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二百五十七章 【邀 战】

      六月末,烈日炎炎,铜鼓山下,营寨相连,旌旗招展,鼓角相闻。
    站在山头俯瞰,宋军营寨沿铜鼓湖岸连营十余里,气势恢宏。营寨呈哑铃状,中间细长带状的是军营,南北两头膨出,为防御砦寨,壁垒森严,遥相呼应。不时有背插信旗的小校从军营两头驰出,或奔向北面的龙岩城,或驰向南面的铜鼓山。频繁的信使往来,把龙岩城、宋军大营、铜鼓山紧密联系在一起。
    目光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见二十余里外,有一片更大规模的军营,远远看去,旌旗如云,寨栅如墙,仿佛拔地而起一座巨型城池,遥遥与宋军营寨对峙。
    这就是一个多月来,宋元两军拼命在汀江以东,铜鼓山以西构筑的庞大军事砦寨,也就是即将到来的大战的大本营。
    “来来来,新鲜出炉的千里镜,诸君人手一只,有这玩意,对面元军大营的情况会看得更清楚。”
    当两名侍卫将一个大箱子抬到黄罗伞盖下的赵猎脚边时,赵猎命人打开,揭去红布,取出一只黄铜打造的精美千里镜,熟练地拉开眯眼瞄了一会,露出满意的笑容。随后吩咐侍卫把千里镜给诸将官们一人分一只,一个不拉。
    每一个按照赵猎指点使用千里镜的将官都惊异不已,大呼小叫。连文天祥那么讲究仪范的人,都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总算养气功夫到家,没有像那些将领般失态叫出声来。
    赵猎很清楚任何一个人在初次拿到千里镜——也就是单筒望远镜的反应与急于求解的心理。当下也不等诸将官们发问,就先开口道:“在场诸君不少人都知道我有一个瞄准镜,可观远如近,其中有些人还看过。这个瞄准镜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能造出类似的东西。”
    赵猎五指灵巧转动,千里镜在指间如铅笔般旋舞:“早在一年前,设立在万安军城的‘铁屋’就开始以瞄准镜为蓝本,以水晶为模具,研制千里镜。只是匠人固手巧,却苦于所知有限,屡屡不成。直至半年前,赵卿子恭的出现,才真正解决了这个大难题……”
    “赵子恭?原来是此君啊!”文天祥恍然,笑道,“若是他,此事必成。”
    陈植也喜道:“原来是缘督先生的手笔,难怪难怪……”
    赵友钦,字子恭,自号缘督,宋室汉王十二世子孙,世居江西鄱阳。此公是宋皇族中少有的科学大家。在天文学、数学和光学等方面都卓有成就,平生多有著述,其中《革象新书》中曾提出“小罅光景”等几何光学理论并亲自验证,远远早于西方,堪称十三世纪末的光学实验物理学家。
    赵友钦与文天祥同籍,都是江西人,一个是鄱阳,一个是吉安,相距不远,素有交往。文天祥对赵友钦的学识才干也是极为推崇的,曾屡次向赵猎推荐,可惜战乱之下,难觅其踪。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人家已经不声不响来了。
    而赵友钦虽然早在半年多前就入琼面君,并被委以重任。但由于铁屋的高度保密性,所以赵友钦本人也同样列为机密,以至同朝为官,身为百官之首的文天祥竟不知挚友早已入琼,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呆了大半年……
    厓山之战后,宋室几亡,元人请赵友钦出仕,友钦遂云游四方以避之。很快得知行朝犹存,并连连挫败元军的围剿,甚至连厓山之战的元凶张弘范都落败身亡,宋室中兴之象,辐照万里。正在南方云游的赵友钦岂会不知,当即前往琼州。
    正苦于没有人才主持科研的赵猎得知,立即召见,一番交谈下来,确定这是位很罕见的科研人才。赵猎或许没有科学方面的专长,但从后世来的人,最起码的科学素养是有的,什么样的人是真才实料的专家,总能看出来。当即拍板,任命赵友钦为工部侍郎兼军器少监,主持望远镜及炮镜的研发。
    有这样一个人物加盟并主持望远镜的研究,再有现代瞄准镜做样板,更有这时代最顶尖的工匠配合,岂有不成功之理?
