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62章 微服(2)

      “老丈好福气!”刘德听了也赞道。
    “不知老丈有田多少?”刘德也坐到河边的一块青石上,问了起来。
    “老汉家中有田三顷,可惜只有一顷半是上田,余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农答道。
    刘德点点头,看了这个老农的家庭应该是属于此时典型的自耕农阶级。
    所谓上田、中田、下田,刘德还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连年耕作,因此是农民最喜欢的土地,可惜,这种肥沃的土地并不多,而且因为农业技术的局限,许多上田在连年耕作之后,土地肥力渐渐枯竭,沦为中田甚至下田。
    至于中田,耕作两年,就必须休耕一年,否则,土地中的地力不够,种下去的作物根本长不好。
    下田,耕一年休一年。
    不过,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也不知是谁先发现了,在休耕的土地上种植大豆不止不会浪费地力,还能有效的给土地增肥,因此,一般休耕的土地,都会种上大豆。
    只是,汉人最重粟米,当此之时,连小麦都是土地里的异端,并不是主食,就更别说大豆了。
    一般而言,像小麦跟大豆这种农副产品,是不值什么钱的。
    小麦嘛,最低层的贫穷人家可能会在灾年将之作为食物,但大豆在此时除非实在是年景不好,否则一般是作为牲畜饲料的……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刘德也知道。
    原因很简单——这是烹饪技术与美食文化的落后所导致的。
    在此时,厨师们的烹饪技术相对很原始,基本除了烹、蒸、煮之外,没有别的花样。
    而且,像什么磨坊什么的,此时也没被发明。
    所以像什么包子、馒头、面条、米粉、豆腐、豆腐脑,在此时统统都不存在
    不管小麦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麦大豆煮熟之后食用的口感有多差,吃过的人都知道!
    特别是大豆,食用之后会导致肚子胀气……
    所以,刘德那位堂叔刘安发明的豆腐,真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发明!
    “老丈,田地收成怎么样啊?”刘德又问道:“家中可有什么困难?”
    “托圣天子的福,去岁老汉家里的收成还不错,一亩地收了四石多粟米呢!”老农说起去年的收成,嘴巴都乐都合不拢嘴了,只是,随后就有些苦恼的道:“可是去年粟米一石只能卖40钱……”
    刘德听也是漠然。
    汉室的农业技术与土地亩产相较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有了一很大的进步。
    战国初年,李悝在魏国变法时曾说:今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岁收亩一石半……
    到了汉室之时,农田的亩产就普遍提高到了三石,像先帝之时,晁错就曾在那篇著名贵粟疏中道:今夫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两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地岁收三百石。
    汉室农业亩产比之战国时期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只不过,农业技术虽然进步了,但是,农民遇到的问题还是李悝当年遇到的问题。
    谷贱伤农,谷贵害农。
    丰收了,但粮食价格却下跌了,因此,农民到手的钱还不如寻常年景。
    遇到灾害了,收成不好,粮价高涨,农民买不起粮食和种子,只能卖田卖地卖儿卖女最终破产。
    在整个中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杰能人异士,在这个难题上想破了脑袋,费劲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标不治本。
    刘德当然不可能超过那些一个个闪耀于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名字。
    不过,刘德是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因此,他看的更远。
    在充分吸收了历代政治家的思想后,在经过前世十几年的锤炼,刘德此时隐约已经找到了一条能最大限度的缓解此问题的办法。
    于是他安慰道:“老人家也不用难过,圣天子时刻都关注着天下苍生的疾苦,已经在着手准备处理谷贱伤农的事情,将来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真的?”老农眼睛都瞪出来了,但汉家天子的信誉还是杠杠的,因此他立即就欢喜的道:“真是这样的话,老汉就放心了,圣天子果然还是向着我们的啊!”
    刘德听了却是有些感伤。
    生活在脚下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永远都是支撑着这个国家与民族的脊梁。
    但从古至今,真正将农民的疾苦与百姓的生活放在心里的统治者却是很少很少的。
    就像后世,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究竟几人真的将人民放在心里?
    就像如今,便宜老爹的心思恐怕更多的是在关东诸侯而不是百姓身上,就是刘德自己,做这个事情,大半也是为了给自己刷声望,并未真的将百姓疾苦视为自己疾苦!
    但是底层的老百姓,却一直都将高层的统治者视为自己的救世主,直到统治者的信誉耗尽,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被欺压被欺骗。
    “将这个事情好好办好吧!”刘德想着,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还未请教老丈贵姓?”刘德拱手问道。
    “贱名不足入尊耳!”老农洒脱的笑道:“只不过贵人想知道,那老汉也不敢隐瞒,贱姓何,世代都居住在这关中……”
    告别了何姓老农,刘德在张汤的陪伴下,又走访了几户农家。
    看到的情况,有好有坏。
    但家境最好的农户家庭,也不过是家里有耕牛,加之劳动力多,因此多了些存粮。
    而家境差的人家,则是惨到了极点。
    譬如说一户农家,丈夫服徭役之时,受了重伤,回来后勉强养好身子,却落下了残疾,从此家中的一切重担都落在妻子身上,也亏得那户人家的妻子颇为勤勉,含辛茹苦的将三子两女拉扯大了,但,家里却是家徒四壁,还欠下了一千多钱的债务,一般来说,农民一旦欠债是很难还清的,迟早要沦为他人的佃农或者奴仆。
    刘德实在看不过眼,兼之从后世带来的习惯,因此,他命人取来了一千多枚铜钱,交给那农妇,让其还清债务。
    那户人家自然是感恩戴德,一个劲的磕头,甚至那农妇还有意将其幼女送给刘德,只是被刘德拒绝了。
    出了那户人家,刘德的心情颇为沉重。
    要知道这里是关中,天子脚下,历代汉家天子都很勤勉的收买着人心,轻徭薄赋,不断减轻农民负担。
    但农民就是如此的脆弱,一个意外就可导致一个幸福的家庭毁灭。
    正如这户人家,本来一切都还好,可是一朝家里的顶梁柱倒下,全家立刻就是灭顶之灾,错非那人的妻子撑了起来,否则,早就是卖儿卖女的节奏。
    “张汤……”刘德扭头问道:“你说,我帮了他们,他们的情况会好起来么?”
    “殿下仁德,此家的情况定然会大大好转,不出数年,定是一个小康之家!”张汤低着头道。
    “呵呵……”刘德知道张汤误会了,这张汤以后肯定会对这户人家给予特殊照顾,免赋免役什么的。
    对此,刘德懒得去管。
    只是,有个问题萦绕在他心里。
    “我能帮的一家,帮的了十家,却帮不了这天下啊!”
    ……………………………………
    呼呼,感谢大家,已上历史分类推荐榜00
    另外,告知大家一个好消息,目测下周有强力推荐00
    嗯,谁又催更了,**我上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