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三百九十七章谋划

      要说余杭这地方,水都快成水灾了,可是吃水和浇地还成问题,就是因为这海潮倒灌,让余杭附近的河流都变得难以饮用和灌溉。
    若是挖井还需要找好位置,要不然挖出来的还是咸水井。
    而这年头挖井的活计就算是小富之家想要挖井也得斟酌一下,不说人工钱,就算是管吃都够吃穷你的。
    这年头想要挖井,那可真是一锹一锹的往下挖,挖到水层以后,再用石块磊起来。
    这还不算完,等到旱年头,井水枯竭,在拿着锹镐下去往下继续挖,直到挖到水层为止,往往一口井需要挖很多次,才算完事。
    而且这井每挖深一次难度便加大一分,而且你还要赌你每次都能碰到水层,不碰石头。
    要不然一块大石头就能让你前功尽弃,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合金钻头。
    最重要的是这井你还不能挖到自家院子里,乡里乡亲的若是你挖了一口井就自己用,那你以后就不用出门了。
    搁现在这想法,我自己掏钱挖的井凭什么你用?
    诶!那时候还真不行,十恶不赦叫不睦。那时候还有一句话叫:“你家灶坑挖井房顶开门啊?”
    所以说这小富之家不敢挖,苦哈哈们想挖又没有支撑下一口井的粮食。
    别以为这话夸张,一群苦哈哈们,到了农闲时候,一天几粒米恨不得都数清了在下锅。
    忙时候喝稠,闲时候喝稀,尽量能不动就不动,要不然耗费粮食。连放牛都打发不能吃的小娃娃去,要不然放牛赔钱!
    就这么算计,还有一个词叫青黄不接。做工?做梦吧,你闲谁不闲?农活赶农时,就那么几天,闲就都闲下来了。
    种种原因就导致余杭城虽然是个被水网环绕的城池,确是个缺水的城池。
    这种情况越是靠近近海,越是严重。
    可是近海还聚集了不少的小村落,专门以赶海为生。虽说有生命危险,但是至少能活下去。
    只不过近海有一件儿麻烦事,就是租庸调都是要粮食的,这群赶海的农户还需要在山坡或者远一些的地方种上一些粮食,以满足国家的税收。
    这每天用来赶路的时间比干活的时间都长。近处?近处没地啊,就这想喝一口水都得储存雨水或者跑到老远挑水过来。
    所以程鸿修完了临时的拦潮坝以后立刻把民夫分成两队,一队负责修建永固型拦潮坝,另一队由程鸿亲自带队,准备改一条水量充沛的河流过来!
    这一条河贯穿整个余杭城,然后蜿蜒到从大海里抢出来的这片田地。
    整条水渠高于拦潮坝,纵横的小水渠蔓延整片田地,只要河水不干,整片地便没有旱的可能。
    而这种小水渠还有一种用处,就是在涝的时候,可以沿着小水渠把水全都排出去。
    这些水全都会汇集到水渠入海口下面的一个巨大的池塘里。
    这个池塘唯一一个可以和水渠联系的地方就是架在水渠动力传动上的几个水力翻车了。
    以水渠的流水为动力,把大池塘里的水用水车翻到海里。若是内涝了,就把所有的传动杆连上,水渠两边好几十个大桶车,日夜翻滚,就是再多的水,在大的涝,也泡不了庄稼。
    再说,这么好的地怎么能种普通的东西呢?
    有程鸿的旱稻在,肯定是种旱稻最好啊!一年至少两熟,一茬十三石的产量,绝对能让这群种地的惊得把眼珠子都掉出来。
    到时候余杭一地,就够整个江南东道的粮食消耗,其余地方在种,那就是支援商队了。
    再说,其他地方程鸿干脆就没准备种粮食,不管是茶叶还是甘蔗,在未来的很多年里,一定是稀缺的东西。
    这两种东西肯定要比种稻要强。
    到时候程鸿可以用钱收购甘蔗和茶,然后做成白糖和炒茶销往各地。
    余杭一地专门种稻,供应整个江南东道的粮食,再说,就算余杭的稻歉收了,还有占城呢!
    只不过是海军多跑两趟的事儿。以前最怕缺粮,这民众们饿到要死的时候会出事的。
    没见无数次的王朝更替,不都是由这群饿到眼睛发蓝的人闹起来的?
    昔日强汉,传承四百多年,不也是因为黄巾起义才被车翻的吗?
    所以程鸿建这个就是告诉众人~江南东道,只要这里的稻成熟,就不会缺粮食!
    这年头,粮食金贵着呢!别的不说,就说程鸿这建设,要不是早早就去占城把粮食源源不绝的拉回来,别说建城了,你就是建个厕所,都得自己搬砖去!
