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校正方向、矩阵集成
昆仑大陆与地球的通讯互联着实引起了人们不小的关注,再一次将已经有些沉寂下去的昆仑大陆提升到近乎甚至超过地球的重要性。
矩阵研究、宇宙飞船很好很高大上,但是并不接地气,或许这些东西和普通人息息相关,但是看不到的直接联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疏远了许多。
如今真正让人关心的、讨论最多的应该就是重新考虑进入昆仑大陆了,就连夏承越都免不了要被家人、亲戚拉过来商议是否有必要将地球上的产业转入昆仑大陆。
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地球上的竞争十分激烈,生活压力也大,但如果进入昆仑大陆的话,将会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昆仑大陆充满了灵气,哪怕只是潜移默化,在修行上都会比过去要效率得多。
刚开始时舍不得地球上的花花世界,现如今昆仑大陆上基础设施有了、人也越来越多了、通讯互联马上也要来了,一个附着于昆仑大陆的完整社会即将成型,于是人们又一下子涌了过来,这就是现如今移民昆仑大陆的真实写照。
当然,叫移民并不十分贴切,不管是地球上,还是昆仑大陆上,都算是大华的国土,或许叫做迁居更合适一些,传统大华人安土重迁的思想终究抵不过现实的种种压力与昆仑大陆的吸引。
这就好比两个连通容器中气体的扩散,总是由压强大的往压强小的那边扩散,最终两边趋于平衡。
……
在家中,夏承越相当放松地和家人亲戚们聊着,说实话他并不希望大家一股脑地涌入昆仑大陆,不仅是从理性投资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地球本身的重要性来看。
只是他也没有说出拒绝的话来,而是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大家做出理性的选择。
在现实身体与大家交谈的同时,夏承越的元神分身也依然行动在前往比邻星的路上,元神分身无形无质、速度极快,几可与光相比。
这与实体飞行的体验完全不同,轻松、自在,毫无阻碍,如果没有那因为分处不同时空产生的近乎精神分裂的不适感,就更加完美了。
此时如果以地球上夏承越本体的角度来看,那么以光速运动的元神分身是处于一种时空凝固的状态,而元神分身则有同样的感觉,但因为本体与分身在更高的层面上是一体的,夏承越的实际体验则更类似于本体和分身同时处于无限变换的时空之中,互相割裂。
相当矛盾,却有同时存在。
当然这种矛盾的不适感,随着元神分身速度的降低也会相应的降低,因此在停下校对飞行路线和日常收回分身坐忘、存思的时候,其实是夏承越最轻松的。
不适、舒适,不适、舒适,交替而来,一张一弛,一如阴阳变化,人生哲学。
此刻,夏承越的元神分身即将停下,校对方向。
在太阳系和距离它最近的比邻星系之间的无尽虚空中,太阳的重力边界以内,一道无形的身影从光速运动状态突然停了下来,如此巨大的速度差异没有在外界引起丝毫波澜,仿佛这道无形的身影与现实不出在同一层面似的。
但这也是时空的魅力之一,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时空的变换,当然这种突兀也让在地球上的夏承越突然一阵轻松。
此时已经停下“脚步”的元神分身,形态一变,从无形到有形,一个地球人的形象就这么出现在了虚空之中,上下混不着力,却又稳稳地站住了。
夏承越回首“望”去(用元神分身接收身后太阳系的各种信号),太阳系掩映在群星之中,毫不起眼,但是那澎湃的引力和熟悉的光谱还是能够让夏承越将它轻易地从无数光点中区分出来。
当然,从空间上来看,夏承越还没有离开太阳系的范围,只要用心寻找还是能够从星图的变化中找出太阳系,只是变换一下参考线罢了。
但如果是在未知的时空下,就只能依靠特征星体来给自己定位了,如大质量天体的引力、光谱等等,因此星际航行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关键坐标点了。
放在夏承越此刻,他还只是在太阳系的二亩三分地里活动,以比邻星和太阳作为关键坐标点就足够了。
既有回首,那自然会有前瞻,夏承越此刻还处在太阳的重力边界内,比邻星的引力并不足以导航,因此夏承越是采用光学锁定的方式。
只要向着比邻星不断地飞行就可以了,终有一天会飞到的,而且这一天并不遥远。
四光年而已,飞几年就到了。
当然,毕竟有4光年这么远的距离,实际上,比邻星的实时位置并不处在夏承越的飞行线路上,如果真这么埋头飞下去,飞四年也看不到比邻星。
因此就需要时常校对方位,哪怕是一点点微小角度的校正都会大大提高后面的效率。
元神分身与实体物质的运动状态并不一样,实体物质或许能够有一个很大的加速度,但它始终不可能瞬间达到光速,如果达到了,要么它的物质结构无法维持,要么就跌入时空深处。
但无形无质的元神分身却可以瞬间达到光速,省去了中间加速的过程,因此时常停下校正方向并不会浪费多少时间,反而会因为航行的不断调整而节省总体时间。
就如同夏承越此刻,只是一个“回首”、“前瞻”的动作便又重新起航,以夏承越元神的接受、分析、决策速度,这点时间哪怕是在普通人的感知之中也可以忽略不计,更何况是与长达四光年的飞行时间相比呢?