    震惊欢喜过后,定下心来的诸将臣在山顶平台上,一个个拉开千里镜,调到合适自己的焦距,顿时二十余里外那边巨型军营一下拉近眼前,清晰可辨。
    与宋军相比,元军的营寨可就庞大多了。就在滚滚东去的汀江东岸,那连绵不绝的莽莽群山脚下,如同一只怪兽静静匍匐着的,就是元军大营。大营分东南西北中五营,四方营寨略小,中央营寨最为庞大,营与营之间以甬道相联,中间又有许多延伸的砦寨为联接点。远远看去,就像一只有着四个大螯,又有数只节足的巨型螃蟹。纵使隔得那么远,那种由千军万马所形成的强大压迫感,令人呼吸都不顺畅。
    “二十万人马啊!”诸将臣心头沉甸甸的。
    元军征南元帅府号称是五十万大军,听上去令人脚软。不过这五十万大军呢,说有也有,说没也没。所谓五十万,包括了两浙、江西、福建、湖广、广南以及伯颜从大都带来的数万精锐。别的不说,光是两渐大都督范文虎的范家军,就超过二十万之多……只不过,这些兵马能全拉到闽南这块战场上么?这好几个行省能放空么?无数城池还要不要兵马看守了?后方输粮补兵还要不要了?
    所以,所谓五十万大军,用后世的话说,玩的就是个慨念,仅仅只是征南元帅府所能动员的战争潜力而已。元军真正能拉上闽南战场的,眼下就驻扎在那螃蟹般的大营里的,就只有二十万!
    而且这二十万人马里,还得刨去大量民夫、杂役、军匠等等非战斗人员。这么七拨八拉下来,元军实际作战兵力,顶多十万出头。
    五十万最后变十万少不少?当然少。然而,当面之敌的宋军,却只有三万。
    是的,就是三万。
    如果同样玩慨念的话,宋军是三十万——北伐王师龙雀军一万余人马、一路追随北上的勤王义军近十万众、闽南汉畲联军近二十万。
    同样,刨去非战斗人员,宋军大约能有个二十万人马,实力正好与元军相当。宋军虽然也一样要守城,但闽南这块地盘,撑破天也就才五六个城池要分守。只是与元军不同,宋军需要防守的面很多:铜鼓山至龙岩一线,宋军主力要与元军主力对峙;鼓鸣山一线,要分出数万人马防御福州、泉州之敌;潮州方向,也要留一支强力兵马,防范有可能从背后袭击的李恒、完者都的骑兵;梅州一带,也要放一支不弱的兵力,监视元军,以防伯颜实施穿插战术,从侧翼突袭铜鼓山御营;甚至连海面上也不可掉以轻心……
    如此处处皆防,分兵摊薄之后,铜鼓山主战场最多只能拉出八万兵力。
    最后御前军议,赵猎提议,此次迎战元军,不要多,只挑选三万精兵。这其中龙雀军是必上的,再从广南与闽南兵马中挑选精锐敢战之士二万人,凑足三万之数。余下五万人马,回转漳州大营,居中策应,何处有警,即可驰援。
    三万对十万,在文天祥等人看来是少了,但在赵猎眼里,刚刚好。
    战争指挥是门高难度的技术活,如果指挥者没有足够的能力硬来,那就叫瞎指挥,兵马越多越乱,反而坏事。正因为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太考验为将者的水平了,所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句话,才流传千年,令人赞叹。
    赵猎没有名将天赋,也缺乏丰富的沙场经验——满打满算,他只打过两年的仗。他的自我评价,就是一个还算合格的将领。他之所以战无不胜,不是因为外界所传的“用兵如神”,而是他有一支装备超前、战法独特的强大军队机器。
    面对一群真正的名将,面对强大如怪兽般的元军,常规部队再多也不好使。想要取胜,赵猎只需要认准一点——紧握手里的“神兵利器”照“怪兽”的要害行雷霆一击。
    胜败,就在此一击!
    铜鼓山上,赵猎紧握千里镜,心潮起伏,神魂颤栗。终于,要对上了,这一次,对手的武力更强横、更庞大,当与武器再度碰撞时,谁输?谁赢?
    突然,一骑跃入镜头,骑士手里高举着一支血色大箭,在阳光映照下发出令人心悸的妖异红光。
    “嗯?那是……”赵猎不断旋动千里镜,聚焦那古怪的血箭,双眉皱起,“元军有动静了。”
    不少将领也注意到了来骑,也在做同一调焦动作,纷纷猜测那血箭的意思。
    与元军打交道最久的张世杰脱口而出:“血箭战书!”
    “什么?战书?”
    “我没看见什么战书啊,只看到一支血箭。”
    “那就是战书,他们用本族的古老方式邀战。”张世杰敬佩地看了天子那并不高大的背影一眼,道,“这意味着他们把我们当成真正的对手。某与鞑子作战多年,从未收到如此战书。”
    铜鼓山下,号角长长吹响,一骑卷尘,飞驰而至。随后,翻而下马,沿阶飞奔而上,禀报声远远传到山顶:
    “报——元军血箭战书,邀我朔日对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