    不是没人去,是有钱也买不到粮食,饿着肚子能干那么重的活吗?
    所以这粮食才是重中之重,不管是在民间还是在国家。
    不管你是要养军队还是要养孩子,这粮食必不可缺,而且老天对于汉民族实在过于吝啬。
    不管是高产的粮食,还是占城那一年三季吃都吃不完的粮食都不在汉民族的地方。
    汉民族每次的厮杀都是为了这口吃的,说什么大义,说什么万民,若不是为了口吃的,谁闲的没事造反?
    被极度渲染的康乾盛世不还是仗着有土豆的功劳,让百姓吃了个饱饭吗?
    只要这余杭城外的水浇田还在,整个江南东道便会看着这满眼的水稻,精打细算的好好过日子。
    这片田地,就是程鸿安整个江南东道民心的东西。
    到时候你江南东道的民众们,就可以看着余杭城外水路海路交接的地方那满眼的金黄笑呵呵的捕鱼,笑呵呵的跑船,笑呵呵的让自家婆娘歇一歇,好多生几个儿子……
    而种地的则笑呵呵的看着地里的庄稼算计着能卖多少钱,这钱能换多少东西,反正这粮食有商队保护价收购,价钱基本上上下浮动不差几个钱去。
    而收来的粮食有两个去处,第一个就是替换陈年的国库粮食,现在大唐是财大气粗,当然也不能亏待了自己的民众。
    各地州县建了仓库无数,在李二的计划当中,这粮食要存够所有大唐民众一年所用。
    哪怕就是整个大唐一年一粒粮食都没收,凭借各地州县的仓库也能让整个大唐百姓一个饿死的都没有。
    程鸿听着好笑,这皇帝怕是吃那个蝗虫吃恶心了,要不然怎么和存粮较上劲了呢。
    反正这几年税收猛涨,皇帝那里又有皇后打理的产业,让国库私库都殷实了不少。
    可以说现在的大唐就是拔剑四顾找架打的模样,要不是程鸿明里上奏,暗里写信把武将方面千万稳住,早就打个地覆天翻了。
    就这,柴绍以巡视为名,带着护卫来到了高句丽边境附近。隔个几天晃一遍,把高句丽的容留王高建武吓得一日三惊。
    很怕大唐打过来,要不是有伊梨柯须弥强硬的阻拦,估计高建武吓得都得写国书了。
    要说伊梨柯须弥你可能不知道,说他另一个名字大家就清楚了,伊梨柯须弥就是高句丽最强硬的大对卢渊盖苏文,为了避讳大唐的李渊,改叫泉盖苏文。
    对就是那个传说中使三把刀,有将相之才堪比曹孟德的泉盖苏文。
    泉盖苏文一边禁止容留王服软,一边在边境积极的建立城墙,另一边还要防止那些从黑山白水里不知吃了什么药下来掳掠人口的靺鞨各部。
    平壤城还有个一心想写求饶书,毁京观,还尸骨的容留王。
    弄的泉盖苏文是焦头烂额。
    程鸿听说以后还特意给柴令武写了一封信,告知柴令武,一定要劝劝柴绍,克制,克制,在克制。
    泉盖苏文想建城墙就让他们建,反正到时候进攻高句丽也不会从城墙那里走,程鸿计划就是建海军由海路运兵直扑平壤。
    让他的长城成为一个刺猬,捧也不是,丢也不能。
    现在大唐经不起战争,虽然看似一切安好,可是这一旦打起来陷入僵局,这高句丽就能拖到大唐回到以前的日子。
    所以得克制,至少要等到海军成军,可堪一战,另外还有高原上吐蕃看上去并不是那么的老实,到时候万一被他作出点儿事来,拖住了手脚,征高句丽必当前功尽弃。
    前隋三征高句丽,若是大唐不能一战建功,必定让民众想起前隋三征。
    军民必定产生厌战情绪,所以此战不比西域和吐蕃,一定要慎重。
    最后柴令武回话了:劝回阿耶倒是可以,只不过征高句丽得给我留一个位置。
    气的程鸿大骂柴令武趁火打劫!程鸿这才知道柴绍在武将大方向上走逆流的用意何在。
    而这也是李二给程鸿的一个信号~怎么着?你还需要多久?若是你在准备不好,我可不带你玩儿了
    对,对于灭掉一个高句丽来说那就是个玩儿,只不过是玩的方式不同而已。
    现在李二在等,第一个就是等海军成军,第二个是在等李泰的大炮,等李泰的大炮铸造成安全,轻便,移动迅速。
    第三个在等尉迟宝琪,等尉迟宝琪把道路延伸到高句丽得长城外。
    只要这三个条件有两件达成,这高句丽举手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