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吴嫂子一口气喝了杯薄荷凉茶, 顿时感觉神清气爽,坐在葡萄架下,一边做着针线活, 一边跟宝月闲聊天。
宝月打着络子, 时不时抬眼瞅一眼儿子。安安开始学走路了,现在正扶着葡萄架下的长凳练习走路, 两条小短腿倒蹬得还挺勤,就是走得晃晃悠悠的。
宝月在地上铺了一张旧席子, 席子上面铺着小木头未成亲时盖的旧被子, 这样就不怕孩子摔倒了弄脏衣服。
“他家女婿隔三差五来我家买东西, 一买买一堆, 咋地?他家这是发财啦?”宝月往隔壁老张家看了一眼,装作不经意地跟吴嫂子打探刘青山的情况。
“他家发个屁财啊, 穷的都快当裤子了,在那穷装呢。”一提到隔壁张江家,吴嫂子面露不屑, 他家的人可是这条街出了名的人憎狗嫌。
“不过他家女婿兜里应该能有两个钱,你吴哥说张江女婿走了张义的门路, 在柒号门里谋了个差事, 现在两口子在张江家的屋子住, 估计是买东西孝敬老丈人呗。”
“要是没有孝敬, 张江怎么可能让嫁出去的闺女和姑爷子白住他家。张江那两口子可不是那么大方的人”
吴嫂子对张家的情况如此清楚, 宝月庆幸自己问对了人。既然知道了到底是咋回事, 宝月自然就有应对的法子了。
这要是在“新世界”, 对于刘青山这种没眼力见到,没事来撩闲的男的,可以直接上去骂他丫的, 碰到脾气火爆的姑娘,还可以直接上手揍他丫的。
可惜县里的女人活得憋屈,对于这种讨人厌的男人,不敢打不敢骂的,生怕把事情惹大了,成了街头巷闻。这该死的时代,无论女人占不占理,最后吃亏的永远是女人。
男女之间的事儿,永远是街头巷尾流传最快最广的话题,老百姓最爱听这种八卦了。尤其是宝月跟刘青山还有那样的孽缘,简直太适合无聊的人们发挥想象力了。
宝月不敢多问吴嫂子,怕被敏锐的吴嫂子觉察出什么,就又跟吴嫂子聊了点别的话题。
谁家的小媳妇败家啦,谁家的婆婆又磋磨媳妇啦,谁家小孩偷家里东西啦,整条街的鸡毛蒜皮,吴嫂子全都知道。宝月是真的佩服吴嫂子的信息搜集能力,还有超强的记忆力。
现在吴嫂子素包子卖得还不错,上午蒸包子卖包子,到了下午就到处晃悠,跟街上的女人们唠唠嗑,打听打听谁家的趣事。
不过最近天热了,一堆女人聚在一起热得慌,宝月家既有背阴的地方,还有解暑的薄荷凉茶,吴嫂子就转换了阵营,常来宝月家躲阴凉。
虽然宝月是个喜静的,但很喜欢吴嫂子过来家里。因为只要吴嫂子过来,就总有各种新鲜事。吴嫂子特别爱跟宝月八卦,因为宝月成天不出家门,啥事对于她都算新鲜事,吴嫂子特别喜欢宝月听到新鲜事时给与的反馈,那惊讶的小表情让她特有成就感。
吴嫂子自从去船厂卖包子,她小道消息的范围就从这个街扩张到整个船厂了。
宝月经常感慨,吴嫂子这种人才真是生错时代了,她要是生在“新世界”,她就算不在居委会工作,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朝阳区群众。
吴嫂子绘声绘色的讲着各种八卦,给宝月无聊的日子增添了不少的乐趣。虽说开了铺子,宝月也认识了不少人,但宝月真心结交的也只有吴嫂子。
自打开了铺子,宝月出门去菜市场,常有人跟她打招呼,倒是让宝月跟街坊邻里里有了交集。不过宝月跟她们大多也只是点头之交。
宝月可不想跟铺子里的客人混得太熟,有些人一旦觉得跟你熟了,就开始得寸进尺,提无理要求了。
宝月这铺子才开了不到一年,就已经有人来赊账了。不过宝月从来都不同意赊账,哪怕来人说得天花乱坠,说什么下个月就给,宝月才不信呢。能舍下脸来赊账的,也能舍下脸赖账不还。
宝月虽说没怎么跟极品的人家打过交道,但也是见过这些极品有多么的不要脸,再说了,自家卖的东西也不是粮食,也不是救命药,也不是那种不吃就活不了的东西,全都是解馋的,这种没钱还惦记吃好吃的人家,还指望他家能乖乖还钱?
对于这种来赊账的,宝月一般就冷着脸拒绝了,对待这种脸皮厚的,坚决不能面带笑容,要不然她会磨磨唧唧地磨你,直到把人磨得不好意思了,然后就把东西赊给他了。
要是没钱就别买,赊账免谈,做小本买卖的,心肠一定要“硬”。
对于刘青山这种人,宝月已经想好了对策,自家在街上口碑良好,没必要跟他撕扯,反正他每次来都是船厂下工时,所以宝月到下工的点听到铃铛声,都让自家相公去卖货。
小木头也没多想,只当是媳妇做饭抽不开身,就听话地去铺子里卖货了。下工后还来买东西的,一般都是被大人当成跑腿的小孩。通常都是干了一天活的男人嘴馋了,掏出几文钱,让孩子来买点泡泡水,或者整点下酒菜。
对于这些孩子,宝月特意交代自家相公要给点小福利,比如给两个黄菇娘或者给串黑天天。这样孩子开心了,下回还惦记着来,哪怕他爹嘴不馋,孩子都得撺掇他爹。
宝月卖东西特别爱卖给小孩,小孩拿钱买东西,不讲价也不磨叽,给了钱,拿了东西就回家,而且还特别讲礼貌,对待自己客客气气的,所以宝月才会对小孩特别的关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