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太子六率
“快看!”
张仲清本来想骂娘,可是听到那人这么说,就转过头看向他指的方向。
“呵………”张仲清此时只能说出这么一个字。
火炮原本对准的那座山上,清晰地出现了一个大坑!
火炮的炮筒虽然承受不住压力炸了,可是它也成功地发射了炮弹,隔着这么远都能看到的坑呀!这一下的威力就超越人级惊雷了!
“奶奶………的。”许久之后,张仲清才找回自己说话的能力,用脚踹了一下那个抬担架的“快点,抬老子去孙神医那里,等老子养好了伤,还要继续搞!”
张仲清受伤的消息,是必须要告诉皇帝的,李世民听到张仲清受了伤,差点就要直接出宫看他,听到“张仲清只是双臂脱臼”的话,才稳下了心,翻看火炮实验的报告。
看完报告,李世民长舒了一口气“确定是这个威力吗?”
这个惊雷司成员,其实也是百骑司的人,听到皇帝发问,就说“确定,属下送统领到孙神医的草庐后,亲自去实地检测了一遍。”
李世民捏了捏案角“继续研究吧!高昌远征军的大胜,足以说明火药武器这个东西对军队的重要性,火炮研发出来后,大唐的城池就相当于扩建了一倍。”
让报讯的家伙退下后,李世民想了想,还是决定派人去看望一下张仲清,虽然以他和张仲清的交情,这样做很矫情,可是不矫情,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就在李世民刚写好慰问的信时,黄门忽然禀报蜀王求见。
自从文院开了术算课程以后,李恪就一直在文院任教,连皇宫都很少回,哪怕回皇宫,也是到他母妃那里看望一下就匆匆而走。
今天怎么找到他这里来了?还是求见。
“求见”这个词用于这里的意思很特殊,说明兣来找他是有公事的,如果是请安的话,他就该到后宫等候。
“传!”
李世民坐回案后,想看看自己这个三儿子唱得是哪一出戏。
李恪进殿后,跪倒在地“儿臣给父皇请安,请恕儿臣几个月来未曾问安的不孝之举。”
李世民笑了笑“你现在在文院任教,脱不开身,就是回皇宫,朕也忙着处理政务,你想见也见不到,你有问安的心思,就已经是孝顺了。起来吧,说说,你找朕有何事?”
李恪并没有站起来,而是继续说“父皇,儿臣今日进宫看望母妃,途中恰巧遇到了皇爷爷,皇爷爷说师父在岭南陷入苦战,儿臣甚急,特赶来向父皇求证。”
李世民哑然失笑,这孩子一定是没听完下文就跑过来了,陷入苦战?没准这个时候冷锋已经在高州揽着美人享福呢。
(其实冷锋这个时候没有揽着刘淑雯,而是在岸边生火。)
李世民没有说出他的推测,而是对李恪说“确实如此,你来就是来问这个的?”
李恪摇了摇头“儿臣此来,是想向父皇请命,支援师父!”
“咦?”听到李恪这么说,李世民立刻来了兴致“你打算挂帅出征?”
李恪摇了摇头“儿臣不敢,出军可是朝廷大事,儿臣年幼,单是朝堂那一关就过不了。”
“那你什么意思?”李世民都忍不住挠了挠头,这傻小子不会发了昏,想要一个人去吧。
李恪在怀里掏了掏,掏出了一个印信“儿臣斗胆!愿领太子六率支援师父!”
看清李恪手里的印信,李世民大吃一惊,甚至直接站起来大吼出声“放肆!这太子印你从何而来!”
没错,李恪手里拿着的,就是李承乾的太子印!
李恪是蜀王,不是太子,这太子印本该是在李承乾身上,如果是这小子忤逆犯上的话………李世民摇了摇头,哑然失笑,自己真是发了昏,现在这俩人还都是孩子,而且关系好的就像一母同胞,怎么可能会出自己这样的事儿。
也不怪李世民失态,以“秦王”的身份逼宫、斩杀哥哥弟弟这件事一直是他心里揭不去的疤。多少回午夜梦转,他都会看到兄弟那血淋淋的伤手,梦到被李建成抓住脖子质问为什么要篡位。
今天看到李恪拿着太子印,恰好戳到了他的伤疤,一时间竟让他忍不住胡思乱想了。
他虽然抛弃了兄弟情,弄死了哥哥弟弟,可是他实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兵刃相向!
李恪被李世民的大吼吓了一跳,可是他还是努力镇定下来说“这是皇兄给我的,皇兄贵为太子,是不可能领兵出征的,但是儿臣不同,所以,皇兄托儿臣率领太子六率,去岭南支援师父!”
太子六率也叫东宫六卫率,太子左右卫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东宫十率府中的太子左右监门率府、太子左右内率府不统府兵。为太子直属的亲兵,由其直接掌握,李承乾毕竟年幼,太子六率的指挥权名义上在他手里,可是实际上却是李世民亲自执掌的。
安定下来的李世民重新坐回去,对李恪说“岭南但有警讯,也该是就近调集府兵,你要领着太子六率过去,这可是劳师远征,是兵家大忌。
太子六率兵员共两万七千八百人,别的不说,单单粮草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像你师父的龙牙军,一千二百人,想跑多远跑多远。你想过吗?”
李恪点了点头“儿臣自然是想过的,可是,除了太子六率外,儿臣又能去哪里找人?出动府兵大臣们可以阻拦,可是名义上太子六率是皇兄掌控的,他们就是想劝阻,也只能是动动嘴皮子罢了。”
李世民敲了敲桌子“名义上你可以这么干,可是两万接近三万的太子六率的粮草你该如何解决?李孝恭、李靖远征高昌就已经把国朝的粮草储备消耗了一小半。
征国之战啊!不过派出了五万人,要是人再多点,整个朝堂都会炸锅的,要是粮草都用于战争,国内发生了旱灾什么的,你让朝廷用什么赈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