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页

      忽又道:“倩姐姐她们在府里的话,我偶尔能不能去看一下她们?”
    乐福苦笑不语。
    *
    月朗星疏。
    殿内烛光一缕。
    太子翻着竹简,头也未抬:“她真那般说了?”
    胖公公苦笑:“小公子似乎是忘了……”
    楚修胤淡道:“多久年岁了,那时也不记事,忘了也是正常。”
    胖公公:“……”但您不还惦记了老些年。
    胖公公:“对了殿下,小公子还问了能不能去看望那两位姑娘。”胖公公顿了下,“虽说小公子也是姑娘家,但两位姑娘到底是殿下的侍妾,走太近也不好……”
    楚修胤抬了个眼。
    胖公公风风雨雨过了大半生,看人还是准的。外人看来唐泱泱似乎只是个俊俏点的白脸少年,但乐福什么样的人没见过,只一眼,几个动作,也就知道是个女扮男装的小姑娘。
    楚修胤漠不关心:“她想看就让她去看吧。”
    胖公公只好应下。“是。”
    *
    暮色褪去,东边逐渐露出鱼肚白。
    因是轮流值守,再加上唐泱泱初次执行任务。暗卫长便把她安排在了最不易发现,也最安全的前半夜。白日则由丙二和丁三他们守随着太子。
    唐泱泱补了眠醒来,便得到了胖公公带来的好消息。
    乐福带来了一套丫鬟的服饰:“殿下应允小公子可以偶尔去看望两位小主。只不过西苑不比殿下内院安全,还得委屈一下小公子稍作伪装。”
    那是一套荷粉窄袖短衣,和相同配色的裙裳。
    唐泱泱眼眸亮起:“殿下答应了?”
    乐福笑眯眯:“自然是。殿下心慈,知小公子和两位小主感情深,特开的先例。小公子可要好好当面谢谢殿下。”
    唐泱泱乐乐地忙不迭点头。
    乐福:“只是西苑就算是杂家也不好随意进。等殿下下朝,杂家寻个由头再带小公子过去。这套衣服,小公子先收好了。”
    “好。”唐泱泱将衣服收起。
    太子一早便进宫上朝了。
    白日的时间是丙二和丁三随护着。
    唐泱泱在暗道里等到了黄昏才等到太子从宫中回来。其间暗卫长回来了趟,唐泱泱正在练基本功,被暗卫长带出去监察一户人家。
    等太子回来时,唐泱泱正好跟暗卫长报告完今天下午监督的情况。“……一共从后门进了三辆马车,搬下来两大箱子,只出去了一辆……”
    “泱泱。”丙二带了包松子糖,来唤唐泱泱去守太子,偷偷揣唐泱泱手里。边笑道,“昨天挨罚了吧?今天可不能再马虎了。”
    唐泱泱只拿了颗糖含嘴里,边含糊不清地应边往外跑:“好。丙二哥放心。”
    “哎,糖不要了?”丙二看着唐泱泱的背影,晃了晃手里半包剩余的糖。
    书房内。
    太子立于铺宣的宣纸前,执笔点墨。
    唐泱泱敲了门,轻手轻脚地进来。
    书房内,壁柜上琳琅堆积的竹简,悬垂的宝剑还有字墨古画。
    窗边的梨花案上,着彩繁盛的花瓶。
    书案累堆着书册笔砚。
    太子正在作画。
    唐泱泱想起胖公公早上的话,“谢谢殿下。”
    楚修胤毫无反应:“何来之谢?”
    唐泱泱咧嘴笑:“乐福公公给小的说了,殿下心慈,允许小的偶尔看望倩姐姐她们。”
    墨点在宣纸上洇染开。
    楚修胤抬眼,底下的人眸子里尽是掩饰不住的期待。
    “嗯。”楚修胤将报废的宣纸拿开,另铺了一张,淡淡道,“想去?”
    唐泱泱频频点头:“想。”
    落纸上的笔划出了一道拐痕。楚修胤如墨的眼眸深不见底,放下毛笔。
    一张宣纸又是报废。
    楚修胤落座,掌心轻拢报废的宣纸,揉皱成团,“替孤把纸篓搬来。”
    “好。”
    唐泱泱四处张寻,看见了窗边昙花木案底下一青色竹篓。
    “殿下,是这个吗?”
    唐泱泱朝窗边走去,忽脚下像是踩到东西,猛地一滑,往前便是一摔扑。
    而后耳边就是哗啦啦一阵瓶倒瓷碎的巨响。
    门外正有要事来禀报的暗卫长听到屋内的响声,立马破门而入。
    于是便看见了,摔趴在木案上的唐泱泱,还有一地碎瓶瓷片。
    明显就是这孩子摔倒给不小心撞下去的。
    “唐泱泱!”暗卫长一看就知道他又闯祸了,虎下了脸。
    7
    唐泱泱闻声缩了缩,小脸惨白惨白地爬起来。
    “你!”暗卫长气急,嘴唇直抖嗦。
    闻声过来的丙二和丁三,停在门外,看到里头的景象皆愣了下。
    泱泱又闯祸了?
    暗卫长看向太子,立马请罪:“殿下恕罪,属下办事不力。泱泱第一次行事难免马虎,属下立刻将他换下去。”
    丙二走过来看唐泱泱,悄声:“不是吧,泱泱你怎么又闯祸了,有没有受伤?”
    唐泱泱脸色还没缓过来,只是呆愣愣地直摇头。
    上座的人轻摆了摆手,“只是碎了个花瓶,不必大惊小怪。”
    暗卫长:“殿下,可是……”
    楚修胤垂眼,眸子凉淡:“这事孤也有责任。既是第一次,不必过分苛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