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835页

      待她熬不住疲惫昏昏睡去时,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找个机会把鲤哥哥逼哭,让他也喊出“笑笑最厉害”的话,这样才公平。
    不过两人体力悬殊太大,这个宏大的愿望,怕是没有机会实现了。
    两天过后,秦笑笑的月信如期而至。她自己倒是没什么,明月等人却很失望。
    之后几天,景珩分外体贴,总是问她疼不疼,累不累,完全把她当瓷娃娃照顾了。
    秦笑笑计上心来,故意骗他说月信要十天才会没有。景珩信以为真,果真老老实实的抱着她睡了十天,这让她很是满意,决定下个月照旧。
    在这期间,秦笑笑陆陆续续的收到了一些赏花宴,品诗会之类的帖子。能推的她就推掉了,不能推的就带着明月几个前去溜达一圈,没有再让护国公主陪着了。
    好在护国公主儿媳妇这个头衔很好使,走到哪里都是被人主人家客气招待。偶有一些酸言酸语,也被她不软不硬的怼了回去,总之不让自己吃半点亏。
    几次下来,京中渐渐传出南溟侯夫人率真耿直的话来。这只是委婉的说法,实则是觉得她仗着护国公主府的势,才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秦笑笑很清楚,便是她处处忍让,也不见得那些人会夸她宽宏大度,兴许就说她软弱可欺,谁都敢踩一脚。
    因此她没把这些传言放在心上,倒是景珩和护国公主知晓后,很是安慰了她一番。
    之后不久,那些乱嚼舌根子的人的丈夫或是父兄就陆陆续续的走霉运。秦笑笑以为是她的能力不受控制了,后来才知道是景珩出手,让他们跌了个不大不小的跟头。
    所谓妻债夫还,妹债兄还,女债父还,他是真的为她做到了。
    在两人成婚即将满一个月的前夕,京城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毒杀案兼纵火案——嘉明郡主毒杀夫家上下三十二口,并纵火将整个张府付之一炬。
    消息传到护国公主府时,秦笑笑惊得直接从床上坐起,急忙问道:“嘉明郡主呢,她没事罢?”
    景珩的脸色无比难看:“嘉明郡主被忠仆救了出来,勉强保住一条命,只是……”
    “只是什么?”秦笑笑追问,心里闪过种种不好的念头。
    景珩攥紧手心,艰难道:“四肢残损,容貌尽毁。”
    秦笑笑呆住了,喃喃道:“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怎么就这么傻呢……”
    景珩怕她吓着,紧紧的抱住她:“这是嘉明郡主自己的选择,或许只有这样,她才能够彻底放下恨意,真正解脱。”
    ???
    第554章 回村(大修)
    ???
    事发之前,景珩和秦淮曾想利用嘉明郡主和张家的矛盾,达到修改户婚律的目的。
    只是景珩不愿看着嘉明郡主步入死路,也不愿牵连无辜,就暗中派人劝说嘉明郡主,让她进宫向元和帝告状。
    为了维护皇家的颜面,不可能让嘉明郡主被张家休弃,落个弃妇的名声,元和帝势必会想个周全之法,既能保全嘉明郡主的名声,又能给张家一个教训。
    如此一来,元和帝很可能会同意修改户婚律。只要元和帝同意了,那些守旧的大臣再怎么反对也无用。更何况此事由掌管刑部的秦淮发起,相对而言阻力更小了。
    原本嘉明郡主答应了,愿意放下对张家的仇恨,也给自己留一条活路。谁能想到她突然在张次辅六十五岁生辰之日,毒杀张家三十二口,甚至纵火自焚。
    在这桩毒杀案里,张家几乎死绝,包括张世仁的真爱表妹以及两人刚满三岁的孩子,仅剩下张世仁五岁的庶妹因生病,没有给张次辅拜寿而逃过一劫。
    听完这一切,秦笑笑沉默了好一会儿,才艰难的问道:“鲤哥哥,嘉明郡主是不是活不了了?”
    景珩缓缓点头,沉声道:“在世人眼里,虽然张家欺辱了她,但是罪不至死,况且还是三十二条人命,其中不乏无辜之人。”
    秦笑笑心里很难受,紧紧地抱住他:“鲤哥哥,修改了户婚律,就能避免这样的惨痛的事情对不对?”
    景珩在她的额头上亲了亲:“嗯,修改后的户婚律,便是让女子像男子一样,拥有休夫的权利,这是一条生路。”
    一条给像嘉明郡主这样的女子的生路。
    “那就让圣上,让文武百官,都赞成修改户婚律罢!”秦笑笑看着窗外深沉的夜,眼里倒映着灼灼的火光:“让天下所有受夫家欺凌的女子得到解脱,过她们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到天亮,张家一夜之间近乎全灭的消息在整个京城传开了。许多人不相信,以为是造谣。直到亲眼看到了变成废墟的张府,才相信这是真的。
    没人能想到这位金尊玉贵的郡主,竟然能做出这等歹毒之事。一时间许多和张次辅交好的大臣连早饭也顾不得吃,穿好官服直奔皇宫,请求元和帝重惩嘉明郡主。
    张家的亲族也不例外,披麻戴孝的奔去宫门口,哭天喊地的让元和帝主持公道,生怕元和帝包庇嘉明这位皇室郡主,让张次辅一家枉死。
    此时,元和帝面色黑沉的枯坐在勤政殿里,直到一丝丝光亮从窗户的缝隙投进来,他抬起头吩咐一旁的佟总管:“今日休朝,宣秦淮入宫。”
    佟总管躬身:“是。”
    很快有个小太监来到太和殿外,向站在台阶下的文武百官传达了元和帝的口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