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6页

      不得不说,现在外面大多家私多数是硬邦邦的高桌高椅,要人坐的脊背挺直,哪里像他三弟这边的弯起弧度的沙发椅子,坐着舒服,叫什么来着,哦对了,贴合人体设计。
    李博江旁边还坐着一个人,李玖是李博江的堂弟,从乡下来投靠李博江。
    身材瘦小如鼠,穿着不合身的西装,松松垮垮,跟个土鳖似的,眼珠子滴溜溜的转,没见过世面,手不停摸着绸缎包裹住的靠枕。
    他要是从这拿一件东西去卖,都抵得上他们七八口在乡下一年生活花销了。
    李玖不免的有些眼热,只是他面上不显,他还要捧着这些酒囊饭袋的阔少,好捞一些好处,指着墙上裱起来的山水画说道,“沈三弟,真的是个大才子啊。墙上的画也是他作的不成?”
    第24章
    沈清川刚下旋转楼梯就听到这样的话,莞尔一笑,声音清清朗朗,“说笑了,我哪有这样的画技。”
    众人闻声,转过身去,见清隽青年站在棕木楼梯口,肌肤在斜漏阳光下如白雪,一身裁剪宽松又合体的衬衫,袖口是一对银镶深紫猫眼石,配着驼色西装裤,细棕皮带束缚腰身,像是从西洋画走下来的美青年。
    李玖那双狭窄的三角眼露出惊艳精光,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这就是沈三少,留洋归来的摩登青年。
    他还没见过如此漂亮的男人,肤如雪,发如鸦,脸蛋漂亮如海棠花。简直比他在乡下玩过的二椅子还要漂亮。
    不不,这哪里比得了。乡下那些二椅子随便个几个钱银,往草棚子一进,就可以随意玩。
    沈三少一个袖口就可以抵的了,上他们三年五载的钱银。
    “这幅溪高山逢雪图是名家黄重岱的画作,笔墨松劲雄厚,疏简粗旷,山川深壑,乱石连绵,松柏阑珊,傲视寒雪,画作自然,技艺高深。”沈清川缓缓地道,如溪涧清泉。
    “清川,你何必跟他说那么多,他连黄重岱是谁都不知道,就是一个白面儒生。”
    李博江说这话,让坐在沙发上的李玖有些难堪地尬笑。
    “李公子,好久不见啊!”沈清川见李博江似乎和那位陌生的窘迫公子有些不太对头,转头问沈逸梵好打消这尴尬氛围,“二哥,你带客人来,李公子我是认识的,你还没和我介绍一下,你旁边的那位公子。”
    沈逸梵听到仆人告诉他,沈清川拿到项链回沈公馆的消息。他半路赶回去的时候,遇到了李博江,就拖着其赶来沈公馆,哪里知道跟在李博江身后的陌生面孔是谁。
    “喏,博江,这是带来的人,还是你介绍吧。”沈逸梵朝李博江抬了抬下巴。
    “他啊李玖,就是我一远房亲戚,读书没读出个好成绩,我爸就让我带着他,好见识一下,跟着我,学一下怎么做生意。”李博江的眼神带着不屑。
    听李博江这么说,沈逸梵先是一乐,李博江是个十足的败家子,花钱如流水,对生意经一窍不通,李父怕是对这个穷亲戚敷衍居多。
    沈逸梵的眼中带上了一抹轻视,怪不得穿的这么寒碜。只有沈清川的眼眸如初,似水清湛,不见鄙视。
    李玖是李博江的堂弟,读过几年书,后来在乡下混不下去了,就来投靠李府。他心里一边清高看不起李府暴发户浑身铜臭,一边又极其羡慕李博江这类的阔少,花钱大手大脚,处处受人追捧。
    李玖脸上舔着一张笑脸,只是他长的尖嘴猴腮,眼睛又小,笑起来并不讨喜。他心里暗恨李博江等人,若是他有一天爬上了高处,或这些阔少都落魄了,他一定要去踩一脚,让他们也尝尝被人踩在脚底的滋味。
    沈清川觉的李玖笑的有几分不自然,以为是在意李博江说的话,但是两人又是堂兄弟,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清川,你快拿出项链给他们瞧瞧。”沈逸梵使了个眼神,示意沈清川拿出头筹。
    沈清川摊开手,一方白绸帕子上躺着一蓝宝石项链,李玖探头望过去,这样的贵重的项链,他只在官太太的雪白颈脖上看到过。
    李博江伸手过来拿,手指勾起银链子,蓝宝石旋转摇晃几下,他靠近看宝石银镶边刻着一个小小R,的确是名伶阮玲玲最珍爱的项链。
    “怎么样?愿赌服输,你要学狗叫还要爬一圈,也不多为难你,就围着这小桌子爬上一圈就好了。”沈逸梵得意洋洋,翘着二郎腿,一副宽容大度的模样。
    “哼,我看未必,这头筹是清川拿到的,又不是你,你输了,该愿赌服输的是你。”李博江把项链还给沈清川。
    “我们当初说的是,我,拿到了项链,可没说要通过什么渠道拿到的。”沈逸梵重读了拿到二字,还朝沈清川眨了眨眼睛,让他可不要爆出是从关泊雅小姐那儿拿到的,不然他可下不了台。
    “我看还是不必如此认真,就当是开玩笑。”沈清川出来打圆场,这项链是他问泊雅小姐借来的,合着沈逸梵欺瞒他人,难免有些心虚。
    “是不是玩不起啊?”沈逸梵继续拱火。
    李博江踢了一脚旁边的李玖,“你拿的是你弟的项链,那我这赌约就让我堂弟代劳。”
    沈清川还来不及反应,没想到李玖竟然真的荒唐起来,照着李博江的话,趴在大理石板上,汪汪两声,沈李二人哈哈大笑。
    沈清川急忙去扶李玖,半响不起,见其未有异色,“何至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