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她们该满足了,不好意思,也不应该继续去打扰别人。
况且她们来都来了,怎能不游览一番?不能老是在同一个地方打转。
黎落:“我们接下来该去哪里?”
陈晓芸反问她:“你想去哪里?”
“唔……一时之间没什么想法。”
“这样吧,我们一人说一个想去的地方。”
“好!”
陈晓芸率先发言:“我想去看看伦敦的工厂。”
她好歹来的是《资本论》,总要切题一下,进行一下研究观察。
19世纪的英国工厂的各项制度,都是后世经常研究的区域。
陈晓芸想起,高中历史老师经常给他们放卓别林的《摩登时代》。不过《摩登时代》是卓别林在1936年主演,讲的是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工人的故事。
这时英国虽仍处于世界霸主的位置,但工人同样贫困潦倒,还有严重的压榨童工现象。
轮到黎落说出想去的地方,思索了一下,才说:“去看贝克街看看?虽然我知道现在没有221B号啦。”
“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她们寻思还会在伦敦待上几天时光,便先把房间续了两日,方便存放行李。
今日吃早餐时便发现了,没有人对她们的存在大惊小怪,连奇怪的眼神都没有。
同样,旅馆老板看见两个东方面孔,没有一点点惊讶,仿佛她们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
陈晓芸默默对【开眼】说了声谢谢。应当是为她们开了金手指,不然不会如此顺利,甚至他人一点异样都没有。
说好的旅游,是真正的旅游。
陈晓芸知道她们就算去豪华酒店入住,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决定好下一个目的地后,她们迅速出发,将大部分行李都放在了房间中。
反正行李和书包里也没钱,若真的倒霉被偷了东西,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她们把厚重的行李扔在房间里再出门,全身上下轻快不少。
因为下雨,她们买入了两把长柄伞,黑色的,走在路上,不仅挡雨,还挡风。
路上的气味依旧不好闻,雾和雨交杂,前方的人隐隐约约,偶尔看不太清楚。
“怪不得开膛手杰克如此顺利。”陈晓芸拨开迷雾,也见不到太阳,“整天伸手不见五指的,犯罪的最佳现场啊。”
胆子忽大忽小的黎落再次抱紧了她。
她们挑了地图上的一家工厂,走了几步路就不想走了。两个都习惯用手机导航的人,是没有办法找到凭借地图找到正确的方向的。
尤其是今日的雾比昨日的还大。
她们直接雇佣了一辆马车。
路上的出租马车实在也是新奇玩意儿。
在汽车发明且普及使用之前,马车是伦敦的主要交通工具。街上还有人直接骑着马穿行。
马车将她们送到了目的地。
陈晓芸没想到,她们坐了挺久的,离开了市区,到了近郊。
她们在车上都要冻到升天了。
陈晓芸付清了车费,还问马车夫能不能在这里等她们一下。
马车夫答应了,让她们尽快回来。
毕竟陈晓芸给了他不少小费。从这里回去,又是一笔好生意。
陈晓芸拉着黎落下车,往工厂方向走去。
英国在这时候早已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工厂林立,排出的废水让泰晤士河都发臭。
她们来到的是一家纺织厂,同样竖着大大的烟囱,正黑烟袅袅。
陈晓芸她们原先是不准备进去的,可实在是太冷了,至少溜进去躲躲雨,暖和一下也好。
她们很幸运。因为根本无人发现她们的到来,每个工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活。
陈晓芸之前只见过现代化的工厂,员工们都穿着整齐划一的衣服,在流水线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地干活。那时候,她觉得已经够累,够压榨了。
然而,19世纪伦敦的工厂看起来未免过于残酷。
一眼望去,这里竟然还有好几个年纪看起来不大的童工。
工人们大多衣衫单薄,眼神无光,只是机械性地干着手中的活计。
没有未来,似乎只是为了活下去。
据资料记载,英国的童工的情况在1870年《初等教育法》出台后,才好了很多。
陈晓芸逐渐理解了,为什么马克思先生会说资本的毛孔都透露着肮脏了。
不干活,就没饭吃,唯一能做的只有被这些资本压榨。
她更难受的是,自己并不能实际帮助他们些什么。
因为他们是既定的,且已经是过去的历史。
二人从里面出来后,心情未免都有些沉重。
她们谁也没有惊动,静悄悄地进去,又静悄悄地离开。
马车夫信守承诺,在约定的地方等待她们。
她们上了马车,又一路颠回了市区。
陈晓芸以及黎落一致决定,贝克街什么的,等到第二天再说吧。
她们只想在温暖的床上躺一会儿,疗伤。
舟车劳顿真不是说说而已。
一开始的新鲜感过去后,陈晓芸和黎落陷入了土豆面包怪圈。她们感觉无论吃什么,都离不开面包和土豆。
每天吃了土豆吃面包,吃完面包吃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