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页
这日,曾荣仍和阿春在武英殿后殿记载朝会内容,几件大事议完后,曾荣听见常德子喊“有事再奏无事退朝”这话后,忙交代阿春收拾东西,她急匆匆往净房去了。
待她再回来时,却发现阿春正气呼呼地坐着没动,曾荣刚要开口,忽听到前殿传来声音,细听之下,居然是在说她。
这不是没有的事情,她一个小小的低等女官,名字居然上了朝会。
原来,郑才人落胎一事已传到宫外,连带着传进他们耳朵里的是郑才人落胎是因为吃了曾荣送给她的果干,且那日明明有三位御医说曾荣余下的果干里含有红花、瓜蒂等孕妇不得食用之物,可事后,曾荣却未受到半分惩罚。
原本这是后宫之事,不在朝会议事之内,可曾荣是皇上身边的随侍女官,又兼做着不是外史官却胜似外史官的职责,故此,他们认为曾荣德不配位,理应驱除出后宫。
曾荣听了这话愕然许久,这也太抬举她吧?
刚要问问阿春究竟是谁第一个提起这事的,忽听到礼部尚书孙实的声音。
孙实犹记得不久前他们几个人被镇远侯套路了,本想找曾荣的麻烦却被皇上和曾荣两人联手把他们怼回来了。
说白了,这次又是利益相关,只不过这次牵头的换成了辅国公一派了。
第四百八十二章 走偏
尽管这次开口的不是辅国公吴瑟本人,是镇国公世子李彬,镇国公李茂贵体抱恙,世子李彬接替他上朝,而这位李彬一向和吴瑟交好,他开口,分量自是不同。
可这种事情毕竟不在武将职责范围内,故此,李彬提出疑义后,吴瑟和其他几位世家一致附和,皇上只得把目光投向了在场的文官。
孙实乃三朝元老,又位居礼部尚书一职,是满朝文武公认的正直、高洁之人,因此,他当仁不让地站出来了。
“启禀皇上,老臣以为此乃后宫之事,理应由后宫断夺,况且,传闻只是传闻,常言道,三人可成虎,更何况此事由宫里传至宫外,不知经过了多少张嘴,故老臣提议,大家伙散了吧。”
“启禀皇上,臣不敢附议,老话也说,空穴不来风,虽是传闻,可若不加以制止和澄清,影响的是圣上的声誉和皇家的名声。”说话的是内阁大臣王咏。
“敢问王大人,此事该如何制止和澄清?还有,既是后宫之事,又为何传到宫外?方才孙大人也说了,三人成虎,更何况这种被有心人传递出来的谣言,更没有半分可信度。”徐扶善见王咏的目光一直往他身上瞟,只得站出来。
“本侯倒是要问问徐大人,你又是如何断定这些谣言没有半分可信度的?”王柏发声了。
原本这次他是拿定主意不开口,宫里已传出话来,皇上要力保这臭丫头,别往上硬碰,不如先退一步,看别家反应。
果然,镇国公世子李彬一开口,他就猜到准是皇贵妃坐不住了,想借此机会收拾这丫头以及她背后的二皇子,毕竟现在着急的是皇贵妃那个女人,眼看着朱恒一点点获得皇上的喜爱,且据闻还在秘密治疗自己的双腿,偏她自己的儿子又不争气闹出一出笑话来,虽不致命,却也败好感。
故此,王柏是打算好好看一出大戏的。
哪知看着看着这戏突然走偏了,先是孙实这老家伙不按常规出场,紧接着不该下场的徐扶善却下场了。
王柏是深知这两人的战斗力,为此,他忍不住开口也下了场,没办法,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辅国公那边吃败仗。
毕竟朱恒和曾荣这两人也是王家的心腹大患,此时不除,更待何时?
徐扶善可不惧王柏,当即反唇相讥,“莫非王侯是在质疑皇上的决断?若谣言果真属实,皇上会留一个心思叵测之人在身边?你把皇上当成什么人了?”
说完,似是意犹未尽,徐扶善顿了一下又道:“诸位同僚想必也清楚,老夫和这位曾姑娘有些关联,此女乃拙荆回乡探亲之际相遇相识后带回京城的,拙荆和老夫均为年近花甲之人,不敢说阅人无数,可生平所见之人不少,若非这孩子品行优良,拙荆是绝不会把她带进京城的,老夫也绝不会留她下来,因此,老夫敢以项上人头担保,这孩子绝非什么心术不正心思歹毒敢下手谋害皇家子嗣之人!”
徐大人这番话掷地有声,在场不少人听了颇为动容,以孙实为首的几位支持者纷纷仗义持言,说既然此事特地在朝会上提出来,为给曾姑娘正名,也为给皇上和徐大人正名,不如请皇城司介入,把真正的幕后凶手揪出来。
这个走向虽与王柏最初的设想不太一样,可转而一想,妹妹既说了退一步先看戏,想必此事不是她出手的,若能借此扳倒皇贵妃那个女人,不比扳倒朱恒更划算?
毕竟朱恒这个废人想要站起来可不是这么容易,这些年的固步自封也未攒下什么人脉,虽说有钱家在背后支撑,可钱家如今也落套了,一介商贾,不足为惧。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据闻朱恒此人不能人道,都把女人送到他床上去了也没成事,而这还是在下药的情况下呢。
因此,王柏这次难得和徐扶善站一边了,也附议皇城司的人介入。
王咏见王柏都附和了,自然也不会反对,内阁一共五位大臣,见王咏和徐扶善两对头都同意了,论理,其他三位再有一位支持就算通过了,哪知这次居然五位全都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