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旁边两个护送他的人也不简单,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日后也是高官,现在有交情,总比以后攀附的好。
而且他们现在都还年轻,都是热血的时候,很容易引起共鸣。
他这么想,也是没办法,因为他终于想起来,为什么吴俊这个人名让他在明朝都能有印象了。
第013章 各有思量
这四位精挑细选之人,以后跟他的交情都不同,他们都是天顺六年壬午科应天府乡试的中举之人。
同时,他们也是两年后会试,殿试进士及第之人。
随后他们会做庶吉士。
庶吉士这可是个好职位。
庶吉士亦称庶常,名称源自《书经,立政》篇中庶常吉士之意;明洪武初年,选进士于六部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翰林院之下者称庶吉士,六部之下者称观政进士。
永乐二年始专隶于翰林院,选进士之长于文学及书法者充任。是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
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
明代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
另外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发展到后来,到了清朝雍正以后,选馆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
庶吉士一般为期三年,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下次会试前进行考核,称散馆。
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明代的翰林为政府储材之地。
英宗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故此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
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所以随着原主考中举人,又要会试的时候,吴老夫人跟吴俊才会这么着急。
骑在马上的吴俊也在想事情。
庶弟很聪明,而且父亲护着他,才十五岁就是举人了。
一旦进士及第,这么年轻的进士,吴家将再也压制不住吴有为,十二岁的秀才,十五岁的举人,恐怕,他进士及第,也就十八岁。
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这句话的意思是明经科是古代科举科目,内容较浅,所以说三十岁人才考中明经,实在是太老了;五十少进士,因为进士科较难,所以五十岁人考中,已经算年轻了。
十八岁的进士啊!
想当初,多少人家登门给庶弟说亲,母亲都没同意,那些人家,一个个都比吴家厉害,给庶子说那样的亲事,岂不是让那庶子爬上了天?
父亲为什么激怒之下去世了?
当时只有他跟母亲在场,管家都是守在门口的,因为父亲知道了二弟的事情,知道了母亲当年的所作所为。
而母亲,却说让二弟娶她娘家表姐的女儿。
表姨是少年守寡,就这么一个女儿,惯得不成样子,而且他们家,是要一个上门女婿的。
父亲本就身体不好了,一听这事儿,急怒之下,气急攻心,一口气没上来,就去了。
当时他跟母亲吓坏了,后来却觉得,父亲走的太是时候了。
守孝三年,那庶子就算会试,他们也会有很大的空间来摆弄他!
想到这里,吴俊握紧了手里头的缰绳,回头看了一眼拉着庶弟和他同床的那辆小马车。
第014章 守灵之夜
一路车行辘辘,走了一天,也才走了一半的路程。
因为老爷子好歹也是锦衣卫千户,死后按照规矩官升一级,成为指挥使,正四品官职下葬,吴家祖上是跟着永乐大帝造反进的京城,作为永乐大帝的后代,皇室对于这些后代们都很厚待。
只要不惹事,基本上都能平安到老。
像这种活了六七十岁死了的,都是给个恩赏,例如给官升一级,其实死人,升多少级都没事,就是葬礼好看点。
再派礼部官员给主持一下葬礼之类的,其实就是死后热闹一把。
只有三品或者三品以上的官员,才会有皇家派出的司礼监致祭,致奠。
他们在一处寺院停灵,入住禅房,寺院名为普陀寺。
不大,但是足够安顿下这些送灵的人。
当棺椁放进临时停放的佛堂里的时候,这些家里人都不能休息,他们要去烧黄昏纸,烧过纸,哭过之后,还要决定谁守灵。
吴家人口不多,在这个时候,全都聚齐了,包括女眷在内。
不过,吴二夫人脸色有点发白,也不知道是伤心过度,还是真的不舒服。
烧过纸,哭过丧之后,轮到讨论守灵的问题了。
让有为留下来守灵吧。吴老夫人一副未亡人的架势:俊儿明日还得扶棺。
是,母亲。吴有为巴不得留下来,虽然跟个死人共处一室,他也不想,但是如果今天他不应声,明天指不定怎么说他呢。
吴老夫人很满意吴有为的识相,她故意不叫他的名,就喊他的字,感觉,跟家里下人的名字差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