与普通旅行不同的是,这次四光年的光速之旅少有乐趣,在经历了最初光速飞行奇景的新鲜感后,便只有无尽的虚空陪伴,这是只有修士才能体会到的。
如果是正常的宇宙飞船,以光速飞行的话,只需要一瞬间便可以到达宇宙的任何地方,比邻星也是一样,但在飞船外的其他人看来,飞船却是飞行了四年多,只是在外人眼里飞船的飞行员处于时空凝滞状态。
实际上夏承越也是这样,但是由于元神分身与本体的统一性,夏承越的本体能够体会到时空的不停变换,对外界依然有所感知,甚至可以以光的视角进行观察,时空凝固,又不断流动。
从某种程度上规避了时空悖论,而所谓的光速飞行奇景便是这个了。
……
分身再次踏上旅程,夏承越本体并没有闲着,一边与家人闲谈的同时,还分出神识进入原界进行矩阵研究。
上次地月旅行时,夏承越曾想到送给余溦一艘各人飞船,当然他不可能复制一个“飞天号”或者“萤火一号”来糊弄妻子,而是想真的做一个个人飞船出来。
这并不是没办法实现的,实际上只需要将“飞天号”上的矩阵集成起来,还是有可能半到的。
“飞天号”舰体本身长达80多米,最大的原因还是由于矩阵无非集成,就好比过去的晶体管计算机和现在的集成电路计算机,原理相同,但只要将电路集成,那么实物的体积就可以迅速降低了。
这也是夏承越认为各人飞船可能实现的原因,还是拿计算机类比,从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价格在不断下降,以至于到了现在几乎可以人手一台的程度。
之前夏承越和余溦聊到各种科幻小说、影视中犹如小黄车一样泛滥的个人飞船,还大呼不科幻,哪有个人买得起飞船,就好比现在“飞天号”的造价,光航空金属和灵石成本就要几十亿。
普通人哪里消费得起。
但这却忽视了技术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作为矩阵的载体,如今灵石已经不再是唯一,大华国已经发现了各种替代产品(如前面提到的地安特铝发现了一种晶体铝可以承载矩阵)。
虽然目前来说那些替代品的性能远不如灵石,但迟早人类会制造出比灵石更优秀的矩阵载体。
另外矩阵的集成化也让飞船的小型化成为可能,未来个人飞船像个人汽车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关于矩阵的集成化,其实官方已经摸到门槛了,只是现有的矩阵铭刻技术即便拥有法力调谐技术,能够让施工者摆脱手工加工的原始方式,只是作为能源的存在,但依然与施工者的法力精度息息相关。
并没有一种通用的、与施工者完全无关的铭刻技术,就连夏承越都没有发现,当然一旦发现了这种新的铭刻技术,哪怕很大程度上矩阵的集成度就与施工者的修为无关,而是与机器的精度有关了。
而现在,如果是普通修士当然做不到矩阵集成化,但是夏承越完全可以。
他的法力精度远超普通修士,特别是经过了新存思法的蜕变,元神之力的精度又远远超过了他之前的法力,矩阵集成化并不是无法实现。
其实在地月旅行之后,他已经做过好几次实验了,还算比较顺利,而这次,夏承越要做的是各个集成矩阵之间联动,飞船是一个大的系统,在如何集成也不可能将飞船集成到一枚灵石上。
就好比计算机里面,有微处理芯片、接口芯片、存储器芯片等不同类似的集成电路模块,想要让他们组合成一个功能完整的计算机,也并不容易。
造飞船同样如此,作为飞船大脑的矩阵计算机、维持核聚变持续发生的引力约束器、飞船内部的重力发生装置、提供反重力飞行的装置等等。
此外还有传统电子电路与矩阵的兼容问题,仅凭反重力无法让非常完成复杂的飞行动作,离子推进器依然比不可少,这是要用电的,从聚变反应堆里,通过光电转化而来,这也是聚变反应堆最主要的输出设备。
用矩阵计算机如何实时监控、管理经典电路这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
好在这一切都有“飞天号”作为参考,并不是从零开始敲出一艘飞船来,只是现有飞船的小型化罢了。
对此,夏承越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