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工地每天吃的都好,但是今天的菜更合胃口。不过年不过节的给他们炖鸡吃,他们就压根没听说过谁家能给工人吃这个。就连一些岁数大的工人,走南闯北干过这么多的地方也没见过这么好的伙食。
所有人看见菜眼睛就直放光。
排队打饭排的那个起劲儿。
就看一个五十多的老头在一旁看着直咽口水。
新来的后勤是个脸盲,此刻招呼了那个老头道:“你排队。”在工地里可不分你岁数大岁数小,都得守规矩,吃饭洗手,排队这都是必须的!
老头一愣,随后到最后面排队去了。
今天的都是下饭的硬菜。很多人都想拿两盒,主管后勤的人道:“先一人拿一盒。看看够不够分。”一盒里有饭有菜,前面的要是都拿两盒,后面的就没了。虽说菜是管够的,要是准备的不足,会叫人回去取的,但这一来一回太耽误工夫了。
所以后勤的人开口了,他们一人拿一盒,不够再拿。
在工地里的,都是大老爷们,贼能吃,再加上他们工地的饭菜香甜可口,每次大伙儿都能吃两盒,甚至有的人吃三盒才能吃饱。
不过他们也不白吃,干活的时候是真卖力气。在外头还干活儿时间长了还想要偷偷懒什么的。但在这边一个比一个玩命,弄的稍微正常干的都像偷懒似得,干的多,吃的多,睡得好。在这边干活儿都没遭啥罪。
甚至这个工程还没干完。很多人就鼓动自己的头儿,希望说服何宇再多接一些工程。
一般在工地干活的都是干完一起结的,但何宇这不是每个月到月就发钱。发了钱的工人们几个人去逛逛夜市,撸点串,吃点夜市上的小吃美滋滋的。就想跟他一直干下去,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那五十多岁的老头领了一个盒饭,之前是被香味吸引过来的,现在打开盒饭的时候也震惊了。
上午跟田瑞说话的老食客不在,不然就能认出他了,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从京城来的美食家黄瑜。他早坐了一班车来这边,到了之后坐三轮车,对方不光热情的载客,还带着他们兜风,说县里盖楼的房子可厉害了,好吃的还多。
盖楼房对周围县城的人来说还是挺新鲜的,黄瑜可是从京城来的,楼房算什么,他还见过带电梯的那种高楼大厦呢,不过入乡随俗也想过来看看。
估计也有不少人是这个想法的,瞧着后面几个三轮也是来这个方向。
黄瑜也是来的巧,他刚一来就赶上这边开饭。工地的盒饭那就是传统大锅饭。只要能把东西糊弄熟就好,这种饭他早些年下乡当知青的时候天天吃,对他这种啊舌头格外灵敏的人来说,太难受了。他以为这边也是这样呢,没想到走过去却闻见了一股意料之外的香味。
他走进了几步,想过去看看,结果就被人呵斥,让他去后面排队去。稀里糊涂就领来了一份盒饭。
周围的人都吃的狼吞虎咽的。
他打开一看,跟身边的人道:“你们平常都是吃这个的?”
旁边的一个工友直接坐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吃着饭菜。听到他这么问道:“平常不吃炖鸡,但是顿顿有肉,你也是新来的吧,你可算来着了,咱们工地吃的是最好的。外头店里的一元小炒也比不上咱们这做的好,天天调着花样吃。”说完扒拉一口饭。
对这里的工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干活儿,是享福来的,在哪儿都是干活,头一次这么舒服。晚上有蚊香,宿舍里有风扇。小风呼呼的一吹就是一宿,在家也没有在这里得劲儿。
最近在赶工期,要赶在九月份之前干完活儿,所以临时又从本地招了一些工匠来,只要来的没有想走的。
无论是谁,第一顿都会被这里的伙食给震惊。但他们这种来的早的,已经见怪不怪了。他前些日子跟工头说了,打算把儿子和侄子给弄来。一边干干活儿,一边学学手艺。
甚至还想在这边买一套房子。他们自己盖的知道,同样的标准,钢筋都比别人多两根。嘎嘎结实。这楼房的质量住上三四十年一点问题不带有的。
再说在灵水县里也舒服,只要有手有脚就能找到活儿。赚的钱绝对够生活了,晚上还有夜市,要是吹着晚风喝凉啤酒那可真的是神仙不换的日子。
这工友也是个热情健谈的,一边跟黄瑜说话,一边吃,一点不耽误,甚至中途还站起来去那边有要了一盒。
黄瑜被这个菜色给震惊了。他们用的虽然是高粱米但提前泡过,煮的时间也长,吃起来虽然没有大米软糯,也自带粮食的香味,吃起来正正好好。红烧鸡块做的也好吃,里头放了酒去腥,炖着软烂肉还嫩。
麻婆豆腐更是不必说,咸辣咸辣的特别下饭。黄瑜吃的时候又震住了,他们用的辣椒粉不是本地的辣椒粉,只有在川渝地区才会有这种,吃起来不是纯辣,是香辣。里头还放了一点点的酱,做的地道。
不是黄瑜夸,就是他来到这边吃饭店,都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
红烧鸡块,脱骨软烂,麻婆豆腐香辣下饭,再加上蒜蓉炒青菜,配上一碗紫菜蛋花汤。
一些小县城招待所的标准也不过如此。鸡肉,外地来的辣椒,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本钱。看来他们老板还真的对下面的人好。
炎天暑热的,大伙儿都没啥胃口,但这几个菜,一下子能把胃口唤起来。尤其工地处处都是大胃王。他们狂吃,周围人也跟着着急,生怕自己吃饭慢到时候抢不上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