
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家的期待,才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完成这么多年他都没有在出书的原因,要不是他时不时就写一些短篇文章,估计早就传出江郎才尽的流言了。
说完这些之后王绩就摇摇晃晃的走了,留下岳山一个人在这里头疼。左思右想之后他还是决定试着写一写,实在是不愿意看到大好局面就此葬送啊。
他没有着急动笔,而是返回家中把自己关在书房,从暗格里取出记录灵感和前世信息的笔记本。
现在的笔记本已经不是原来的三五本了,而是半个大箱子数十本几十万字,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有。
放在最上面的是一本名为神秘岛的薄册子,这是最近才放进去的。
里面记载的是岳山回忆起来的关于《神秘岛》这本书里博士一行人是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发展工业的流程。
可别小看它只有十几页,把这上面的知识吃透就能建立起一个简单的初步的工业基础。甚至能一跃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
每每想起这本书岳山都忍不住感慨,儒勒·凡尔纳真是个天才。一本科幻小说兼具了种田流的特点,甚至可以说后世所谓的种田流和这本书比起来连渣都不算。
这也是前世他为数不多百看不厌的小说,还买了实体书没事儿就拿出来翻翻,得益于此他才能回忆起里面博士的大部分操作。
拿起这本薄册子小心翼翼的打开,似乎生怕用力太大上面的字就被吓跑了一样。
这上面当然没有他要找的答案,他只是习惯性翻看一下,然后珍之又珍的放在一旁。
他主要看的是剩下的那些书,试图从里面找到灵感。
一开始李丽质还借口送小鸡炖蘑菇汤来找他,得知他要闭关写书,顿时就兴奋起来。
别误会,不是那种兴奋,而是单纯的高兴激动。
她从小就看岳山的著作,练习他创作的字体,可以说是他最坚定的崇拜者之一。现在岳山又要闭关写书,她自然很激动。
然后她就再也不骚扰岳山了,还亲自替他守门,任何来打扰他的人都被拦了下来。
李承乾和陈仲、冯易等人去两湖道想见他一面都没能如愿,李世民几次派人过来请他进宫商量军国大事都被拦了回去。
期间就只有岳水儿产子,他这个当舅舅的才抽空去看了看,其他时间基本连小院都没出过。
学界得知他这个新学领袖又要闭关写书,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新学派自然是欢欣鼓舞,古学派则战战兢兢。
花了十几天时间岳山才把这里面所有的书都重新阅读了一遍,又回忆起了不少前世看过的信息,也获得了不少新的灵感。
而他最需要的灵感还真的给找到了。
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灵感不是来自于儒家也不是来自于法家,而是来自于前世共和国五代目的讲话。
国家特色大家都懂,一旦上面发表什么重要讲话,下面的人就会组织学习还要写心得体会什么的。
岳山没少参加这样的学习,其中就有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相关讲话。
还有一个app叫学习强国,每天都要学习答题挣积分。他没事儿的时候也会打开看看里面的国家大事了解一下动态,不为别的,吹牛的时候有话说。
当然了,那些长篇大论的东西他自然是记不住的,但记住一些金句还是没问题的。
五代目关于法治和德治的金句中有一句岳山记得特别深刻,也正是这句话给他带来了灵感: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
想想,还有比这句话更适合解决眼下儒法面临的问题吗?
根据这句话他还回忆起了康德的一句名言: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
以这两句话为核心,结合儒法两家的思想,在结合时代。甚至还可以试着回想一下五代目那篇讲话的内容……还真的能写出一部书来。
不说完全解决儒法当前面临的问题,起码能缓解矛盾,为两家进一步融合创造时间。
而且也不能小瞧其他文人,他们缺的不是文化底蕴而是一个灵感。只要岳山把这本书写出来,相信会有很多文人主动去完善这个思想。
众人一起添砖加瓦,儒法的那一点矛盾还真不是不能调和的。
有了灵感他并没有马上动笔撰写,而是先构思自己准备往哪方面去写,最终写成什么样子。而想把那些意思表达出来,又需要那些论据论点……
这本书是用来调和儒法矛盾的,也是他时隔数年之后又一思想领域著作,说是万众瞩目都不为过。必须要做到尽量完美,不能有那种低级的错误。
因此,这部书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典故都必须用的恰到好处。以他现在的学识,很多知识都需要翻阅大量的资料才能找到,每个措词都要斟酌斟酌再斟酌。
又花了近两个月时间,这部书才算是定稿。
而随着著作时间的拉长外界对这本书的期待也越拉越高,对这本书的内容也越来越好奇,这本书到底侧重哪个方面呢?
当这种期待值拉满的时候,王绩才透漏一点风声出去:这是一本阐述儒法关系的书。
这个消息一经确认自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法家在岳山的扶持下逐渐抬头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然而他本人却是标准的儒家传人,他所有的著作就是证据。
一开始大家还很奇怪,岳山这是要做什么?后来根据他推崇荀子的行为推断,应该是想搞儒法融合的。
可岳山的著作没有一本是关于法家的,难免会让人怀疑,他对法家的了解真的有那么深吗?
现在答案即将揭晓。
而且他们也隐隐意识到,这本书很可能会成为儒法合流的核心和依据,决定两家合流后的走向。
若真如此,那他们就更要仔细研读这本书,否则真的跟不上时代了。
此时的儒家还没宋明清时期那么‘狭隘’,道家和佛教连手教他们如何低调,所以对于儒法合流他们并不是特别反对。
甚至有些人还巴不得两家合流,一起对抗道家和佛教。
而法家呢,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赘述,反正他们也不反对两家合流。至于道家、佛教之类的,也轮不到他们反对。
所以,对于岳山这本书,众人的的期待感就更加强烈了。
渭水书院那些天天打嘴仗的儒生和法学生也顿时就消停了,大佬都亲自出手了他们还争个什么,坐等书籍出来就可以了。
就算还有争执,也要等到读过那本书之后在争才有意义。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岳山带着他新完成的书出关了。
“三家治世?”看着这个书名,李丽质疑惑不已:“和三代之治有关系吗?”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百年之后,她都将会是岳山作品的第一位读者。
“没有,三家指的是道家儒家和法家。”岳山解释道。
“啊?不是儒法合流的吗?怎么道家也写进去了。”李丽质惊讶的道。
“三家合流已经进行了几百年,谈儒法的关系不可能撇开道家的。”岳山道。
“我懂了,哥哥真是太博学了。”李丽质崇拜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