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BL小说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2页

      今日乃是黄道吉日,诸事皆宜,  礼部特意选在这个好日子为三皇子封王开府。
    在此之前,惠仁帝不仅特意赐下端和亲王的宅院,连给三皇子的封号也承袭了端和亲王的一部分,可见重视。
    空置了几十年,端和亲王府依旧恢弘大气。
    府邸外摆放的两尊石狮子气势威猛,怒目圆睁,让人望而生畏。
    如今迎来新主人,  一番修缮后,  整座府邸更是焕然一新,  气派异常。
    紧闭的府门大开,贺喜的宾客络绎不绝。
    宓葳蕤乘着马车,从宫中同窦章一道出发。
    经过长安街,拐进左侧静谧的街巷,  不一会儿便看到了坐落在街巷深处的府邸。
    端和亲王府的牌匾已经换了下来,新晋的端王府由惠仁帝亲自题字。
    这样的阵仗,  便是作为长子的贤王封王时都未曾有过,由此可见三皇子近来如何风光。
    这一连串的举动也让不少人在心中猜测,  惠仁帝莫不是属意立端王为太子。
    毕竟伽邑国只有立嫡却无立长的说法,现下后位空悬,  哪位皇子会被立为太子,  目前来看,似乎全在于谁更得圣心。
    现下端王圣眷正浓,  风头一时无两,捧着些总归是没错的。
    是以今日端王开府,身份够的上的都派了人前来贺喜,  接到帖子的更是不必说。
    不过端王倒是极有分寸。
    除却几位兄弟,便只给淑贵妃母家的亲戚和曾与他授课的几名恩师下了帖子。
    至于窦章与宓葳蕤,皇子开府除了要由礼部的人前来宣旨,在伽邑国,本就要让国师请一副神狐像挂在前厅,以用作辟邪祈福。
    宓葳蕤随窦章抵达王府时,其余人皆已入内。
    若说上次代替窦章坐在朝堂上是充门面,这次为端王开府,宓葳蕤算是直接地感受到了国师在伽邑国尊崇的地位。
    两人刚下马车,端王便迎了出来,态度很是客气。
    察觉到喻轩的视线在他身上停留了片刻,宓葳蕤只做不知,怀抱着装有神狐像的锦盒神情冷淡地跟在窦章身后。
    为皇子开府,算是要事。
    是以今日窦章与宓葳蕤皆穿着青云阁特有的礼制衣裳,又是一袭一尘不染的白衣,与宓葳蕤的喜好可谓是南辕北辙,但穿在宓葳蕤身上,仍给人以惊艳之感。
    走进府内,候在前厅的众人便齐刷刷地看了过来。这么一比,方才在外,喻轩视线停驻片刻也就不显得奇怪了。
    甚至有那年岁不大且从未见过宓葳蕤的小孩不懂掩饰,探着脑袋想跃过窦章看个清楚。
    面对各色目光,宓葳蕤泰然自若,只是不经意地抬起头,状似无意地朝着喻苏所在的位置看了一眼。
    这一眼,轻飘飘地。
    喻苏却觉得格外灼人,下意识便绷紧了身子。
    周围人并未察觉两人间独有的默契。
    站在前厅正中的窦章很快将众人的视线拉回。
    “端王爷,若是可以,现在便开始如何?”
    与皇子开府一事,本该是国师的主场。
    如今被宓葳蕤喧宾夺主,窦章却仍保持着一副好脾气的样子,毕竟从惠仁帝安排宓葳蕤与他同来的那一刻,他就料到会是如此。
    “国师请。”喻轩退让到一旁。
    窦章得了话,扭头对宓葳蕤说道:“将神狐像取出来罢。”
    所谓的请神狐像,不过是直接将画像挂在前厅早就准备好的地方,然后由国师吟唱《涂山歌》,流传于伽邑国的《涂山歌》曲调轻灵悠远,听在耳中倒真似仙音渺渺,洗涤心灵。
    曲终,以国师为首,众人跪拜。
    如此,便算完了。
    众人起身后,纷纷朝新出炉的端王贺喜。
    王府内午时设宴。
    用膳前的这段空闲,主人陪同身份最为贵重的宾客,其余人则由府内的下人引着在花园水榭这些不要紧的地方四处转转。
    今日前来的宾客,窦章自然居首。
    这可是光明正大交谈的好机会,本就沆瀣一气的喻轩与窦章怎会放过。
    宓葳蕤也由一名下人支开,带去了别处。
    端和亲王留下的这座府邸确实称得上京中一绝。
    府内环山衔水,亭台楼阁巧思妙想,廊曲回转间景致令人流连忘返。
    若是没有那故作巧遇的有心之人,便更好了。
    宓葳蕤看着不远处迎面走来的贤王,扫了眼身旁颌首低眉的下人,似笑非笑,不过才开府,眼线就安插了进来,这贤王看来倒也有几分本事。
    作者有话要说:  搞事搞事
    第100章
    绿意掩映的小径并无岔路。
    正面相遇,  除非转身离开,否则避无可避。
    不过对方既然这么着急送上门,  宓葳蕤怎会不给人说话的机会,他干脆停下了步子,站在原地。
    没多时,贤王便走到了近前,他语气熟稔,“宓少师也喜欢这处蝠池。”
    “此处景致确实不错。”宓葳蕤微微颔首,不着痕迹地打量着与喻苏一向不对付的贤王。
    不得不说,  贤王的相貌算得上英俊。
    许是在诸位皇子中年岁最长,  举手投足间姿态沉稳,  自有一股温文尔雅的气质,兼之身高八尺有余又不显文弱,看着便让人信服。
    像是知道宓葳蕤不会出言阻止,贤王擅自道:“本王有意与宓少师在此赏景,  你们先退下吧。”
    --